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孩子离家出走的脚步

2015-09-10 07:22蔡剑秀
中华家教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

新闻链接:

2015年1月 ,河北11岁小学生小豪赌气离家出走,在一番周折下,孩子平安归家。

2015年6月,长春初三女生张同学因在辅导班上听课不认真,被母亲训斥了几句,转身跑走,失去踪影,几日后才被找到。

2015年8月,安徽六安市17岁高二学生家祎留下“遗书”: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称要在7天内“脱离”,随后离家出走。

2015年9月,渭南的刘师傅和妻子高大姐发现14岁的儿子不见了,几天后,才在西安找回儿子。

……

近年来,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层出不穷、屡见报道。许多少年离家出走后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有些甚至被坏人操纵,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身心备受摧残。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一个令人非常痛心的社会现象。

*追寻原因>>>>

究竟是何原因让孩子们不约而同选择了离开家的港湾?

亲子关系紧张。总结那些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一起起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出走的原因却非常相似,它们都是由于父母亲疏于或缺乏与子女沟通和交流,使得矛盾不断产生和升级,导致孩子长期生活在感情缺失的环境中,感受不到快乐和温暖,以至对生活乃至对生命失去信心,继而以离家出走的方式为手段,认为以此可以报复不满的现状。

青春期敏感动荡的内心。据调查,离家出走的孩子多为小学高年级至中学的学生,也就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众所周知,青春期孩子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就是动荡性。少年思想活跃、敏感但又控制力差,爱走极端却又不善于自我协调,敢作敢为又盲目冲动,一旦受挫心理承受能力又很弱。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心情动荡不安,既渴望被人理解又内心封闭,种种烦恼无处倾诉,只好出走。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在成长中,心理上还在依赖父母,但行动上却表现出想独立的倾向,时时希望得到尊重,稍不如意就会发生冲突。

多原因多类型。对于离家出走的孩子,除了青春期孩子存在的内在原因之外,一知名心理机构曾对他们做过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型:逃避型——这类孩子大都生活在对他们身心发展不利的家庭里,常遭打骂。他们大多数人学习成绩较差,为了免受打骂,便一走了之。向往型——他们大都是家中的宠儿,备受娇惯,但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与社会上的不务正业的人交往,为此而不惜离家出走,以追求向往的“目的”和“理想”。报复型——这类孩子因受到(或自认为受到)家长的不公平对待,因此用离家出走进行报复。盲从型——出于好奇心,或轻信别人的话,轻率出走。这类孩子比较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走便后悔莫及。

*多管齐下,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离家出走的孩子呈上升快、低龄化的趋势。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阻止孩子出走的步伐?专家认为家庭的正确教育则是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的最好方式,为此,我建议父母坚持践行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过好自己的成长关。父母自身要成长,关键在于关照好自己,了解自身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马斯洛心理学理论表明,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给人持久而真正的快乐。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在婚姻家庭、养育孩子过程中,才有能力去调整自己的行为,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把孩子当成一个公民对待,平等地尊重他们,避免高高在上,避免把自己未了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给孩子生命的自由和权利,与他们平等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生命的规律,孩子就会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学会感恩;父母也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后,才有可能怀着对空心杯的心态与孩子讨论彼此的需要和渴望——哪些可以立刻实现,哪些需要等待。这样做的本身就能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也能从中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其次,父母过好夫妻关,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夫妻两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从小的生长环境不同,各自的文化价值理念自然存在着偏差,双方都要善于从对方身上发现闪光点,寻找薄弱点,给予弥补,并及时做好交流。同时要谨记: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家里,夫妻间无须争出谁对谁错。

唯一要做的是,要学会表达出我们的爱,常以真诚、肯定、欣赏的心态感激家人的行为,融洽夫妻关系。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曾经说过,孩子的学习来自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家长的指令。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也就是说,一个父母关系密切的家,父母本身的正向行为模式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从父母身上习得健康的与人相处的方法、方式。

再次,密切亲子关。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感,让他知道不能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知名教育家孙云晓老师指出,知心朋友是孩子的一道安全防线。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洞察孩子各阶段真正的内在需求。当孩子遇到烦恼、挫折时,父母要主动与孩子交谈,安抚他的低落情绪,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不动辄打骂、讽刺或挖苦、横加指责等,应帮助孩子一起分析事理,引导孩子调整心态,应对生活中、学业上的各种困境。

除此之外,家长要经常和孩子一同外出,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创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让他们从正反两方面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同时,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让孩子明白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面对它……

总之,要解决“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关键,父母的成长是必要条件,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为充要条件。正如台湾著名身心灵修炼作家张德芬老师说的那样:父母修炼好了,孩子就没有问题了。

(蔡剑秀 福建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早期教育协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
当代家长不易做
家长错了
孩子的画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