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主题先行存疑与警惕

2015-09-10 19:47王兆胡刘克让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先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王兆胡 刘克让

1 回不到原点的叩问

有一些问题仔细一追问就会使教师陷入两难境地:学校的“产品”是学生还是课堂?课堂的“产品”是知识还是能力?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探究的是“结果”还是“过程”?对于每一个课改人来说,孜孜以求来打造实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在教育领域确实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重新省查国家现阶段高中理综学科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否完全不落“主题先行”窠臼之嫌吗?追问一圈后,竟然发现再也回不到当初那个教育原点上去了,因为教育不是工业,学生亦非产品,而需要的是传承、培育、教养。尤其在理综学科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主题先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线教学的教研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顺从这种思维惯性周而复始地运行下去,同时任课教师在努力优化教法和学法指导的同时不能不对此抱以应有的警惕。

2 “主题先行”思维务必要警惕

借用文学评论上的一个术语——主题先行,来反思理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构建的课堂活动主题的其合理性与实效性问题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的响应程度情况。首先,毋庸置疑,课堂教学必须围绕着一个既定的主题展开,即教学目标,围绕着“三维目标”来展开一节课的互动交流和探究学习。当反思“三维目标”中究竟实施和实现了多少时,不禁困惑于精心预设的主题在落实过程中未必全部能达成,往往耽搁在许多临时性生成的问题上,或者是必要性的拓展中,或者是逼不得以的补救上。教师过度地施行“主题先行”导致把课堂搅和成“鸡肋”课。这便是警惕之一。

探究性试验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并未系统地整理出来,绝大多数探究过程实际上并未完成,实验现象只能做客观描述,绝对不可评判,因此,现象可以不描述,结论往往不唯一的特点让教师需要谨慎对待,更需要“宽大”处理,这本身是符合教材编排意图的。如果教师不引导或不会引导则会使学生对探究的体认上无所适从。譬如,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中所编选的11个探究性试验在实际教学中能按要求完成操作的不足六成。通常是将“做实验”无奈地简化为“讲实验”,或者观看实验视频。学生十分不情愿体验这样的缩水打折的课堂,于是会在课上敷衍塞责,课后消极怠学,学习的积极性被打击,高效就无从谈起,最严重的就是会衍生出思维懒惰和“语言腐败”,从而破坏大教育生态。这是警惕之二。

在探究性试验教学中,教师常会犯“教教材”的狭隘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错误,本身就是“主题先行”导致的认识上的弊端。这些教师没有有效地“用教材教”,而是致力于“教教材”。这和文学创作中的“主题先行”有类似之处。在没有学生熟知的任何材料的情况下组织整个探究实验,事实上的探究已经被架空了,将学生现有的对“自在世界”的认识抽离出试验探究实施的过程,仅仅是引导者与学习者合演了一场戏而已,学习者并不能从探究中获得除过结论性的识记点外的任何知识、经验或者是技能之类的有效东西,也就无从讲究建构了。如此一来,学生对探究性试验大题基本上处于无概念、无思路、无准备的“三无”状态。这样教师惊诧于无为而治的探究性试验课堂的效果往往会优于精心准备的“伪探究性”实验课堂就不必再费解了。探究的内涵之意是在于在探究性思维精神的引领下挖掘校本试验素材来开展和实施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体验,从而获得科学真理的体认与认同感。

3 摒弃“主题先行”的探究性试验课堂的特点

(1) 不是先入为主的课堂。探究性试验课堂肯定有主题,但绝不先行。当学生将这一探究过程结束之后,才能对预期的一个主题发生认识并校正和完善。事实上在高中理综的探究性试验课堂上真正能实施并能让师生满意的并不多。原因在于:学生在一天的时间内并不是仅仅学一门课程;学生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不能很有效地完成知识迁移和方法运用;教师预先给了一个无可非议的主题是束缚学生思维和手脚的教学行为,不要忘了学生是带着“好奇”和“问题”才进老师的课堂的,也是带着“玩耍”之初心开始探究实验的。以普通高中生物探究性试验为例,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生物实验技能方面只给出了描述性的指导原则,并未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进行具体化。目前对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和发展的目标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提炼和系统整理而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这恰恰预留了一定的实验课堂教学改革余地,给一线教师一块很好的新大陆或试验田。

(2) 不是一针见血的课堂。教师是“合理平等中肯的首席”,也是极其“先知先觉”的参谋、顾问,或者是随叫随到的高级助手。教师不可以一针见血地点破学生要探究的“秘密”,或许学生的探究是与教师心目中的探究成镜像关系的。组织一节探究性实验课临近下课时一定要得出个无人质疑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如果将学生意犹未尽的好奇延续到课后又有何妨呢?教师应对实验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而对学生所探究的主题则是不愤不启。

