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永远是我伟大的老师

2015-09-10 07:22朴槿惠
中华家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磨难青瓦台雨伞

2015年9月,精通汉语、喜欢中国哲学的朴槿惠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中国刮起一阵“韩国风”,持续成为中韩两国媒体关注的焦点。朴槿惠曾说,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母亲——陆英修女士。这个韩国历史上的伟大女性,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具体行为上,都是朴槿惠一生学习的榜样。

贵重的玩具对我们而言只是不必要的奢侈品

搬进青瓦台前、住在议长官邸时,我们三姐弟几乎没有什么玩具,父母也很少送玩具给我们,原因是即使没有玩具,也有足够的空间供我们跑跳玩耍。我弟弟志晚年幼时,唯一的玩具就是一只足球。

有一位亲戚在美国买了一只上发条就会自动走路的小狗玩具送给我们,我们三人好奇地聚在一起拿着它玩了一整天,母亲却忧心忡忡地看着我们。那时在她身边的秘书说:“何必为了小朋友拿一两个玩具玩而担心呢?”

但母亲坚持:“那并不是随手可得的玩具。拥有别人没有的贵重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并无益处,即使没有那种玩具,我们家的孩子也已经有了一大片可以尽情玩耍的院子啊。”

接着她又补了一句:“要是大家听到议长家没有玩具的传闻,一定会有很多玩具送上门,但要是他们听到穷困的家庭没饭吃,也会这样热心吗?很多人都爱趋炎附势,所以请您千万不要跟别人提我们家缺玩具这件事。我并非舍不得花钱买玩具给他们,而是比起新堂洞的家,这里已有更宽敞的院子可供他们玩耍,所以贵重的玩具对他们而言只是不必要的奢侈品。”

母亲坚持让我过着普通孩子的生活

有一天,我出门上学时,外头下着倾盆大雨。我撑着伞踏出大门,没想到雨伞竟被风吹翻了,只能无奈地跑回去告诉母亲雨伞坏了,于是母亲帮我拿了一把新的塑料伞。那时,站在一旁的事务官跟母亲说:“风雨这么大,塑料伞一下子又会被吹坏的,今天就让槿惠坐车上学吧。”结果,母亲用“槿惠你可以自己去吧?”的眼神看着我,我大声地说了一句“我去上学了”,就抬头挺胸地踏出了大门。

过了不久,身子虽然被雨淋湿了,但穿着雨靴的我开心地用脚踩着地上的水,甚至忘了上学的时间。走到学校附近时,看到越来越多前来上学的同学,大家撑着雨伞在街上排成了一支长长的队伍。一进教室,每个人都手忙脚乱地挤干衣服上的雨水,热闹极了。

要是当时母亲答应让我坐车,或许可以比其他同学更舒服地上学,但我就无法体会与同学打成一片的乐趣了。母亲坚持要我与其他同学一样过平凡的学生生活,而她也确实这么实践了。

母亲的教导处处体现着勤奋和诚实

最近,我再次读了一遍母亲写的《被雕琢的信念》。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履行这个重任的问题,现在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想法竟然同母亲如出一辙。我认为勤奋本身就是成功人生的一个境界。母亲也讲过“成果固然很重要,但是为获取那个成果而付出的辛劳更为重要”。

坚忍、勤奋、诚实,这就是我的母亲。我曾经对母亲说,“您是勤奋和诚实的集合体。”母亲听完后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你说的很对。”

虽然我们住在人人羡慕的议长官邸,却没有任何值得让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特别东西,日子过得非常简朴,就连搬进青瓦台后也不例外。母亲作为青瓦台的女主人,每天繁忙的程度不亚于当总统的父亲。母亲每天都要亲自整理每一封来信,为此,青瓦台的人们给母亲起了个外号叫“申闻鼓”(古代官府为百姓设立的申冤鼓,中国晋武帝时期又叫“登闻鼓”)。每当父亲出国访问的时候,母亲经常在父亲身旁一动不动地站立一整天,晚上回到住处时,母亲的脚都会肿起来。

不管是生前还是去世以后,母亲永远都是我伟大的老师。她对我的教导处处都体现着坚忍、勤奋和诚实。

母亲的慈孝永远印刻在我心中

每当我替母亲跑一趟腿,每当我给母亲递上一只水果,母亲总是用那么欣慰的目光看着我;每当我用简短的一句“谢谢”回答母亲的时候,她总是用那么深情的表情报以微笑。母亲非常注重尊敬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子女跟自己说话,她也总是认真听取。至今,她慈祥的面容仍然历历在目。

母亲即使再忙,吃饭之前总会先照顾奶奶用餐。“您想吃点儿什么?”母亲常常这样亲切仔细地问奶奶。即使很晚才上二楼来,也会到奶奶的屋里陪奶奶说说话,逗逗奶奶开心。

曾有一位客人回忆起我母亲生前的一件事情,说有一次在会见演讲比赛获奖者的时候,有人称赞她是一位伟大的贤内助。那位客人泣不成声地说:“太可惜了,她是那么的善良……”

母亲慈祥的面容总是能让我浑身充满暖意,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母亲生前在和别人聊天时,总能让人从她那平凡的话语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智慧。

尽管那么勤奋,可母亲却还常常自我反省。母亲追求的是更完美、更充实的生活。

每当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都会想,十几年这样的生活,母亲是怎么度过的?

我走过了一条与母亲不尽相同的人生道路

人们都说我特别像母亲。可我觉得我和母亲的人生道路并不完全相同。

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一个特定的人生。母亲去世后,我得伺候我的总统父亲,父亲生前我要接受人们超常规的“关照”,父亲去世后我要面对更复杂的局面。我知道,我将面对的仍旧是不平坦的人生路。

前半生受不完的磨难已经使我对磨难“习以为常”。要是在过去遇到一个磨难我会死去活来难以接受,可如今我却十分淡定,不流一滴眼泪地去接受。

过去的磨难清清楚楚地告诉我走什么样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我想我战胜磨难的法宝就是不完成使命不罢休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母亲教会我的。

猜你喜欢
磨难青瓦台雨伞
夜里的光
雨伞树
雨伞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青瓦台TV”或邀文在寅参演节目
青瓦台前道路被封50年后终解禁
朴槿惠离开青瓦台搬回旧居
雨伞的“家”
磨难是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