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送你心灵大盘鸡!

2015-09-10 07:22曹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男癌艾力鸡汤

曹静

采访的地方约在新东方总部一层的一家小书店。那天北京下着小雨,艾力来迟了一会儿。他刚刚上完课从另一个校区赶过来,一再道歉又特意在隔壁咖啡厅给我们买了咖啡。艾力告诉我们他昨天四点才睡,今天还是坚持着六点就起来了,要发“早起团”的微博。我有点惊讶,因为根本看不出来这个坐在对面神采飞扬的人已经连轴转了好几个礼拜。

在新书的最后附着艾力一天的详细行程,这样精确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安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同样的表格艾力每天都会写,并且已经坚持了四年。他把这种坚持总结为:“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早七点起床,晚12点睡觉,剩余的17个小时按照半小时划分,这样就有了34枚“金币”。开心玩画绿色;高效工作画黄色;无限制地刷微博、朋友圈,就把它标成红色。一天下来,红红绿绿,高效与否,一目了然。近日他出版新著,身体力行把这个方法推广给更多人。

曾经艾力也是个“赖床族”,他发力想改掉这个严重影响生活节奏的坏习惯。在整整三个月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后,他又在微博上发起了“艾力早起团”的活动。于是,六点早起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现在。“早起团”人数也从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上万,这是艾力没想到的欣喜结果。

不过他的欣喜是伴随着忧虑一起来的——“早起团”的奖励都是艾力自掏腰包的“血汗钱”。20万的花销曾经让他的经济压力大到想要放弃,不过这一瞬间的念头前一秒冒出来下一秒就被拍回去。他当然不会放弃:“既然是自己当初做的约定,含着泪也得把这件事继续下去。”

去翻看艾力的微博,会觉得他每一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了能量。难道就没有负能量没法消化的时候吗?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笑着摇头:“当然不是!我只是不太愿意说。”

2011年艾力大学毕业,父亲突然辞世,他挣扎着留在北京闯荡,没有回到妈妈和妹妹的身边。这样的行为一度让她们无法理解,妈妈甚至还打电话问他:“你还要不要我们了?”父亲的离世,亲人的不解,工作的挫折,自己的委屈,艾力的生活有过暗无天日、苦不堪言的阶段,甚至现在也会有筋疲力尽,想要放弃的时刻。艾力不喜欢抱怨:“抱怨是一个太费时间精力的事情,而且是有传染性的。你知道谁最爱抱怨吗?”他反问我,我摇头说不知道。“祥林嫂啊”。不过负能量还是要消化的,至于艾力的解决办法,听起来还是那么的正能量:看书、睡觉、玩魔兽。

谈到父亲的离开,艾力不再是那个口若悬河的老师、辩手。他的心底一直存留着对妈妈和妹妹的亏欠:“父亲走得突然,我知道她们很脆弱,很需要我在身边,但是我确实不想被束缚。我一直都觉得小决定分析利弊,大决定要跟着心走,所以我选择留在北京闯荡。”现在有能力了,艾力通过各种方式加倍地补偿给家人。他反对所谓的“父母在,子不远游”,“父母在,子不远游”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艾力做到了这一点。

Q:时间管理的办法有很多,为什么自己创作了一个新的方法?

A:说实话我从来不敢说自己独创或者原创了什么东西。但这个方法确实是我第一次使用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其实是记录时间的方法。

之前大部分的时间管理方法都讲的都是未来时间的支配,我想的是先找到自己过去管理时间的问题所在。但是记录时间的方法比较有限,写日记算一个,但它更多的是感情的记录,理性分析的方法比较少。所以我就希望有这么一个方法可以唤醒大家时间管理的意识,然后再把前人很多优秀的方法打包,分享给我的读者,让他们有自己的收获。

Q:你其实是个反鸡汤的人,但你的这本书就是励志类的,多少有点鸡汤……A:是的。别人一看这本书的书名就会觉得又是本励志鸡汤书。但我本人是坚决反对鸡汤的,我喜欢把我写的东西叫心灵大盘鸡。

鸡汤很好也补,但是看完之后没有任何行动,那有什么用呢?看鸡汤的时候你会觉得书里说的真对,可是接下来呢,没有解决方案。而我这本书里超过了百分之六十的内容都是在讲解决方案。

我会告诉你哪里有问题,我也希望能触动你的心弦,但之后我一定要告诉你一套方法。我一直觉得方向正确、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坚持就会成功。我去了很多地方做活动都讲过,只要你能坚持记录一年时间,到时候把一年的表格发过来,买书的钱我全额退款。之前在微博上“早起团”、“健身团”这些慈善公益我都快花了将近20万了,我根本就不在乎,我真的就是想带着你一块进步。我希望这本书是一把钥匙,或者说是一段旅程的开始,而不是看过去就完了的那种安慰剂。

Q:这本书是俞敏洪写的序,你第一次给他发邮件的时候他完全不认识你,当时怎么会有这样的勇气?

