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5-09-10 20:42于飞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贫困生高职院校

于飞

摘 要: 随着高职教育不断深入,各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数量占了相当比例,贫困学生的资助、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任务之一。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贫困生资助方式、资助内容。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和精神上摆脱贫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资助” 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贫困生 资助育人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重视加大,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我们应看到,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远远跟不上规模扩大速度。高校贫困生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很多院校都存在贫困生数量较多现象,关注并扶助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主要资助方式

经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艰苦探索和高职院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多元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

1.1奖学金资助。

它是资助政策中一项主要内容,也是能大力度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1.2国家助学贷款。

既能解决求学者接受高等教育期间的学费需要,又可以在他毕业后利用其较高收入中的一部分偿还国家和社会为其负担的教育费用,有助于实现成本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平衡。

1.3国家助学金。

属于直接资助,是贫困生的主要资助方式之一。

1.4勤工俭学。

属于间接资助,学校通过开拓一些勤工助学岗位,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1.5减免学费。

贫困学生无法缴纳学费,学校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

2.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高校贫困生群体越来越大,加之实际操作过程中环节过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2.1贫困认定难统一。

国家助学金是资助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助过程中由于贫困认定工作缺少统一尺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

(1)同学相互比穷。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资助面更广,申请人比分配名额多,于是申请同学纷纷互相哭诉、比穷。

(2)老师直接确定。有的老师自认为对同学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根据名额多少,自行确定名单。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开展助学工作时,所有申请资助的同学都要上交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按说这种方法很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部门睁只眼闭只睁加盖公章,一起蒙国家的钱。

2.2育人功能不突出。

一定程度上,一些高校存在对资助体系的功能认识不足,对受助学生的激励教育不够等问题。资助体系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比如,把助学金无条件地发放给贫困生,很容易造成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导致自立能力降低;在勤工助学方面,只单方面为学生提供经济利益,忘记在这一制度中渗入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成分;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不愿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侧面反映部分学生诚信意识不强。总之,各类奖助学金对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的效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3.完善资助体系,使资助和育人相结合。

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各级资助部门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将来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此,各级资助管理部门要把“育人”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

3.1育人工作要有组织性。

首先,作为资助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积极召开资助培训工作,宣传相关资助政策,规范操作规程,强化育人意识。

其次,对于学校,资助育人是工作职责所在。资助工作可能涉及教务、财务等部门,需要加强统一领导,协调管理,密切配合,使育人成为每一环节工作人员共同的责任。

3.2育人工作要有严肃性。

国家资助工作体系的建立体现了教育公平,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部分学校及资助管理人员把资助工作简单化为“金钱资助”,认为资助工作就是把国家、学校的相关资助费用提供给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其他一概不管,从而违背资助育人的初衷。殊不知,简单的金钱资助只能解决受资助学生表面的困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内在需求,不但达不到育人目的,反而使受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各级资助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准确把握,认定上严格把关,育人上目的明确,充分体现资助工作的严肃性。

3.3育人工作要有科学性。

据调查,有些资助管理部门在确认及资金发放等前期资助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但后期跟踪及育人管理严重缺失。如某些学生在学年中无论学习还是考勤表现都非常差,但由于具备家庭困难条件,第二年仍然接受国家资助。为此学校要建立适合本校的既科学又行之有效的资助体系。

(1)对符合国家政策的家庭困难学生严格按标准认定、上报、下发,这本身就是对受助学生进行的“照章办事,遵循原则”的良好教育。

(2)对于不符合条件又确实困难的学生,学校不能把这部分困难学生强行加入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范畴。否则这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受到资助,但让他们受到“不诚实”的不良教育。

(3)对每学年受资助学生进行档案管理跟踪,及时了解记录他们的成长轨迹。对不求上进、违规违纪的学生,在下一学年不予认定推荐。经教育有所进步的,方可在班主任、教学处审核推荐下按政策执行。

3.4育人方法要有多样性。

以资助育人为主题的教育,学校要准确了解受资助对象的思想现状,以确定育人需求,才能进行针对性教育。面向不同受助学生,进行行为养成、自尊自爱、诚实守信、感恩回报、爱心传承等教育。这些教育落实时不应是生硬地强加于人,而应寻求适合时机,在自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通过教育、帮扶等方法,强化受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成长成才的信心。

(2)开展资助政策体系宣传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示范教育,选取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典型,通过网络、橱窗、班会学习讨论等渠道加强宣传,充分发挥他们在全体学生中的模范教育作用。

(3)通过资助反馈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贫困。

(4)通过开展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生活、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

(5)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深入社区、走向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播撒爱心,回报社会。

(6)利用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扶助贫困学生成才已经成为新时期各高校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关系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还直接关系党的全面育人方针的实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开阔思路,转变观念,广开学生资助渠道,就有可能有效解决贫困生问题,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喜荣.论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成人教育,2006.7.

[2]何玉龙.江苏资助育人的研究.百度文库,2012.5.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贫困生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