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学生行为浅析

2015-09-10 07:22江媛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课堂参与初中生英语教学

江媛

摘 要: 学生课堂参与模式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论是言语的还是非言语的,对英语学习都具有促进作用,性格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但相关性相对较低。

关键词: 初中生 英语教学 课堂参与 学生行为

1.引言

外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外语学习,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有所下降,主动发言的人数减少。如何把握初中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对初中生课堂参与活动重新分类的基础上,对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活动的现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及影响学生课堂参与活动的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沉默现象成因

对于初中生的课堂沉默,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原因:不知道答案;没听懂教师的提问;正在思考中;问题太简单;害羞等。基于此,如何正确解读学生的沉默,把握好课堂沉默的“度”,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导致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环境因素。

2.1教师因素。

2.1.1不当的提问策略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学生课堂的沉默现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时教师的提问太难,学生回答不了;或学生对相关话题内容知道甚少,只能保持沉默;或教师的提问简单无趣,学生没兴趣回答。

2.1.2不当的评价策略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的反馈及评价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题讨论意义很大。恰当的评价能够鼓励学生,调动其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而教师不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学生的沉默。

2.1.3提问后的等待时间不足

导致学生保持沉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师为了赶进度,或是教学习惯问题,老师给学生留出的准备时间不足,使学生不能做充分的准备。

2.2学生因素。

2.2.1学习动机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升学考试不考口语,所以很多学生就把正常的课堂学习、课堂讨论等被看成多余,这不仅会影响正常有序的课堂教学,还会造成课堂上的沉默现象。

2.2.2性格

性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比内向的学习者更可能参与口语交流。

2.2.3英语水平

学生英语水平是影响课堂沉默的要素之一。有些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好,对上课内容难以理解,加之言语表达能力薄弱,因此多数情况下选择沉默。

2.3环境因素。

2.3.1文化因素

学生课堂沉默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我国特有的“面子”文化传统造成的。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导致自己、同学、老师丢面子时,或不知自己怎么回答的时候,他们往往用沉默保全面子。

2.3.2课堂气氛

学生沉默的原因还有沉闷的课堂气氛。许多教师都是一味地单向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缺乏有效互动,课堂组织形式单调,讲授内容枯燥。长此以往,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而气氛变得沉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不愿意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

3.打破课堂沉默的对策

分析了以上导致课堂沉默的原因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3.1观念先行,“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要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气氛并取得较好效果。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四个“还给”:

还给学生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

还给学生个性,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还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能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

还给学生尊严,教师和学生平等进行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磨合。

3.2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注意关爱学生,尊重他们,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外语学习兴趣,努力建立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3.3改进教师提问、评价策略。

教师要改进不当的提问,就要为课堂提问做好规划,包括提问的目的、对象、内容、所用的语言、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订解决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问题要难易适中,二是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有效控制问题回答的时间,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等待时间应答问题。

教师还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有效地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强化学习的成就动机,有助于减低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中肯的评价和反馈。

3.4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因此,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题教学,教师必须充分地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英语兴趣浓厚,英语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会随之消失。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课题讨论,对提高其英语水平甚至今后的工作都会有很大帮助。如果学生正确地对待它,定会从中受益。

3.5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有三大特点:(1)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2)教学重心转移到“学”和学习过程;(3)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任务为驱动,以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中心。

3.6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培养。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以词汇讲解为例子,传统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翻到词汇表,从头到尾领读一遍,再让学生每个单词从头到尾读三遍,课后要求学生背诵这些单词,最后通过听写来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这种做法往往费时费事、徒劳无功,因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把外语的词语与语境孤立起来,实际上词语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学到。要记住意义就必须在各种使用场合接触它,通过语境进行词汇学习,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语境提供的信息掌握和应用这个词。

3.7多渠道加强跨文化教育,加深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师要通过课堂讲解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并创造机会使学生在模拟或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结合教科书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政治经济制度、日常生活等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促进对异国语言的了解。教师应该掌握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及时地、渐进地、自然地、启发式地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

导致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主要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打破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提高学生的课题参与度,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为今后研究提供有用资料。

参考文献:

[1]郭焕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沉默现象探源及对策[J].新西部.2011.35-36合期

[2]金小梅.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解析[J].海外英语,2011(12).

[3]李乃刚.EFL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实证调查与语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猜你喜欢
课堂参与初中生英语教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程度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