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五点思考

2015-09-10 07:22廖悦彤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政治思想

廖悦彤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势任务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当前,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挥,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创新求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等,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

1.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人的思想和行为相互转化的规律、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的规律、人与环境互动的规律、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的规律等。这些基本规律构成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就是以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及行为活动的规律为基础,协调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础,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有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政工体系,完善运用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新时期建设体制的变革,形成党政领导为首、有关部门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服务机制,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和人员投入力度,广泛宣传,营造宽松协调的政治氛围。

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础环节。要努力建立科学实用的考评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从是否提高知识化、科学化、信息化等方面制定具体标准,以明确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做什么,怎么做,是否达到标准。

建立激励机制,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过去,大多数单位通常采用半年或年终检查的方法评比各单位政工业绩,而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应当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把政工业绩与干部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提高政工人员的政治地位,增强政治责任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利用新媒体开展理论武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通讯已进入3G、4G时代,互联网把我们的工作、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各类新的媒体形式不断产生,信息的传播、知识的交流、思想的交锋变得更快捷和频繁。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占领新的宣传阵地,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3.1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所谓新兴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是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如手机短信、互联网群、博客、微博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的产生促进了传统媒体革命性的发展,同时也使媒体技术、媒体产业、媒体参与者都发生变革。就媒体的传播与媒体的参与者而言,新媒体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互动性的诉求表达、精神娱乐与获取信息的需要,即新媒体在时间上具有即时性、传播中具有互动性、内容上具有广泛性的显著特点。

3.2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必须注重时代性。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性,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的时代需求,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新兴媒介能够克服多年来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单一性和灌输式的弊端,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符合时代要求。基层党组织借助互联网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党的先进性、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现基层党组织之间跨区域交流,促进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3.3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必须增强主动性。引导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适应网络时代和媒体,使理论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主动要求、成长需要,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完成工作。信息网络能够迅速地传递出各地对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事物的分析与思考、探索与实践,把距离拉近,把视野拓宽,使各地党建工作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相启迪,扬长避短,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4.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涉及民生、民主、公正、和谐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和拥护程度。比如就业、楼市、医疗、教育等,都是当前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与民众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结合的“契合点”。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的放矢,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关注这些问题,并正面阐释这些问题。如果掩盖或者粉饰这些问题,高唱凯歌,满篇大话空话套话,尽管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徒劳,反而会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如果脱离现实,回避热点和难点问题,无的放矢,隔靴搔痒,就不能使干部群众入耳、入脑、入心。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用审慎的态度和理性的观点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据,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工作。

5.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要注重发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的独特作用

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大学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就其功能说,育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归宿。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有其独特的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起到课堂起不到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各种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于倡导具有校园特色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宣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既将为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成为大学生所学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的平台,将娱乐趣味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