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要确立新的预习观

2015-09-10 20:42张瀚文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

张瀚文

摘 要: 高质量的预习方式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的预习过程也是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如何才能让高中学生实现高质量预习?作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由传统预习走向“系统化预习”。

关键词: 传统预习 系统化预习 自主预习 高期望预习

一、传统预习的局限性

传统预习是指传递性教学视野下的学生预习,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科学的预习方法和策略,没有预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价。传统的预习要求就是让学生提前阅读文本,充其量提出读几遍书的要求,或自己查找一下字词等,主要是要求学生先熟悉一下教材,基本上没有对于效果进行评价,这一点也是导致低质量预习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预习对于课后作业和习题,一般不作要求,也不提供方法指导,课后布置大量作业。

传统预习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潜能,学生本来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不安排时间让学生学会,不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没有提供学习方法,没有提出预习目标,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了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坏习惯,影响了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培养。

传统预习没有期望学生预习的结果,相当一部分知识在预习时学生能够达到理解程度,或能够独立学会,都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解决。

传统预习没有提供疑难问题解决的途径,没有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解决疑难,限制了学生自主、合作成长,使学生没有感受到自主预习的快乐,因此影响了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整体上降低了教学质量。

由于长期的传统预习,缺少自主合作的过程,缺乏理性思维和系统化思维,因此影响了人的终身发展和生活品位。

基于上述分析,传统预习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未能实现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传统预习的弊端,走进高质量、系统化预习,注重系统化预习方法策略,使学生从学生时代就掌握系统化预习行动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为学会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传统预习走向“系统化预习”

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从认识角度转变传统预习思维,才能落实系统化预习行动策略。

1.由单一的知识性预习转向系统化预习

传统教学思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是讲授知识,即使有预习过程,也是课前简单地看一下课本,甚至没有预习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不预习或不认真预习的习惯。甚至,有个别的、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预习,学生只要在教师系统讲述时认真听讲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和思维,严重影响教育质量。所以,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视野下,我们必须实现传统预习思维转型。

传统预习主要是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预习”,在课前熟悉一下文本内容,简单地看看知识点。

“系统化预习”与“传统预习”有本质不同。“系统化预习”是指学生预习是有目标、有计划、有任务、有措施、有步骤地预习,对预习的效果有检测、有评价,是深度学习的开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性学习。

例如,教学楞次定律这一内容前,教师可以印发导学案。导学案的预习部分就可以把预习的目的要求、预习步骤、预习方法、预习之后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等体现出来,让学生课前可以系统进行预习。

2.由浅层的感知预习转向理解性预习

传统预习是一种感知预习,就是对课本知识提前做一般性的了解性预习,甚至是一种“预看”,不探其究竟的原因。教师不做具体要求,只提出笼统要求,往往说希望同学们,争取时间把书看完,或者说同学们在课前抓紧时间看一下,我们明天要讲什么什么内容。这样简单预习只能达到感知效果,既不能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又没有学会学习,更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视野下,我们追求理解性预习,定位高质量的预习是深度学习的开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在单位时间内要指导学生学会系统化预习方法和策略,只要是预习就要实现系统化预习,达到深刻理解的程度,通过系统预习,学生自己明白哪些问题已经明白,哪些问题还不明白。只有这样预习,才能为下一步新课标要求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奠定基础。

3.由被动预习转向自主性预习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期望学生预习取得什么好效果,所以,长期以来,学生就养成了一种被动预习习惯,便形成了一种被动预习思维。其结果就是:只要教师不要求,学生就不预习;即使让预习,我也不预习。这样的被动预习,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视野下,我们要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预习,培养一种新的主动预习的好习惯,理想效果是:只要是学习,我们就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就是学习,预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更是学会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让学生这个“轮子”,由被动轮转化为主动轮,在课前就主动转起来。

4.由低期望预习转向高期望预习

只有高期望,才能实现高成就。预习期望思维是一个学习期望的大问题,决定最终的学习成就。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预习期望,不知道学生预习到什么程度,不知道预习好了有什么好处。所以,缺少预习方法指导和预习效果检测与评价等环节,导致预习效益低下,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视野下,我们要告别低期望预习,要走向高期望预习,提高预习标准,加强预习检测,注重预习评价,确保预习效果,实现高质量预习。

总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按照系统化预习的要求,学生首先反复阅读教材,将知识梳理成问题,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系统化预习中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发现不会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一过程也落实了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
完善数学预学单设计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