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2015-09-10 07:22王素香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学习兴趣

王素香

摘 要: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增强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巧妙地设计实验来导入新课,能够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外层层递进,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规律进行复习,而且能探究出更深层次的规律,让学生从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物理规律。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探究能力 设计型实验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强化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搞好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改革物理实验教学,适应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

一、巧用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妙地设计实验导入新课,能够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我设计了覆杯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纸片盖住杯口,将玻璃杯倒过来,纸片并没有下落,水也没有流出来,然后将玻璃杯倾斜、水平放置,让学生观察纸片是否下落。接着又做了小试管上升实验:将小试管先套在空的大试管中倒过来,小试管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然后把小试管套在装有红色水的大试管中,口朝下倒过来,小试管不仅受重力的作用,而且受大试管内水的压力,小试管不下落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在一个塑料瓶中装上热水,然后倒掉,将塑料瓶倒立在水中,水会进入瓶中。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感到特别惊奇,产生疑问,发散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效果较好。又如在讲“汽化”时,教师在黑板上用酒精写一个字,过一会儿字不见了,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酒精蒸发了。”然后引入新课。再如讲“观察水的沸腾”时,可先做纸锅烧水的实验,水被烧开纸却没有燃烧,从而引入新课。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物理世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上好这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展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的创新性不够,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表现为只重视实验结论,忽视实验过程的问题设置,验证性实验多,探究、设计性实验少,忽略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外层层递进,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规律进行复习,而且能探究出更深层次的规律,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物理规律。如测固体密度时,在学生做好规定的实验后思考:没有量筒如何测一个小石块的密度?学生经过讨论重新设计实验: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再将一只小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水后,将石块取出,测出溢出水后的总质量,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从而算出石块的密度。学了浮力后,又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天平如何用量筒和水测橡皮泥的密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教师将实验进行拓展:“如果用不透明的纸将凸透镜的一部分挡住,凸透镜能否成完整的像?如果能,所成的像和原来有什么区别?”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真正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一个硬纸板上穿一个小孔,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观察小孔成的像,然后移动小孔、光屏或者蜡烛,观察像的变化,加深对小孔成像的理解。

三、加强开放设计型实验训练,深化物理规律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的开放设计型实验题越来越多,这类题成为试卷的一大亮点,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例如讲了光的折射后设计这样的实验:“给你一枝铅笔,一个透明玻璃杯,一块平面镜,足量的水,利用其中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光学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过程及能说明的物理知识。”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学过的光学知识做了如下的实验:(1)将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看到水中部分向上折,说明了光的折射现象。(2)透过装水的玻璃杯,看到铅笔变粗了,说明“水杯”相当于凸透镜有放大作用。(3)铅笔放在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可看到铅笔的像,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讲了凸透镜后,让学生思考:“给你一个眼镜,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辨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简要写出实验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通过分析做了如下三个实验:一看二摸三照,即(1)从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薄厚加以辨别,用“摸”的方法;(2)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透过透镜去观察书上的字,若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镜是凸透镜,若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此镜为凹透镜;(3)从透镜对光的作用加以辨别,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白纸和透镜的距离,若纸上出现一个亮点的是凸透镜,若纸上出现一个光圈的是凹透镜。有些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并做实验。又如在总复习中,老师给学生提供如下器材:一杯水、一杯盐水、一杯酒精、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三个相同的钩码、微小压强计,你能用其中的器材探究哪些课题?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G=mg、F浮=ρ液V排g、P=ρgh三个方面考虑总结出了可以探究的课题:(1)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2)浮力的大小与ρ液和V排及深度的关系(3)液体内部压强与ρ液和深度的关系。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过的实验进行了总结,而且深化了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丰富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实验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海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学苑教育,2013(11).

[2]冯福荣.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点滴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