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思考

2015-09-10 07:22杨芳艳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驱动评价数学

杨芳艳

在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以前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了;不爱讲话的同学开始争相发言了;从不提问的学生开始有问题了;只会写不会讲的学生已经能讲得条理清晰了……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究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一、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小组如何分组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成员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个成员都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二、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小组成员如何完成自己的分工

分组后组内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如每个小组都有组长、发言人、记录员、提问人、资料员等。这些我想我们都做了,但可能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说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的分工。

小组长应该负责组织、开展小组课内外(可能是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合作学习活动,虽然每组分工采用轮流制,但每组都必须有一个核心人物,他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要能传递正能量,这样这个组才能凝聚在一起共同进步;组长和资料员要能把握好每天的上课、课后巩固、预习情况,这样资料员才知道课后要准备哪些东西,课堂需要哪些资料;组长要能组织学生适时讨论(学生先自主完成再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观点或结果,这样记录员才有东西可记,发言人的发言才代表本组的结论,提问的人才有问题可提,这样也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言和提问的能力)。当然组长还要担负起管理本组的职责,负责维持好本组的纪律,确保本组能高效地自主学习,而不是闲谈浪费时间,这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普通班。

三、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如何促成小组合作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做准备。要认真思考: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要用小组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效率一定就会大大提高。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就要求教师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否则将会挫伤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太易会使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太难会使大部分学生陷入困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有时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教师舍不得给学生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自学、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这样学生无法完成任务,最终变成教师讲解。这些情况会使得小组合作成为一种“摆设”,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了解小组学习的进程,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合作学习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而不是短期行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四、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如何评价和激励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能最终达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他人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如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目标,也可以是长期的,如上学期我们制定的小高考目标和高考目标等。

其次,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优化、强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更高效。这种竞争可以是班级内的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年级内班级之间的竞争,如挑战、应战,阶段性的总结等。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各小组展开友好竞争。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各科的评价标准,最后给出本班学习小组的综合评价(包括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纪律评价)。对综合评价优胜的小组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班级表扬、年级表扬、班主任奖励等)。

总之,初中数学“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指导,长期地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

猜你喜欢
驱动评价数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