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9-10 07:22陈志容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陈志容

摘 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和人格。教师要经常渗透读书的作用,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坚持不懈,把读书当成每天的必修功课。

关键词: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建议,很多专家甚至列出阅读书目,语文教师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再者,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农村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图书室,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此外,家长的认识程度提高,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意识得以强化。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一回家就守候在电视前或电脑旁,节假日几乎沉溺其中,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学生承担繁重的课业负担,忽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现象极为严重。因此,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的推进力度大;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阅读量增加。以笔者为例,仅一个学期从校图书室集中借书八次,以此推算,完成“课标”要求的三年完成“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阅读多是“浅阅读”,多是泛读,即多喜欢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但对内容却是囫囵吞枣,甚至浏览而过,以致一谈到就容易张冠李戴,对内容、情节表现出生疏,更谈不上理解,从相当一个层面来看,为了考试而阅读,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情况普遍存在。从整体阅读效果来看,阅读心态浮躁,不肯细读文本,慢慢品味其中的妙处。

二、把握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为了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课文表达中往往有一些重点词或句子,这些词、句大多具有概括性或总结性,把这些词、句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有明确规定,对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很高。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历来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杨修之死》、《美猴王》等,历史课本中也有相关介绍,通过教师的剧情介绍,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学生对这些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一些了解,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应以开展讲故事等读书活动为载体,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读,快乐地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讲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时时处处做出榜样,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经典名著随口道来,时常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老师在学生眼里才是博学多才、有本领让学生崇拜的好老师,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教学,共同突破难点,共同奋进。

三、具体阅读指导

1.通读文本。通读作品是名著细读的基础阶段,只能认真地通读作品,才能为下一步深入阅读提供保障。这些重点词或句子让学生在自读过程中自主发现、自我感悟,在读中探索,在全文中捕捉。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掌握的基本方法:理清全书结构,确定重点精读的章节(如以某一人物为脉络确定重点研读内容);在阅读中学会圈、点、勾、划和批注法;学会做摘抄和写读书体会。

2.限定提出时间要求。给出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阅读作品,熟悉小说情节,理清故事脉络,了解重要人物。列出每天的阅读任务进度,小组长督促课外时间完成阅读任务。

3.经典故事情节演讲。教师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写了诸如“温酒斩华雄”、“火烧赤壁”、“空城计”等故事名,让学生抽签,并讲述这个故事,以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对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进行演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找出这些成语、俗语,如“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等,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与其他人不重合)对这些成语、俗语在书中的相关意义概括地介绍,并解释其含义。通过演讲,让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逐步深入到作品深处,由掌握情节到理解内容,形成体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4.主题周记写作。写作是思维的更进一步体现。通过主题写作,不仅让学生掌握读书心得的写作,养成写读书心得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写作中得到升华。要求学生自由选取一个人物,结合情节,对人物进行分析理解,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学生第一次写的时候很不理想,因而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阐明人物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四个“要”:结论要在作品中找到材料证明;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人物;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人物行为;要找到其性格形成根源。总之,要让学生明白文本是理解的源泉,充分理解文本是得出自己观点的根本方法。

5.写作课的素材提炼。利用作文评讲的契机,将《三国演义》的内容与其他主题写作结合起来,从作品中找写作素材。如写“挫折”时,启发学生找到很多典型事例,如“刘备屡败屡战,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曹操败走华容道仍笑谈对手的排兵布阵;诸葛亮在前线连接败阵时,镇定自若巧设空城计”。借助《三国演义》的阅读,实现议论文写作素材的充实,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发挥课外阅读的效果,使之服务于语文教学全局。

当然,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家长不要把学生禁锢在作业中,学校要加强图书馆管理,多添置一些中外名著等书籍,充分利用好图书资源,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阅读。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把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