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一卷书香与你相遇

2015-09-10 07:22包利民
课外语文·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入神呼兰河虚幻

包利民

闲倚床头,持卷而读,倦时抛书即眠,梦里一片馨香,便会与许多生动的情节相逢,悲欢尽纳。醒时艳阳在窗,拾书继续阅读,回想梦中种种,亦真亦幻,宛若往事历历,又似故友重逢。

少年时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由于家在呼兰,便常于日长人静的午后,来到呼兰河畔,在柳荫里席地而坐,让心沉浸在那些旧时的情节中。眼前是一河流水悠然,仿佛每一朵浪花里都绽放着过去的种种。有时也会倦极而眠,枕着一地青草,枕着盈耳的涛声,醒来时但见柳絮扑天,书在旁边的花丛中,染满芬芳。梦里的情景,却是那条过去的河,吟唱着几十年前的往事。

我也曾坐于萧红故居的一隅,膝上的《呼兰河传》印着从花叶间洒落的斑驳阳光,这个院子里发生的故事,已成沧桑,阳光下,是欣然的草木,还有隐藏于寂寞里的那个小小女孩的心事。常常于书香中悄然而眠,梦中的梦中,那个小女孩酣眠于高高的蒿草丛中,虚幻的繁华远如隔世,她醒来后,热闹的场景已经消散,一如童年梦醒,等着她的,是无尽的凄凉。当我在斜阳涂抹中醒来,已是庭院寂寥,游人散尽。梦里与萧红的童年相遇,同一个院落,不同的梦境,顿生感慨。而萧红的雕像在夕阳下静静地独坐,仿佛一份等待。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睡前都要读上一段《红楼梦》,虽然一本《红楼》已经读了无数遍,可是在那样的时刻,在寂寂的夜里,依然能唤醒我一颗柔软的心。于是梦里也交替着繁华与落寞,花团锦簇的大观园,是一个虚幻已极的背景。我仿若一个过客,匆匆地行经于每一张熟悉的容颜,看得见她们曼妙的身姿,听得见她们吟花诵月,却是无法融入。能在梦里远望亦是尽够欣幸了,我怕我尘封的心,我怕我猝然的目光,会惊散那些美好。

有一年在西行的列车上,看书来打发寂寞的时光。目光掠过一行行字迹,一如火车匆匆经过无数的城乡原野河流,太多闪光的片段,连缀成一个圆满的故事。对面一个女孩子,也一直捧着本书在看,书名是“剪一段时光与你相遇”。不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封面却是意境深远,女孩看得也极入神。后来,女孩似是困倦了,便把书放在面前小几上,伏首而睡。或许火车的隆隆声在她梦里远去,只有一片青春阳光,也许也有着书中描绘的种种相遇,在美丽中徜徉。人生有梦书作枕,枕书而眠,梦亦恬然。

更令我难忘的是另一个情景。有一年在乡下,正是夏日,农田里,人们都在挥锄除草。休息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男子靠在地头的树荫下,拿着一本书在看。过了一会儿,他坐累了,便头枕着锄把,躺在松软的大地上,依然入神地阅读。当我从那条路上回来时,他已经睡着了,书打开来,掩盖在脸上,细碎的叶影在封面封底上摇动。我驻足看了许久,多年以后也不曾忘记,我想那一刻,他的梦里,也定是书香洇染。

在书香中入睡,多么温暖惬意,那些虚幻的人物在梦里相逢,演绎着书里的故事。既如此,且一直读下去,倦了就眠,眠而有梦,梦里清芬,与许多许多的美好一一相遇。

(选自《天台报》2013年7月31日)

【赏析】

在书香中入睡,与美好相遇,作者引领着我们走进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意境。

脉络清晰,浑然一体。作者以书香为主线,用书和梦串起全文,开头点题,然后引出往事,接着引出《呼兰河传》《红楼梦》《剪一段时光与你相遇》,还有一本无名的书,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一本书就是一种心情,一本书就是一道风景,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文章浑然一体。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最是书香能醉人,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深厚的情感,为我们营造了读书的深远意境,特别是四个场景,书梦相接,虚实结合,亦真亦幻,令人心旷神怡,心向往之。

(王文炎)

猜你喜欢
入神呼兰河虚幻
春天越来越虚幻
暗语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梦游呼兰河(组诗)
《头号玩家》里的虚幻与现实
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虚幻建筑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