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劳动从做家务开始

2015-09-10 07:22张松
中华家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毛豆豆子家务

张松

近日,针对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轻视劳动、不会劳动及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旨在通过开设课程及校内、校外劳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是让孩子爱上劳动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那该如何让孩子主动做家务?在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来听听家长们的妙招和专家们的意见吧。

家长妙招

不要图省事,剥夺了孩子天生爱劳动的快乐

豆子妈妈(网名我心依然):那天,我包饺子,豆子也要加入。我就不停地擀皮,豆子包饺子。她用的馅很少,捏得也不整齐,但是还能包起来,要不说孩子天生会劳动呢!再者,有些动手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和挖掘的。豆子还一边包一边说:“我就吃我自己包的,肯定很好吃!”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忙碌,有时候真的很辛苦,有时候会感到很沮丧,有时候会觉得失去耐性,所以孩子爱劳动的行为就一次次地被打击、被指责。孩子爱劳动,或许她劳动几分钟,背后我们还要花十几分钟去收拾,其实这只是一个阶段的现象,逐渐地,他就会做得越来越好。因为孩子会从劳动当中获得很多的快乐和被肯定的成就感,给孩子一个展现能力的平台,也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

不妨做个懒妈妈

妮妮妈妈:早上三年级的女儿突然说:“我想做家务!”我说:“好呀,想做家务很好!那就从今天早上的刷碗开始。可是,你会刷碗吗?”女儿说:“会,我都看爷爷刷好几次了!我还想包包子、包饺子、收拾屋子啥的。”我说:“嗯,就是得什么都学会干,别像妈妈这样懒,但既然干了就得干好。”早饭后,女儿开始刷碗,我当监工。在我的指导下,她干得还不错。不一会儿,把全家人的碗、筷子、盘子都刷完了,女儿还要都擦干净。

我懒,就是因为我的父母太勤快了,所以我要用懒造就一个勤快孩子,要将懒进行到底!

大力表扬见成效

婷婷爸爸(张帮俊):有天,我正在剥毛豆,女儿看见了,主动要求帮助我。过了一会儿,她举起装有两粒豆子的篮子,神气地对我说:“爸爸,你看!”我故作诧异地说道:“哇!婷儿,你太厉害了!”女儿一听我的表扬,蹦了起来,做出了个“V”形胜利的手势。这时候,岳母回来了,见女儿在剥毛豆,笑着说:“咱家的婷儿真能干,都会剥毛豆了!”女儿“嘻嘻”笑了一声,劲头更足了。

以后在家中,我们会主动给她分配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女儿忙得不亦乐乎,可勤快了!

大胆放手让孩子分担家务

小亨妈妈(网名山花烂漫):自从小亨满了七岁生日后,我就琢磨着要让他开始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让他拿吸尘器来吸地。中央吸尘器的管子很长很重,他拿得有点吃力,站在桌子边发呆,不知该从何下手。我不动手帮他,指挥道:“先吸桌子底下啊。”他就笨手笨脚,同时又小心翼翼地把吸尘器往桌子底下伸过去。因为是他自己吸的地,他吃饭时特别小心,不停地看碗边有没有饭粒掉下去。

我告诉小亨以后家里吸地都是他的工作,他必须慢慢学着帮妈妈分担家务。我希望他通过做家务,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知道他是家庭一份子,应该承担一部分做家务的责任。

专家意见

更新家长观念,走出劳动教育误区

郑沪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员,吉林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开展劳动教育关键是家长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树立新理念。家长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决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首先要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其次要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另外,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劳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怕孩子不会做事,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无论结果怎样,家长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千万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他们或包办代替,这样就会扼杀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父母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关颖(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每一个家庭都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实践场所,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指导老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唤起孩子的劳动愿望。如果父母二人都乐于承担家务劳动,就会使孩子产生参加劳动的愿望,也想参与其中。让孩子意识到“我能干”“我是小主人”“我觉得有意思”,就能调动起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并由衷地产生一种自信心和自豪感,愿意再做这样的事。

在劳动中体验父母的艰辛。创造条件让孩子了解劳动与金钱的关系、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挣钱不易还是必要的。劳动实践对孩子的真实教育胜过父母无数的说教。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父母要及早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机会,让孩子学着干,不仅手把手地教,还要多动脑筋、找窍门,别让孩子感觉做起来太难。从小开始、从小事开始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

给孩子具体指导。孩子在小的时候,有自己做事的兴趣,有愿意跟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也需要培养技能技巧,耐心地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手把手地教他怎么做得更好。

训练孩子持之以恒。无论是做家务还是落实学习计划,父母经常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督促、提醒孩子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习惯。

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培养孩子从小有这样的意识:“我是家庭的小主人,家里活儿我也要干。”全家人在一起列出劳动项目,再讨论具体的分工。这样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劳动岗位,便是给了他主动参与的可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会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自然也就喜欢独立做事、独自克服劳动中的困难了。

猜你喜欢
毛豆豆子家务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烧毛豆
毛豆姐姐的信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毛豆称象
不爱做家务
小豆子力气大
开心豆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