有缘顺缘,无缘随缘

2015-09-10 07:22王春雷
人力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魏惠王徐庶网易

王春雷

2014年12月10日凌晨3点41分,整个资本市场正屏住呼吸,准备迎接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钟声:还有43个小时,陌陌就要在美国上市了!

这时,来自于陌陌CEO唐岩老东家网易的一条声明打破了沉寂。

一份“关于前员工唐岩违背职业道德的声明”指出:陌陌创始人、CEO唐岩在网易工作期间存在不法行为,丧失职业操守,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子所在公司输送利益。此外,唐岩还因个人作风问题于2007年被拘10日。

虽然陌陌方面称“因处于上市缄默期,对此事暂无回应”;虽然43个小时之后,陌陌顺利敲钟上市,但网易的声明一石激起千层浪,“防火防盗防前老板”也成了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

前老板,防不防

防前老板,因为员工一旦跳槽,很可能成为前老板的竞争对手。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不能用之则杀之也就成了前老板们的共识。在古代,这方面最典型的前老板当属公叔座。一次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手下有一个人叫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公叔座毕竟只是个部门经理,他见大老板魏惠王无动于衷,又召来下属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你,就该杀掉你。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公孙鞅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公叔座是个典型的人格分裂型职业经理人,于公对大老板忠心耿耿,于私对手下人欣赏有加。如果他是大老板,那公孙鞅的行事风格又不适合他的战略,他要么杀之,要么束之高阁,总之不能让公孙鞅为他人所用。这样的前老板就太应当防备了。

魏惠王这个前老板的确是要防的,只是起初他没有看到公孙鞅的价值。他离开公叔座时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病糊涂了吗?”

丁磊不是魏惠王,更不是公叔座,唐岩也不是公孙鞅,企业间的竞争也远不是春秋战国时国与国之间的不义之战。

企业间是竞争,也是竞赛,是有游戏规则的,所以法律上有竞业禁止。陌陌在2014年11月28日发布的

招股书更新版即披露,11月网易向唐岩发律师函,指其违反雇佣合同,违反在职期间不与网易竞争的承诺,并要求唐岩书面道歉。陌陌招股书当时对此风险警告称:“我们不能预测网易今后可能就这一针对唐岩发起的指控采取何种行动。”在网易炮轰唐岩之后,陌陌投资人、唐岩在网易的前上司李勇在微博针对此事火速发表了看法。李勇表示,网易对于唐岩四次向公司输送利益事件曾有过调查,结论并不成立,虽然唐岩在部分事件情节中有瑕疵,但完全当不起网易公司今日的指责,并反呛网易是一个“奇葩公司”。

我们无意调查网易和唐岩谁违背了游戏规则,只庆幸商场毕竟不完全是战场,还是可以双赢的。但前老板还是要防的,公孙鞅的前老板防不胜防,法家的法并不是“法制”的法,而是“王法”的法;唐岩应该防前老板,一方面是遵守竞业禁止这个职场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不要因为一些事情“说不清楚”而影响自身的形象甚至企业的前景。

做员工要讲个义字,否则即使前老板不打压,新老板也不敢用你,曹操杀吕布的原因就因为吕布是“三姓家奴”。

做老板也要讲个义字,否则后来人都会如履薄冰,刘备将徐庶“扶上马再送一程”换来的是近悦远归。

让老板不需防范的员工才是好员工,让员工不需防范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缘已尽,扶不扶

比起“不能用之则杀之”的不择手段,刘备的“伐树望徐”则高明得多。

曹操感叹徐庶的谋略,决定用其母做诱饵来获得此人。徐庶果然中了曹操的诡计,不顾众人劝阻别刘备而去。刘备不但没有“不能用之则杀之”,反而扶上马又送一程。“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三国演义》有很多演义的成分,但“伐树望徐”却从功利的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职场的分手。

徐庶欲离去,刘备也感到“如失左右手”,虽然他知道是缘分已尽,但还是不忍心误了徐庶的前程:“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这样是最能感动徐庶的。

庶泣曰:“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终身不设一谋”、“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这一切都起到了比杀死徐庶更好的效果,还能彰显刘备的仁义,实在比“不用之则杀之”的办法好得多。