A:现在想到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很唐突,但是我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当时新东方有一万四千名员工,现在有差不多一万八千人,肯定每天都有很多人都会给他发邮件。我觉得有时候也是命运照顾我吧,他真的看到那封邮件了。我后来才知道,俞老师真的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人,大家给他发的邮件他几乎都会看,我现在其实都做不到他那种认真。

我跟他出差过一次,当时是大家去各地演讲,在车里坐了好几个小时都晕得不行了。我们还算年轻的,他年龄比我们大,但还是一个人用电脑在看大家发给他的东西。他太敬业了,太热爱工作了。最后他真的看了邮件帮我转发了那段视频。我觉得这件事能做成,一个是我遇到了特别好的领导,还有一个就是我当时的无所畏惧啊:试一下呗,反正死不了,最最丢人的情况不过就是他回邮件骂我一顿,那他也记住我了。

Q:为什么自己掏钱去做“早起团”这件事情?

A:我一开始觉得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人参加,而且我也挣了点钱就当作做公益好了。所以就用自己的工资来做这件事情。我觉得吧,年轻人的钱如果不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就容易乱花,那为什么不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呢?比如我现在用的这台电脑还是我父亲生前用的那一台。

总之,我希望任何一个接触过我的人都能变得更好。没想到的是,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实话说经济压力还是挺大的。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会逼着自己好好赚钱。我曾经有一阵都想干脆别办早起团了,太贵了!这我怎么整?难道要去搞一个众筹吗?后来想不行,我得坚持下去不能放弃。我觉得很有趣的是,有了这么一大笔花销之后,慢慢地很多事情都来了。比如现在去录节目,也出了书。

我特别鼓励年轻人一定要投资自己。最后这件事情也成了我自己的特色。人生就是这样。

Q:《奇葩说》让你受到了不少关注,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评价。

A:这是个好事,我特别喜欢“差评”。因为很多人会因为单方面的好评过度膨胀,我不想这样。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这些差评还不是人身攻击。大家说的问题我自己也会去反思,我看节目里面的表现也会想骂自己。我现在跟你交流能把话说清楚,不上节目的时候却总有种话说不清楚的感觉。

我也回想过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马拉松选手参加百米赛跑。我平常的讲课节奏是前两分钟暖个场,中间是精华,最后再总结一下。亮点和笑点我可能要花一两分钟才能出来。但《奇葩说》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它本质上还是个娱乐节目,所以亮点和包袱就得要很快地抖出来。

要么就像薇薇姐、如晶一样,她们都有数年的辩论经历了,能收放自如控制得很好。要么就很有综艺范,像肖骁、湉湉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而我这两种都不沾的。我一直在摸索中,大家能有批评建议我觉得特别好,我也慢慢找到了感觉,之后的节目就越来越好了。

Q:有人说你整个人都特别“直”,会觉得你有点无聊,甚至有点“直男癌”。

A:是有很多人在说这个问题。

首先这个节目需要有一个选手说“正”的东西,如果大家都走“偏路子”的话也会产生别的问题。还有就是其实说得“正”一点是没问题的,只是我需要说得搞笑一点。我是直男,但是我没有癌,我只是充满了爱。直男和直男癌之间还差了很多呢,我觉得直男癌的那些问题我都没有。比如什么大男子主义、歧视同性恋等等。

我觉得这个节目需要有一个直男在,可以被调侃但是不会往心里去。原来有高晓松,被大家各种调侃,他走了以后所有火力就我来担了。

不过我可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的原则是不要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猜你喜欢
男癌艾力鸡汤
智斗双面婆婆
最美可丽饼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听直男讲那“直男癌”的事
不治之症的“直男癌”
珍爱生命,远离直男癌
专心的小玛妮雅
鸡汤热线
直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