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语言与精神和谐同构的欢歌

2015-09-10 07:22常国龙黄桂林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泗水同构赞美

常国龙 黄桂林

【教学目标】通过句子的朗读品味,感受泗水河畔的美丽春光,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运用诗化的比喻咏赞美好的自然,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化比喻的表达方法,仿写咏赞美好的自然。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跟着孔老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正是春回大地、花开草长的美好时光,此时此刻,你看到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认真朗读第二小节,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生朗读想象后交流)

师:泗水河畔景美如画,阳光和煦,鸟儿欢唱,垂柳戏水……如果你是孔老师的弟子,在这样美好的泗水河畔,你会怎么做啊?

(学生想象后交流)

师(小结并引读):是啊,春天这么美丽迷人,我们都纷纷投进了她的怀抱。同学们,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母亲,看,她是多么迷人——(生朗读:“大自然多像一位……”)

师:这句话,弟子们把大自然比成了母亲,认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

(生自读思考后交流)

师:在儿女眼中,母亲是最美的。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就是美的化身!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赞美自然之母吧!

(在舒缓优美的旋律中齐读:“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同学们,描写美好的事物,抒写美好的情感,就要借助美好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一小节,潜心研究一下,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示美好的春景,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的呢?

生:课文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具体说就是把大自然比作母亲。母亲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她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用母亲来比大自然太美了。

生:文中句子很整齐,打比方的几句话字数相等,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有一种整齐的美,也很舒服。

师:我同意你们的看法。美好贴切的比喻会让描述的对象更加形象丰满,整齐的语言读起来会更有诗意。你们看,这就是一首小诗啊!——(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大自然

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

是她宽广的胸怀

茂密的森林

是她飘逸的长发

温暖的太阳

是她明亮的眸子

和煦的春风

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这就是语言表达的智慧,我们学习既在于吸纳,还在于运用,只有运用起来,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节后面有个省略号,下面就请你来一试身手,选择其中一组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比喻的贴切和句式的整齐。

◆第一组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宽广的天空是她( )

漫天的云朵是她( )

茫茫的大雾是她( )

五彩的晚霞是她( )

◆第二组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蒙蒙的细雨是她( )

滔滔的江河是她( )

峻峭的高山是她( )

滚滚的春雷是她( )

◆第三组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满天的繁星是她( )

缤纷的花朵是她( )

潺潺的小溪是她( )

七色的彩虹是她( )

(生选择练笔后交流)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你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你们用贴切的比喻,整齐的语言,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请大家把自己的片段再认真改一改,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充分而清晰地表达出来。

(生修改朗读表达)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与母亲有相似之处,请课后再仿写一段话,来赞美大自然,相信大家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

【教学评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说,语文教学既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两者必须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在上述案例中,教者以文中的典型句式作为语言与精神的结合点,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引领学生阅读感悟,运用迁移,唱响了语言与精神和谐同构的欢歌。

一是内涵展示中同构。指导阅读的句子,形象生动,情感丰富。为引导感受,先让学生细心阅读,还原形象,进而引导步入其中,谈所见,话所感。这样,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画面,阅读文本变成了情境感受,这既是形象的想象与描述,也是情感的感悟与表达,从而达到了语言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展示形象后,教者这样引导:“如果你是孔老师的弟子,在这样美好的泗水河畔,你会怎么做啊?”以促使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走进情境,亲近自然,释放心灵,表达情感,享受大自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无私与奉献。既而,引导再读课文,构筑联系,展示自然与母亲“美丽”“温柔”“大气”“无私”的共同特点,并借助朗读表达对自然的真情。这样,将形象构建与表达、情感感悟与抒发融为一体,达到了语言与精神和谐共振。

二是句式迁移中同构。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这种比喻与排比融合的句式,还是第一次见识,必须引导认真品读,练习运用。为此,充分展示语言内涵后,教者则引导品味语言,弄清作者是怎样把自然景物与母亲相联系,借用比喻的修辞、排比的句式,以描述自然景物,抒发赞美之情的。接着,便引导迁移运用。

虽然自然界与母亲的联系点甚多,但短时间内让学生多角度地罗列颇为困难。为此,教者便出示了三组练习,为学生列举了相关的自然现象,只要求他们寻找现象与母亲的联系,调动起自己的语言库存,通过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大自然赞美之情。这样,给学生必要提示,降低了迁移的难度;让学生灵活选择,拓展了迁移的宽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运用文中句式,迁移仿写,便可以水到渠成。

可见,句式作为文本解读的重要内容,除了引导透视语言描述的形象、蕴含的意义、表达的情感,还须在内容与形式的联系中,领悟句式在表情达意中的特殊功能,进而为学生建立起句式与内容的联系,让句式进入学生的言语活动。这样,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便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和谐乐章。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泗水同构赞美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远离否定式赞美
泗水变迁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泗水流域内外的大国趋势——兼论泗上十二诸侯之宋、薛、邳的灭亡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泗水流经这片土地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印尼·泗水
印尼·泗水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