刘备和徐庶没有竞业禁止的约定,但“终身不设一谋”则是终身的竞业禁止,又不需要额外补偿,刘备可是捡了大便宜。

更大的便宜还在后面:

首先是徐庶拍马而回荐孔明,甚至直奔卧龙岗见孔明:“说:“庶本欲事刘玄德;为因老母被曹操所囚,驰书来召,乃舍此而往,庶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望勿推阻,可往见之,当展平生之大才,不负夙昔之所学也。”虽然徐庶被孔明断然拒绝,但还是为刘备三顾茅庐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使天下人看到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与曹操“用权术相驭”的用人指导思想的区别。刘备笼络了人心,给自己做了一条免费广告。

刘备还有意外的收获: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赤壁之战前,徐庶向曹操献策将战船连在一起以解决北方兵士不习水战的问题,使孙刘联军的火攻才有了用武之地。

其实,当徐庶推荐孔明时,“玄德大喜,曰‘愿求大贤姓名’”。刘备已经“言之于内,形之于外”了。但瑕不掩瑜,历代统治者均“儒表法里”,只要不演砸了,就会以儒的形象示人。这方面,刘备堪称典范。

每年春节后都会有新一波离职潮来袭。年后离职不仅可以领到上一年的年终分红和奖金,而且年后会有很多单位组织招人,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多。无论什么原因,离职了就是缘分散了,公司大可不必太“奇葩”,员工也不可如吕布“三姓家奴”一样让新老板不放心。

关于缘聚缘散,觉真法师说得好:“人要能看破人与人之间姻缘的聚散。缘聚时,那是亲人,是至戚;缘散时,可能成了路人,是各走各的路了。放下怨气,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一种心宽,一种自在。”

缘散时,扶上马再送一程,是更好的选择。

佛心道骨儒为表

当“防火防盗防前老板”被炒得沸沸扬扬时,《人物》杂志微信公众号就把一年前发的《丁磊宿命论:出来混,迟早要还》重推了一遍,丁磊那句“我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给自己标一个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很快就引发网友关注。

易中天先生十分欣赏曹操,甚至在《百家讲坛》里欣赏曹操的“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但是后来他还是反思自己的思想,认为“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是不合时宜的。

历史上“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给自己标一个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的非韩非莫属。

《韩非子·说难》中说:“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给自己标一个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都是“语及其所匿之事”。虽然“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但还是被“不能用之则杀之”。不同的是,公叔座劝魏惠王不用公孙鞅则杀之,是怕公孙鞅成为自己的对手。李斯杀韩非的“理由”是作为韩国人,韩非不愿意秦攻打韩国。司马迁也慨叹:“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名《老子韩非列传》,足见韩非法家思想源自道家,太史公还是说:“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还是老子的思想更深刻呀!“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性格直接,包容性差,所以只能给自己标一个真小人,而不是真君子”,和道家无为相比,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

以道家的思想,缘聚缘散也会是很自然的事,一切顺其自然,前老板何必让人防,顺水推舟送一程不是更好?

儒,有“准备”的意思,引申为“有准备的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隐”和“愚”就是为“仕”和“知”做准备,是布局谋篇,何必在缘散时“宁做伪君子,不做真小人”呢?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样写道:“少林问禅期间,有不少法师和信徒问我对一些辩题的看法,而我鼓励他们到现场去学、去参。到现场能听懂一句两句,就能终生受益。我说,我供养大家一个字:装。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装是一个大学问,文化就是从外向里、借假修真。人的一生,只要会装,能装上几年、几十年、一百年,能装得表里如一、如如不动,也就成就了。修行是这样,为人处事也是这样。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是装出来的呢?只要能装得好,装得像,就能有大成绩、大成就,这也是一种智慧,‘装’的智慧。”

“佛心道骨儒为表”,南怀瑾先生说:“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徐庶要走,刘备岂不知利害关系?但扶上马送一程,得比失更多。

陌陌上市,无论网易内心如何,祝福一下一定会更好。    责编/齐向宇

猜你喜欢
魏惠王徐庶网易
鸟语
鸟语
蜗牛的故事
商鞅取信秦孝公
《三国演义》中徐庶和庞统的比较研究
网易考拉的“一千零一夜”
一言不发
图 表
“徐庶进曹营”岂能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