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2015-09-10 20:42杜星慧付沅周步遥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教师资格师范类

杜星慧 付沅 周步遥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本科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当前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地理科学 普通本科 就业形势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系统影响的程度和节奏的加快,地理科学作为关注不断变化着的地球表层重要特征和空间结构的科学,正逐渐成为科学和社会的核心内容[1]。

地理科学专业主要分布于本科师范类院校,以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2],培养课程不仅涉及地理专业基础必修课,还涉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量地图学、计量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但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虽然学习了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但未能发挥该学科的学科优势。

一、普通本科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的就业问题

通过随机抽取师范类高校进行访问,我们发现近年来普通本科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通过走访调查,总结出以下原因。

(一)社会对地理科学专业的了解不多,使得用人单位不敢贸然招收该专业的学生。虽然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但本科院校不同于专科院校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故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广泛,使得这个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仅仅局限于在中学当地理老师。

(二)地理科学专业包罗万象而不精深的特点有悖于企业对员工专业精细化的要求。地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学科,对区域上几乎所有内容无所不包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领域既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又有所不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只有地理涉猎但其他学科无法进入的专有领域[2],而这有悖于当前社会企业对招聘员工工作的精细化、专一化要求。

(三)就业渠道狭窄。根据对普通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访谈,我们发现:每年公务员考试和企事业单位招聘对应聘者专业的要求都十分精细,与地理有关部门如环保部门、林业部门、地质勘探部门、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等都只招收与本部门专业最贴合的人员,诸如地理科学这种广泛涉及各部门的学科无人问津。因此,向中学输送地理教师成为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任务。

一些国家重点中学、省市级重点中学及百强县重点中学在招聘时门槛较高,要求应聘者是研究生学历或毕业于重点本科院校,这就使一些已经具备良好就业能力,希望在较好工作环境工作的普通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加入考研大军,以学历的提升换取微弱的竞争优势。

2007年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普通本科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是一大冲击,由于免费师范生自带编制,且受国家扶持可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于是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甚至免师生能力稍有欠缺的情况下,大部分用人单位仍然倾向于招收这类学生。

(四)地理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差。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的一种简要组合,具体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途径、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就会明显不同[3]。2012年教育部将本科专业设置权下放到高校,对推动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加强与社会和就业市场之间的联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课程设置自主权并未落实,目前我国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学术性、理论性课程过多,技术性、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严重不足,如此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灵活性[4]。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仅包含自然类的理科知识,而且包含人文社会类的文科知识,只有通过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实践才能促进知识掌握与运用,故对地理人才的培养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另外,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扩招,使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人才供给的数量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五)就业指导课程的缺失。通过调查普通本科师范类地理科学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这门课,而其余少数高校只把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适合全校学生,根本没有针对某个专业。针对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受专业性质和社会对师范类院校定位的影响,他们对成为教师外的就业渠道表现出更多的茫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就业指导课程和就业能力培养是渗透到学生四年课程群中的,并辅之以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内容[5]。美国对就业的教育理念也许能为我国课程设置提供新的思路。

除此之外,国家近期发布但还未在全国推行的一些政策将对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六)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影响。2014年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地理成为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备选项,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6]。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反映: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人文地理知识需要记忆的太多、地理较政治和历史难等。高中地理知识之所以较难,是因为自然地理知识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人文地理知识则比较琐碎,涉及面广,需要较强的记忆能力。由此,一些考生将会知难而退,选取其他易得分的科目作为高考科目;如果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人数减少,学校对地理教师的需求就会相应下降,因此,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进入教师队伍的难度将增加。

(七)教师资格的认定更严格。为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教育部又推出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政策,要全面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更重要的是“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7]。师范生优势的进一步下降对普通本科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是一大冲击。

二、浅探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通过媒体或各种网络公开课大力宣传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安排在校生利用节假日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到各相关行业进行实践,让社会各界对该专业从逐渐了解到熟知。

(二)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地理系应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定位,包括办学的层次定位和培养人才的服务面向定位。作为一所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向上有重点师范院校,向下有师范专科学校,只有将自身办学理念明确定位在中等层次,培养研究能力高于专科、实践能力强于重点的学生,才能发挥自身优势;确定好办学层次后,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地方特殊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如此,高校办学不仅能抓住重点,还能向社会输出地方特色人才,实现“产销对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定期进行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并积极预测未来发展走向,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招生规模和课程设置。

(四)重点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重视教育的产业适应性。见习或实习是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理论教学中伴随实践教学,在实习中渗透理论研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5]。因此,见习和实习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从最初广泛涉猎、短时多次,到后来的专门性、长期性的实习期,有必要建立学校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机制,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时,到相关企业或单位各观摩一星期,随后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确定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通过选修课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并定期参与该单位的工作实践,实现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

(五)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一系列就业咨询和职业规划,使他们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目标、制订职业规划,根据当前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有充分时间学习专门知识和进行社会实践,以适应更广泛多样的劳动力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孙中伟,尤丽敏.高校地理类专业就业需求、学生期望与课程设置的错位差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3):113-118.

[3]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4]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90-92.

[5]陈均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高校的课程设置——来自美国高校的启示[J],2012.(3):75-78.

[6]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51/201309/ 156643.html,2013-08-15.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2014-09-04.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教师资格师范类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深化改革服务福建自贸区建设探析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