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活动”教学过程中问题探析及建议

2015-09-10 20:42周娣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教材活动教师

周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地理新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活动”栏目开始在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活动”栏目不仅在内容、类型上进行了改变,而且位置变得更灵活,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安排。可见“活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但是,笔者发现地理“活动”栏目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处理好不足、有效利用好教材中出现的大量“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地理“活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活动”教学过于机械化。有些“活动”的过程完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授课思路进行,学生必须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有的教师为防止课堂“意外事件”的发生,不给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有的教师不能深刻理解教材“活动”的设计意图,只能机械照搬和使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所提供的案例,不考虑内容是否适用,方式方法是否可行,不对“活动”进行必要增减和优化,一律按部就班地执行,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挖掘。例如,教材中设计的利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光照射地球仪”的活动,探讨“当太阳光直射地球仪时,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晨昏线与手电筒光线的关系”。由于在短距离内手电筒的光线是发散的,无法集中在一条纬线上且让光线与赤道平行,因此这种“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即便操作了“活动”也无法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还是机械操作。

2.“活动”教学过于形式化。有的教师在组织地理“活动”教学方面效率不高,为了“活动”而“活动”,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上,“活动”的形式主义比比皆是。一方面,不管“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探讨价值,教师都热衷于采取“活动”形式,对于学生通过看教科书就能找到答案的地理问题往往也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的区位优势条件”、“长三角城市群数量、服务功能、服务范围的比较”等活动,学生只需要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不需要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另一方面,对真正需要通过“活动”有助于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往往会因为操作较难而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实践。如“分析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快速讲解式完成,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思考。

3.“活动”教学过于书本化。某些农村中学,由于缺少基本的地理实验设备和必要的实验条件,使得很多地理“活动”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学校考虑到管理和安全方面的因素,对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持谨慎态度。有些家长担心频繁的外出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不愿意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总之,多方原因导致当前真正意义的地理“活动”教学较少。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中地理实验“活动”的处理,都是带着学生在书本上“做实验”,直接描述实验现象,告诉学生实验结果,甚至是只要求学生记住现成结论,无需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如“3S技术的运用”、“月相观察”等活动。有时开展的活动也只是无需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操作简单的读图、问题、讨论等“活动”。而对于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一定难度、甚至耗时的活动,教师一般不会涉及,不想尝试。例如: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的“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并确认其名称、分类、矿物成分、主要用途”、“调查当地工矿企业‘三废’排放情况,并讨论其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当地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教师很少带学生到课外开展调查“活动”。

二、有效开展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新课程需要新思维,新教材需要新教法。为解决地理“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活动”的教学功能,实现“活动”的教学价值,现提出如下建议。

1.要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的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地理“活动”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改变机械式的“活动”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地理“活动”,明确“活动”所要解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解决”、“怎么解决效果会更好”等问题,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活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效率,从而真正贯彻落实地理教学新理念,有利于促进地理教育改革。

2.要注重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的统一。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中“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领会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活动”教学目标。教科书中的“活动”呈现方式虽然各有特色,但一般都能系统地关注和照顾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应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活动”进行的逻辑关系角度,对教材中的每一项“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既关注形式,更突出内容,并在“活动”中注意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地理观念的培养,从而实现“活动”教学的真正目标。

3.要注重活动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教学,比课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更具意义、更有效果。学校要加强地理“活动”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套投入,改善“活动”教学条件。社会要积极支持“活动”教学,家长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通过“活动”,加强实用知识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问题,让学生主动尝试挖掘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让所学地理知识得到充分应用。

猜你喜欢
教材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