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9-10 07:22王国建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王国建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营造宽松的环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巧妙设计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良性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教学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了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有效地消灭错误。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5+6)+4=5+(6+4),先把5和6加在一起再同4相加,与先把6和4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96+28+12)中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综上所述,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要立足于课堂,工夫要花在课内,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概念、技能,更要注重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数学的思考方式、思维套路。为此,教师要不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