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路上父母要读懂并尊重孩子

2015-09-10 07:22陈红琴
中华家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天分绘画艺术

陈红琴

本刊:您认为,在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家长有哪些“可为”?有哪些“不可为”?对非美术专业的家长来说,怎样才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去?

左志丹:孩子们最亲近的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学画的整个过程中,了解并懂得鼓励孩子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作品是否有正确的评价,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深深的影响。

左志丹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从事少儿美术教学至今,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个人少儿美术教学绘画作品集《七彩世界》以及《左右左系列丛书—美术教室》《东碰西撞》等少儿美术教学专著。

在我执教三十多年的过程中,有这么一件事值得给家长们分享。偶然的一天,我在网络上搜索左老师一词,无意中看到一篇题为“还我艺术的青春”的作文。仔细阅读,发现文章多处提到左老师的鼓励、少年宫五楼妈妈的斥责怒骂。这篇作文把我带入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

那是一个上午,按照惯例,在下课前我都要评讲孩子们的作品。当时我表扬了一个平时内向腼腆的孩子,他的作品中是一群正在踢足球的运动员们,整个画面色彩对比大胆、人物造型不拘泥、人物四肢的动态夸张有趣,将运动时的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课后,那孩子正在得意兴奋之中,一个家长却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他画的是什么?哪有那么长的脚和手,你还表扬他,学了一学期还什么都画不像,下期不学了。”刚才还笑容满面的孩子瞬间埋下头来,一脸的失望,眼泪哗哗地往下流。他悄悄地拉着妈妈的衣角,摇动着小手,轻轻说:“我要画画,我想画画。”

无论我如何解释孩子的想法及作品的好,不懂自己孩子的家长拉着孩子消失在教室的门外……

眼前回放的一幕一幕真让我感叹。如今已上名牌高中的孩子,还念念不忘幼时的最爱,不忘家长对其绘画欲望的压制。

以此看来,一个不懂孩子成长心理、不懂教育的家长,给孩子会带来多大的伤害。绘画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一幅好的儿童画,好在什么地方,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就要求家长从儿童心理学和艺术的高度,读懂孩子们绘画中的心声,尊重他们自由自在的意象表达。撇开“画得像”“画得细致”等一系列的错误观念,鼓励孩子们勇于尝试和创新,让他们在游玩及衣食住行中去感受大自然和体验生活,有了亲身的丰富体验,孩子们自然就能画出充满情感的作品来。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开启人的心智,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做准备

本刊:您曾经提到,除了获得一项专业技能,学习绘画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艺术感悟力和自信心。此外,孩子还能从绘画学习中获益什么呢?

左志丹:从小学习绘画,除了极少数最终走上了专业美术学习道路,大部分孩子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爱好的转移而把绘画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众多的科学家、音乐家、医生以及建筑师的成才之路都与儿时爱涂抹、爱乱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伽利略、牛顿、哥伯尼、劳伦兹、李政道等诸多大科学家的手稿中,都能见到手法运用娴熟的手绘示意图谱及绘画作品,这不得不让人惊叹。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早年也曾拜师学习绘画,并在绘画及其他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晚年长期躺在病榻上的他曾对温家宝总理说道:“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他提出,教育应该把绘画、音乐与科学融合在一起。

绘画及其他艺术教育,其实就是开启人生心智的教育,是对未来人生的素质做准备。孩子们在绘画学习及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时,在感受劳动、创造美的过程中,在敲打撞击、缝补制作的玩耍学习中,手、脑、眼并用,这些都能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自信心、责任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做事的计划性等诸多方面得以加强或提升,使他们具有独特活跃的思维方式、健康的心灵和个性完美的人格。

从小进行绘画学习,能使孩子们形成多元、拓展性的思维方式,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联想创意能力。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及角度会与常人不一样;他们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看到的事物千变万化;他们用手去表现,画出的不是徒有其表的东西,而是情绪的表达和心灵的呼声。

总而言之,好的兴趣爱好,能让孩子们在世事纷争、竞争激烈的未来里,拥有一份宁静的港湾和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使他们的生活充满高雅情趣。

判断孩子是否适宜走专业道路不是一个“天分”所能决定的

本刊:常听到大家议论孩子画画是否有“天分”,家长怎样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备走美术专业道路的素质呢?对于中途退出的孩子,花费了很大心力的家长们要怎样进行心态上的调整呢?

左志丹:所谓的绘画“天分”,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观察力的强弱和技能表现的高低,简单地讲,也就是画得像不像;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创造表现能力,指的是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是否大胆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是否画得与别人不一样。

前者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是通过执着的努力和长期的训练,人人都能达到的,只是时间的长短略有区别而已;后者则要求家长及老师在孩子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对孩子们突发奇想的各种探索举动,及时地发现、细心地呵护并加以鼓励和肯定。

所以说,判断孩子是否适宜走专业道路不是一个“天分”所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具有持续学习的兴趣,只要有兴趣,通过持久的努力,没有不能走美术专业道路的孩子。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就证明了勤奋努力后必有收获这一道理。

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兴趣的转移和升学的压力等这样那样的因素,有的孩子放弃了绘画的学习,有些家长就会有前功尽弃的想法。其实,家长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们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养成了细致耐心的好习惯,他们的精神意志也得以加强。而绘画从小给孩子带来独特的艺术审美,以及多元多层次的个性思考方式及习惯,也使他们在学习其他专业及未来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优势。仅从平常穿衣打扮、家庭装饰等生活的诸多方面来说,他们个性的审美及高雅的情趣就显露出与常人不一样的艺术品位。

所以,家长要放宽心态,在“孩子学习绘画将来往何处去”这个问题上,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

猜你喜欢
天分绘画艺术
诚意
天分很重要,没有也别害怕
阿来认为写作不能太相信天分
纸的艺术
天分和勤奋孰轻孰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