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两个维度,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2015-09-10 07:22王泽艳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王泽艳

摘 要: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来讲,既离不开教师的教又离不开学生的学,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当我们审视一堂课的效果时,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一看我们自己的教的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的做法;二看我们学生的学的行为,是否真正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真正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高效课堂 教师教 学生学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来讲,既离不开教师的教又离不开学生的学,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都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这告诉我们,要想搞好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的教,又需要学生的学,二者必须统一起来。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做到二者的统一呢?笔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践。

一、搞好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

说一千,道一万,课堂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课堂,课堂教学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俗话说,理想是行动的动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在学习之初,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也就是说,这里的学习目标要适合学生自己的水平,既不能过于高远,又不能过于浅低。过于高远的学习目标,犹如空中楼阁,通过多次努力也无法达到,最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过于浅低的学习目标,不用多么努力,也可达到,这样的目标失去了引领作用,容易使学生滋生自傲的心理,亦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每一个学生所树立的目标一定要和自己的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比如,一名在班上处于中游的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追赶的对象时,将其聚焦于班级前三名,显然,这样的目标是过高的,这样的学习目标不可能实现,结果只能是打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把目标定位于比自己名次稍好的同学,作为自己的赶超对象,则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是可行的,就是适合自己的目标,有利于不断推动自己学习进步。当然,我们不会把目标定位于不如自己的同学,那样的定位不是积极的定位,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什么有的学生,有理想、有目标,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成绩却不理想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比如,这个学生会不会预习呢?尽管课堂上有的同学也非常认真地听讲,但是最终听讲的效果怎么样呢?这个同学在课下会不会主动进行复习呢?课下做作业时是怎样的一个程序呢?我们要发现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什么问题时,除了第一点讲过的是否有适合自己的目标外,还可以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入手进行考察。如果这些环节都做得很好,那么从道理上来讲,学生的学习应该不会出很大的问题。否则,我们就只能从孩子的先天智力因素上考虑了。事实上,每个孩子的智力因素是相差无几的,差别就在于刚才所列的这些学习习惯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不应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二、搞好课堂教学,教师要学会教。

这个问题,可能令我们疑惑,当老师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会教课吗?当然,不否认有的老师已经在课堂上辛勤耕耘了多少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并非每一位教师都真的会教课。这里,我们要注意,教师上完课并不等于会上课,更不能于教好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也经常听到老师这样抱怨:你在课堂上挥汗如雨,学生在下面走马观花。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而学生依然懵懵懂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不会教课。下面就让我们检验一下我们日常的教学行为吧。在每堂课上,是不是还是由我们占据着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呢?课堂上是不是还是习惯于自己声嘶力竭地灌输呢?看看我们的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是不是精神百倍、充满求知欲望呢?课堂上,我们让学生活动的时间有多少呢?课堂上,我们是否曾经当过学生的听众呢?课堂上,我们是否有机会让学生在一起充分谈论呢?课堂上,有没有学生提出过不同的意见呢?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我们有没有和学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呢?课堂上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是否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呢?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对不起,我不客气地讲,你根本就是一个不会教课的老师。如果这些问题部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我只能说,你的课堂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但是你离会教课已经不远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全部肯定的答复,恭喜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会教课的老师了,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差的,所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也是很高的。

总之,当我们审视一堂课的效果时,要从两个维度来看,一看我们自己的教的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的做法,二看我们学生的学的行为,是否真正发挥出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真正发挥了主人翁的作用。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了,我们的课堂一定是值得点赞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