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视角追寻诗意课堂

2015-09-10 07:22陆香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共舞语文课诗意

陆香

诗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语文教学缺乏诗意,那么课堂就像没有鲜花的荒野,苍凉而无生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程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那如何立足儿童视角,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诗意呢?

一、诗意导语,营造课堂诗境

1.诗化导入。富有诗意的导语不仅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如教学《黄河的主人》(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影片),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她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看着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听着她在怒吼,在咆哮,我们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黄河。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让学生齐读。那作者袁鹰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激情四溢,畅谈感受:有一名学生当场吟诵“黄河,你波涛汹涌,浊浪排空;黄河,你如万马奔腾,所向无敌;黄河,你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你的形象,不正是中华民族战斗精神的写照吗?”诗意的导语,必将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诗意点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的方面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方面说,它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更要探索基于学生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评价风格——人文诗意评价。

如教学《田园诗情》,学生在生动地描述了他头脑中的画面后,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听了你的描述,我好像真的看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色彩缤纷的郁金香点缀其间,多美呀。我很期待你精彩的朗读,能把这种感受读到字里行间去吗?” “你看,你的眼睛都发亮了,同学们也被陶醉了。非常感谢你把我们带进了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这样诗意的评价,不仅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同时,也升华了朗读的情感。

二、美感探究,体悟课堂诗味

1.品味文本的语言美。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血脉,引领学生从一个个标点、词语、句子中去悉心品味,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的精妙处,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选自《水浒传》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第6小节描写林冲棒打洪教头动作的词语“把棒一横、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体悟出林冲的武艺高强,技艺娴熟,谦虚知礼与洪教头狂妄、骄横、外强中干形成了明显对比,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林冲的敬仰之情,唯有如此感悟语言的精妙、传神,名著的魅力方可彰显,大家风范才可领略。

2.感受文本的画面美。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情怀。文本中的插图往往是文本的主旨或精髓,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精练、含蓄、抽象的语言。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体会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构思画面,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爱如茉莉》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那简单的动作、平淡的话语,淡淡的神情,犹如一朵朵茉莉幽幽绽放,产生爱如茉莉、文如茉莉的诗意效果。尤其是那爸妈执手而眠的场景:“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无论是书上的插图还是文中那段文字,都让读者从这温情的执手而眠想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不是吗?爸爸“紧握”妈妈的手,缘于担心自己睡得沉而耽误了对妈妈夜间的照顾,在这“紧握”之中,传递的是减轻病痛最终战胜病痛的力量,传递的是爱与温暖,而爸爸握住的,不只是妈妈的手,更是妈妈的心,是平安,是一辈子的幸福,所谓“大爱无言”。品味着感人的画面,享受着其中的温暖,想必一定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真善美的心灵。

3.探究文本的哲理美。诗意的课堂,更要追求诗意的灵魂,要有高尚的价值引领。语文如诗,语文教学也如诗。诗化语文要让教室里的儿童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文本蕴涵的哲理美。

《孔子游春》就是一篇笔触优美的哲理性散文,文章第二部分,更是以水为话题,借物明理,内涵丰富、厚重,是激发孩子们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的好素材。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尤其是对其中的“有情义”、“有志向”、“有德行”、“善施教化”等含义的解读令听者动容。然而,难道水仅仅只有这四种美德吗?孔子还会怎么说?学生各抒己见,诸如“水包容万象,亲吻人间所有事物,它好像有博爱的思想”、“水清澈透明,一望见底,它好像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水勇往直前,从不停止,它好像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水源源不断,汩汩流淌,它好像有无穷的活力”等,富有哲思的话语让学生不得不感叹:水乃是真君子呀!然而孔子仅仅是在论水吗?在仔细地品读感悟对话中,学生也深受教诲:其实是孔子在教育弟子做真君子呀。正是因为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逐渐受到了文本的诗化语言的感染和教育,明白了文本蕴涵的深刻哲理,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与升华。

三、节奏转换,提升课堂诗味

诗是特别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具体到一节课的安排上:有的环节要“快”,在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要快,不能拖沓,否则会使学生厌倦;有时要“慢”,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有时要“动”,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以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从而提升课堂的诗韵。

四、创作练笔,抒写诗意童心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这么说,“而诗意语文就是将落脚点落在生活上、心灵上、言语和思维的训练上。”课堂上有机安排语言实践——诗意的说、诗意的写,学生才能成为诗意语文的主体。

1.练在技能迁移处。教材中有一些结构严谨,写法可模仿性较强的段落,我们在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段落之外,还要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就可以有属于学生的精彩。如《槐乡的孩子》第一段这样写道:“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学文时,我引导学生在背诵该段的基础上,仿写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香樟树。学生的仿写内容让我惊叹:从学前班开始,我就和香樟树结成了伴,我离不开香樟树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自从我就读于白田小学学习开始,就和香樟树形影不离,我离不开香樟树就像小草离不开大地,鸟儿离不开天空……这一次仿写,为学生降低习作难度奠定了基础,多数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时,都将这一仿写内容派上了用场。诗意句段的诗意仿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调节剂,不但激起学生学文的欲望,而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练在文章留白处。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诗意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和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如《去年的树》一文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其中两个“看”,让大家产生无穷的遐想。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想法。语文课的诗意跃然纸上。

3.练在拓展延伸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一文,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想象狐狸又叼着肉和乌鸦再次相见的情景,孩子们想象力之丰富令人惊讶:有的想象乌鸦虽然挡住了“甜言蜜语”的诱骗,却未能逃脱“污言秽语”的攻击,最终使那块肉再落狐狸之口;有的想象智慧的乌鸦叼着肉引着狐狸往前飞,狐狸只顾盯着肉,结果一头栽进了河里……

4.练在改写诗意处。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引导学生说出“与书共舞”、“与狼共舞”、“与龙共舞”、“与飞碟共舞”、“与上帝共舞”、“与自己的心灵共舞”, 现如今“与世界杯共舞”等,学生在这些拓展中,诗意语文体现得淋漓尽致。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追求诗意的语文课,老师是幸福的;追求詩意的语文课,课堂是精彩的;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学生是快乐的。语文课因诗意而美。让我们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同时,也为圆我校诗雅文化的强校之梦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白田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共舞语文课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虫子的诗意奇旅
语文课文
永恒
冬日浪漫
荷间共舞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联姻理化生 共舞中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