(3) 不是不允许犯错的课堂。在主题先行的前提下想让学生犯“创新性”的错误恐怕都很难。惯于主题服从的顽固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会将探究实验过程和步骤当做实验操作指南一样遵照做完。恰恰就是在这个忠实的操作的过程中诞生了令学习者费解的“错误”结果,在他们看来,查找错误原因是很艰难的,结果的无法耦合于预期都是无法释怀的,知识的获取进程停滞,挫败感很强,这便是主题先行的后果。放手让他们犯属于自己的错,收获的正好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反例”经验和教训,见证的恰恰是师生期望的真理。教师何不把探究性实验课堂上的“失败”称之为“循环重构”呢?现在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的死穴恰是堵死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和空间。

(4) 不是“学八股”模式的课堂。课改应当从实验课堂动手术。实验课堂的课改不论是在方法上还是方法论意义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亟待寻找出路,这才是课堂改革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核心革命。过去评课中关注的环节齐全当下不能够给予现代课堂高效的保证了,教师要重新审视和思变了。反对八股由来已久,在探究性试验课堂上也要反对“教八股”。不论在分组实验中还是单独试验中,教师都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硬性规定,除非这是关乎实验操作中人身安全的事项。最令人费解的是实验考试题总喜欢拿错误的问题反复考查,无形中强化了错误实验操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事实上这是考查的下下策,这种考查方式的思维定势模式就是在钻“主题先行”的空子,亟待改变。课改到最后是将“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转变为“教师怎么教高考就会怎么考”。主题先行不会引领课改黄金时代的到来。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将来这个国家就是低想象力的国家,培养不出创造力。

(5) 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课堂。高中理科实验教学力促学生逐步认识实验在理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理科学科全过程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对学科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只要是这些还成立,还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通常欣赏的“标准答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就要慎重对待了。真理往往不在多数人的手里,更何况是一节时间有限的探究性生物实验课,课堂内居多的是少数学生从中发现了客观的东西,有一大部分未必全身心投入或者有实际收获,如果真正算是探究的学生凤毛麟角,恰恰就是这少数引领了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反而熏陶和影响了“局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生成。这就是现在课改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课的现状,堪忧堪虑。

4 规避策略

为了避免犯“主题先行”之谬误,笔者所在学校理科各学科组通过国家新课程培训学习和摸索,讨论达成如下共识:“基于方法观传授知识、基于过程观培养能力、基于综合性提高创新意识”作为实验教学理念,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新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探究实验和创新设计实验三个层次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警惕以下最坏的结果:组织失败的实验课堂变成闹场;各行其是的“伪自由主义”猖獗;实验者“拿来主义”盛行;实验者“在场主义”盛行;无谓和无为的浪费行为抬头。教学本身是一项实践活动,教师备课时应尽量克服“主题先行”的顽固影响,不能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用书,从校本条件和乡土条件出发来思考探究性实验课堂的教学组织,切忌从本位主义出发将一切看作是“本校”的局限思维抬头乃至甚嚣尘上,时时关注高考新动向,重视探究性试验课堂的改革探索,研究探究性实验课题的检测方法,备考探究性试验检测试题的训练。以期将素质与应试一体两面做到兼顾双优。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教师重视授权、协作、试错、独立思考,基于把学生当作一个创新者而看待所不可缺少的四样素质:好奇心、合作、关联性或整体性思考、行动和试验的偏好。

5 总结

警惕在高中理科探究性试验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先行”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对探究性试验本身和探究性试验课堂的省悟与驾驭。主题先行在文学创作中争议多多,在此搁置不论,却在中学生物探究性试验教学中逐渐暴露出令师生不满的端倪不得不注意。教师在这类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顾问。如果教师长期对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主题先行的教学策略,势必会导致学生怀疑真正的主题,反映到第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就是滋生“语言腐败”的现象,不能够真正培养建立起学科思维和学科思想,新课改倡导的探究精神也随之旁落,培养出的学习者缺方法论的同时也缺方法。更重要的是会沦为乔治·奥威尔所言的“语言腐败”的受害者,于国、于民、于家、于己,将来都可能会是“语言腐败”的力行者,推动教育的与时俱进会成问题,“钱学森之问”就永远无解。

猜你喜欢
先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健康养生“手”先行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黔货出山 遵义先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