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问难”之我见

2015-09-10 14:08常继荣
考试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质疑问难探究思维

常继荣

近年来,我校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进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为抓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学科教研,优化课堂教学,在学习各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问题式”五步教学法》,下面就五步教学法之“质疑问难”,谈谈自己几点粗浅认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就是质疑、怀疑。疑最易引起思维不断深入。思想家们说,“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循环中探索,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积极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疑惑是什么,就引导探究什么。否则,教育一定不是享受,只能是摧残。教师的责任心都很强,痛下苦功,决心把自己所有知识倾囊相授,但个别课堂依旧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内容一百个不放心,不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疑点,而是滔滔不绝,甚至妙语连珠,但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奈何“落花有意付流水,流水无情葬落花”。

“人非圣贤,孰能无悔?”问题在于学生不敢提问,不善于提问或者思想上懒惰不愿思考,无法提问。我们在教学中习惯教者设疑、学生解疑。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久而久之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掌握释疑解难方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创造质疑的环境

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与教师是志同道合的参与者。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得以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则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教师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价值千金。微笑意味着教师关爱学生,盼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能给学生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享受感。当学生质疑问难时,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语言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每个教师都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培养质疑的习惯

有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就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胆量,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时候不要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启发他。在课堂教学质疑问难时,教师应积极诱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合作探究,不急于给出解答,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又有助于教师集思广益,有效汲取反馈信息。学习《囚绿记》时,一名学生提出:“绿在本文的含义是什么?”对此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直接下结论,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课文重点语句进行合作、讨论、探究。于是有的认为是一种颜色,有的认为是希望、是生命。经过学生合作探究、热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绿”藤象征抗战时期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样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三、激发质疑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质疑。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一开始,学生可能不敢问、不善问,也可能问得太离谱,教师要积极肯定,并且鼓励他们,小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极大信任,使他们有成就感,使质疑问难兴趣更浓厚。精心设计多层次课堂提问,引起不同类型学生的兴趣。让所有学生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智慧火花得到迸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问难的兴趣。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有意识地创造课堂争论条件,保护学生乐于争议的思想,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言之有理”。

四、指导质疑的方法

在预习中质疑。“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指导学生预习时发现问题,这样教师不但能在课前了解学生预习疑难点,在施教时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有了内动力和心理需求,就能在课堂上深入持久地思考、积极地讨论。

对结果质疑。真正的功夫是在无数次实践中练出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可进行完毕,学生似乎意犹未尽,这时的质疑可以把模糊不清的地方再次审视。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动力,使之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疑点和问题的天地,浅显问题自己解答;重点问题讨论解决;难点问题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读书讨论,教师讲解评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生疑到质疑到释疑,思维非常活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力量,真正获得质疑的乐趣、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乐趣。

猜你喜欢
质疑问难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数学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