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9-10 07:22孙锦李梦梅李亚军宋晓红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子代数目染色体

孙锦 李梦梅 李亚军 宋晓红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讨等方式来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PBL教学法相对传统教学法而言,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P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符合现代社会对问题解决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尽量创设条件采用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具体地将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笔者以“减数分裂”新授课为例进行了以下尝试。

1 创新导入,激发疑惑

常言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环节对于一堂新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本次PBL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将PBL教学法渗透到导入环节中,获得了更加显著的效果。

笔者首先通过PPT展示一组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图片,图片中有森林中的老虎的一家三口、南极的企鹅母子、大小松树以及人类的一家三口。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问题:“为什么所有物种的后代都跟亲代是同一物种?”学生回答:“是因为遗传。”紧接着,教师追问:“子代是如何从亲代获得遗传物质的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是通过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子结合进行遗传的。”此时,笔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提出问题:“生物体除了通过精卵结合的方式繁殖以外,还有其他方式吗?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请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

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人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条?”学生回答:“46条。”继续追问:“以我们人类自身为例,请同学们推测父母双方将染色体遗传给子代,子代能获得多少条染色体?”学生很积极地回答道:“92条。”然后,教师又提出问题:“那么事实上,人类每一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吗?学生回答:“一样,都是46条。”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为什么事实的结果与推测不一样呢?既然子代同时遗传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但是为什么子代的体细胞染色体不等于父母染色体数目之和呢?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物体是怎么保证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呢?……这一系列疑问冒了出来。

2 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针对学生遇到的以上一系列问题,笔者并未急着直接给学生讲解原因,而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周的课后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户外调查等方式来探究以上这些疑问,并在下周一的生物课上派代表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

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各小组的探究情况,并加以指导。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认为子代是只遗传了母方的染色体,而没有遗传父方的染色体,因此子代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样。此时,教师又追问:“那么为什么子代既有母方的特征又有父方的特征呢?”学生又在想:“那么是不是大部分染色体来自母方,少部分染色体来自父方,或者大部分染色体来自父方,少部分染色体来自于母方呢?”对于学生的这些猜想,笔者建议学生采用图书资料、网络资料、户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信息,并加以讨论。

3 班级研讨,解决问题

通过一周时间的探究之后,4个学习小组先就生物体的繁殖方式的探究情进行了汇报。通过调查,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马铃薯、红薯、生姜、甘蔗等植物是通过自身发芽生长而来的;细菌主要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的;草莓是通过匍匐茎生长而来的。这些生殖方式都是属于无性生殖。而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以及大多数植物都是通过精卵细胞的结合进行有性生殖的。

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无性生殖以及有性生殖的定义。由此,学生对生物体的生殖方式的认识从精卵细胞结合的有性生殖扩展到了无性生殖。在学生知道了无性生殖的原理之后,笔者追问:“那么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很有成就感地回答道:“因为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子代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遗传性状不改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

在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子后,笔者将问题引到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上来,“那么有性生殖的生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保证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一致的呢?”接下来,各学习小组就这个问题的探究情况进行汇报。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前面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的界定,学生知道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染色体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此时,笔者又追问:“那么为什么父方和母方都只是将各自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传给子代呢?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各自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了的呢?”由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小组讨论,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了是由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减半了,这种细胞的分裂方式叫做减数分裂。

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带着以下5个问题去阐述减数分裂的概念:① 减数分裂的实质是什么?② 减数分裂的发生范围是什么?③ 减数分裂的发生时期是何时?④ 减数分裂的特点是什么?⑤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什么?在解决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为下一课时“精子的形成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小结

PBL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规律、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还有待于广大同仁去发掘其中的奥秘。

猜你喜欢
子代数目染色体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能忍的人寿命长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火力楠优树子代测定与早期选择
24年生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及家系选择
杉木全同胞子代遗传测定与优良种质选择
火力楠子代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牧场里的马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