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扁担舞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

2015-09-10 14:08谭淇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谭淇

摘 要: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和幼儿舞蹈,更需要多元化,有必要增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学内容。学习壮族扁担舞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提高舞蹈素质,在将来工作岗位上推广和普及地方特色民族舞蹈,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

关键词: 壮族扁担舞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一、壮族扁担舞简介

壮族人民能歌善舞,花山崖壁画中就记录有壮族先民们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壮族著名舞蹈有“扁担舞”、“绣球舞”、“板鞋舞”等,这些舞蹈都来源于壮族的生产劳动、爱情生活和斗争生活,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扁担舞”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与欢迎,至今,每逢新年或重大表演活动,群众还多以此为乐,载歌载舞,热闹非常。

壮族扁担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主要表现壮族人民的生产劳动情景及祝贺丰收的愉快心情。“扁担舞”又叫“打扁担”,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是从“舂米舞”发展为用扁担敲打板凳的舞蹈形式,人们在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的敲打中,表现出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是典型的反映生产劳动的舞蹈,一般由“插秧”、“车水上田”、“收割打谷”、“舂米”四个部分组成。表演时,表演者手执扁担围绕于木臼周围,上下左右边唱歌边有节奏地敲打木臼,仅以扁担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与高山族的杵乐有些相似。跳扁担舞的大多为女性,人数以四、六、八、十人不定,都是双数。打扁担时,大家分立在几条长凳的两边,每人一条扁担,敲打凳子,或互击扁担。形式虽然简单,没有更多舞蹈姿态和队形变化,但其独特的节奏变化、上下交织的打法和强烈的音响效果,气势恢宏、场面欢快、热烈,展现农民从种谷到舂米的主要劳动场面,仅以此已经博得群众的欢迎。

二、扁担舞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基本内容为舞蹈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学习幼儿舞蹈。舞蹈形体训练教学内容包括对身体各部位软开度、灵活性、节奏性、协调性等练习,这些训练过程辛苦且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教学内容分别是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朝鲜族等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本体态、手位及脚位组合、典型舞姿、舞蹈组合。作为壮族主要积聚地,我们接触到的壮族舞蹈少之又少,更没有专门教学;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幼儿歌曲创编的幼儿成品舞蹈,有幼儿韵律操、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成品舞蹈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舞蹈难度的增加,多多少少会丧失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因此,让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壮族扁担舞,不但弥补民族舞中壮族舞蹈这一部分的不足,还以扁担舞独有的表演方式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一年一度的广西宜州市文化旅游节民俗巡游活动中,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受邀参加扁担舞的表演,在整个排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学习兴趣,每天都积极投入到扁担舞学习和训练中,即使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由此可见扁担舞对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质

(1)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存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因而让学生理解节奏,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扁担舞最大的特点是用扁担随着鼓声有节奏地敲击地面或木凳以完成表演,而这些节奏并不复杂,都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平时所学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切分等节奏类型。所以,学生在学习扁担舞的过程中,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节奏感得到练习及提高。

(2)提高学生的舞蹈协调能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动作是表现形式,在舞蹈教学中,对音乐节奏的反应体现为动作速度快慢和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关系,其中肌肉紧张与放松的交替是协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性对舞蹈动作的连接、完成、动作的配合、姿态的控制和美感效果有决定性影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处在青春期,肌肉增粗、骨骼变大,造成协调性下降,学习舞蹈动作往往僵硬脱节,给学习和掌握动作造成困难。因此,对音乐节奏较好地把握能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协调能力。

扁担舞的表演形式不仅有集体表演,还有双人配合,表演过程中有时会相互敲击对方扁担头部、尾部,有时会双人互换位置后对敲一次扁担,因此,双人配合十分重要,尤其是两者相互协调的能力。保持自我重心的稳定与平衡是双方协调配合的前提,训练这种协调能力,不仅要多练习,还要正确处理好个人练习与搭手配合练习的关系。学生双方在共舞过程中,必须保持重心稳定的相对独立性,不能有依赖对方的感觉与动机。而且扁担舞的互敲动作需要两人同时完成,步伐、手持扁担的高度、互敲时的角度、力度都要求完全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在学习扁担舞的过程中,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3)增强学生的舞蹈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舞蹈课上胆怯、害羞、动作不够舒展,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导致不自信的因素除了学生自身先天的性格因素外,还有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随着内容和动作难度增加,学生在掌握舞蹈动作时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导致一部分学生丧失自信,从而变得猥猥琐琐,舞姿不够舒展。

扁担舞由于舞蹈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学生在学习扁担舞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增强了。其次,由于跳扁担舞时穿着的壮族服饰精美漂亮,更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跳扁担舞时变得自信满满,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有利于学生传承特色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尤为重要。传承有多种途径,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传承。我们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加入壮族扁担舞内容,让学生学会这一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舞蹈后,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在各个大小幼儿园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时,把扁担舞带入幼儿园课堂,让小朋友们有机会接触到并学会这个民族特色舞蹈,使广西壮族的特色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三、结语

壮族扁担舞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民族文化中一颗闪亮星星。目前,把壮族民间舞蹈与校园教育结合起来的做法较少,我们将壮族扁担舞融入中职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中,一定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承伟.广西壮族扁担舞探析[J].歌海,2012.

[2]姚亚琼.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创新[J].大舞台,2011.

[3]羿千喜.论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J].大众文艺,2014.

猜你喜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课程改革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课的实效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适应性问题探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琴法技能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