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探索

2015-09-10 20:42吴党华
考试周刊 2015年53期
关键词:民歌情感音乐

吴党华

1.教师要不断学习

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素养不断提高。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是实现教师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而且能启发音乐教师的创造灵感。

充分利用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时间,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自觉吸纳新理念,摒弃旧观念。反思自己,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责任和角色,懂得把专家的理念用于课堂实践。

2.音乐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2.1重导轻演。即教师不再是三尺讲台的独讲者,而是为学生创造音乐的领路人、总导演。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授课内容编排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的伙伴和朋友,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2.2重艺轻技。即重视教学艺术效果及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淡化音乐技能学习和掌握。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学习无法操作太多技能训练。从公民教育大家度来讲,文化传承、兴趣养成、情感生成、能力形成比教师课堂传授的那点儿微不足道的知识技能重要千百倍。

2.3重情轻理。即重视音乐教学情感态度,少一些空洞的理论讲解。对基础音乐教育来说,大量情绪感染比理性理论讲解更有实际意义,更符合孩子认知规律。认知与情感交织必将促进教育成就。

2.4重趣轻习。即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大量练习,因此不能用过繁过难的技术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断送兴趣为代价的练习绝不是成功的教育采取的教学手段。

3.以鼓励和参与表演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每个具体环节,教师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予以肯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学生品味自己的歌声中,教师进行评点,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产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唱奏表演或形体表演提高学习兴趣。如此,在巩固唱歌新授内容时,采用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用口风琴伴奏,另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或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跳的形式等,同学们兴致很高,课堂处在活泼欢快的气氛中,这时的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体验,和老师一道分享独特感人的音乐魅力。

4.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可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做法。

4.1故事导入。如在欣赏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时,首先让学生听故事,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到歌曲上。

4.2范唱、范奏导入。在学习旋律一课时,我用小提琴范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导入新课,以此拉近师生距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兴趣。

4.3图画导入。用图片、幻灯片等揭示音乐主题,既能抓住人心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

5.扩大课外教学

5.1补充课外内容。从教材内容来看,传统教材在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教师应当精选一些思想性、艺术性合作佳的现代流行歌曲,如《龙的传人》、《中国娃》、《好日子》、《橄榄树》、《中国功夫》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从不同方面表现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从而使教学不用丝毫说教,就能起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5.2引导学生兴趣。从学生方面来看,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在音乐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选用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学唱《歌唱祖国》时,引导学生列举歌颂祖国的歌曲——《大中国》、《好汉歌》等,并让学生唱一唱。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爱国情怀。

6.注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渗透与运用

教师应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与艺术形式特征。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例如在集体舞教学中,通过学习音乐、学习动作进行表演,使学生认识音乐与这种有组织、自娱性舞蹈的联系;感知集体舞具有的造型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建立良好的空间感、协调感,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从中使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到音乐的意义及其在绎蹈艺术中体现的价值。

7.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对于在音乐课和音乐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特别是进步突出的同学,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对音乐尖子生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课上不守纪律、音乐素质差的学生,课后给他们指导,并为他们转录音乐磁带,让他们多听、多接触音乐,培养音乐兴趣。

8.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选取的音乐作品能否引起学生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起到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9.欣赏和学唱民歌是加强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初中音乐教科书里的民歌有许多,有少数民族民歌,也有外国民歌。《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忿懣并唤起他们的同情心。教师通过分析作品意义、了解作品背景、学唱、欣赏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熏陶,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引导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从艺术角度深入、透彻地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加强民族意识,更热爱自己的国家。

猜你喜欢
民歌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情感移植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