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的相关思考

2015-09-10 07:22茆中华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微课

茆中华

摘 要: 随着教育技术条件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在发生一定的变化。一种新的知识呈现与传播方式——微课应运而生。它最大限度地运用多媒体,展现出网络时期课堂教学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 微课 思路理想 表现美感 教学思考

微课是网络时代课堂教学的新成果。理想的微课不但方法科学,而且比较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认知态度。现我结合所从事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形成微课理想思路美感表现的思考。

一、主题突出

语文教学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放在首要位置。这就需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这就需要让课堂教学的主题更鲜明突出。平时教学,比较好地设计了主题突出的微课,形成了一定程度上微课思路的理想和美感的表现。譬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就围绕让学生领略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高超的主题设计微课。考虑到所设计的微课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必须让学生像游览者那样,站在任何一个点上,其视觉所能够获取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亭台轩榭布局,而且要考虑假山池沼的配合,考虑花草树木的映衬,考虑近景远景的层次和角落门窗的设计等。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视频图画,而且同步插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词。所设计的解说词力求做到靠船下篙,不做无聊的才华的卖弄,运用文中的语句,融视频与文本内容于一体。整个微课的设计虽然时间比较短,但节奏合理,适合学生边欣赏、边感悟。课堂中学生听着缓慢的配乐解说,欣赏各式各样的园林图画视频,犹如置身于美丽的苏州园林。虽然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无法理想地感悟园林的特征;虽然教材文本上仅是作者的言说,没有任何插图可以借鉴,但学生从视频中,比较迅速而又到位地研究了苏州园林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应当说,学生能够对园林景色实体感受,能够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画意美,进入苏州园林的美好境界,能够领略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能够认识到园林艺术的高超,与微课思路的理想和表现的美感是截然不可分开的。从平时微课呈现所获取的效果看,微课的设计不能完全追求技术层面的表现,更要追求围绕文本内容所必须表现的主题内涵。

二、简洁明快

微课最明显的特征是时间短,既体现“微”之特色,又发挥“微”之理想效果,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课”之大效。平时的微课设计,为了达到简洁明快的理想效果,力求做到这样几点:首先找准切入口。在阅读教学的感悟乃至创新感悟中,不少学生有感悟能力,也有感悟的习惯,但有时就是因为其感悟的思路欠对口,所感悟的往往显得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必须在解读教材文本时,思考所感悟的教材文本内容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在阅读感悟时突破重难点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围绕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设计一些重在启发的微课,微课的设计既能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又能发挥有的放矢的作用。譬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以往教学总感到学生对该诗词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其主要历史人物距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再加上学生所看到的历史剧目中的曹操近乎不是正面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在课堂上,利用简洁明快的微课,有把握能够取得突破难点的理想效果。微课的设计就把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课堂教学时课堂上流动出现了诗中的动景和静景;流动出现了诗中的远景和近景;流动出现了诗中实景和虚景。出现这些景物时,又有豪迈奔放的配乐萦绕在学生的耳际。在欣赏到如此的画面时,再让学生精读《观沧海》,学生便不难感到:曹操不仅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开阔胸襟、宏大抱负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微课教学的设计,让我比较有意义地看到,初中生虽然已经在由形象思维向着逻辑思维的转化与发展,但仍然需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思维,有时离开了具体形象进行抽象性逻辑思维很难取得理想的思维效果。

三、内容丰富

应当认清,微课不仅是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阅读感悟和创新阅读方面的问题,它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还相当丰富,相当具体而又实在。对阅读教学课堂微课的设计,本着探究、实践、反思的原则,本着课堂教学需要的原则,本着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凡课堂教学需要,又能够适合学生口味并能提高效益而又节约时间的都用微课尝试。譬如阅读课堂教学乃至作为教学都需要学生练笔,学生练笔中经常会遇到素材缺乏的麻烦和题材不广泛的尴尬。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从短小、简洁明快的微课中得以丰富素材,得到启迪。初中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那样空洞,虽然只有些所谓优美词语的堆砌,但显得无血无肉。不要说对读者的感染力不可能产生,就是学生也不会被习作所要叙述的对象产生震撼。就其原因就是学生习作前,根本就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但现实生活中学生完全不可能经受到那样的生活体验。怎么办?完全可以利用微课将生活化的东西重现,让孩子们直观观察,发现生活,感悟道理。学生虽然与家长接触得比较多,但家长所从事的艰苦性劳作是学生所不得而知的,如果能够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思考学生所不得而知的内容,那么不但可以让学生感恩、感激自己的父母亲,更可以为学生的写作铺实极为平坦的道路。我们可以将活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比较激烈的比赛现场活动制作成微课程,尤其是学校体育运功会的实况,让学生再一次认真观察,在观赏的基础上思考可以描写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的词语,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还可以使用的词语。从发挥学生多元评价的角度思考,可以让微课成为学生相互评价的载体,如让学生观看流动的画面,阅看相关描述,评价其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在遣词造句上的欠缺。

参考文献:

[1]郭丽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0).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