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斌与长寿湖的情缘

2015-09-10 07:22可攀
红岩春秋 2015年1期
关键词:重庆市委红岩渔业

可攀

著名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一生可谓曲折多难。他曾在长寿湖工作5年,这5年时间给他短暂人生增添了另一种色彩。罗广斌的一片赤诚之情都深深地留在了长寿湖。

绘制长寿湖开发建设蓝图

1957年12月,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烽烟还在全国各地萦绕。时任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的罗广斌,早已不愿成天蹲在机关里开展批判斗争的说教,想要去一个新的广阔天地里搏击翱翔。他听说重庆市将在长寿龙溪河狮子滩发电站建成后,借着形成的一些岛屿和空地兴建长寿湖农场。接到市级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锻炼基地的消息后,罗广斌主动请缨,向组织提出了下放长寿湖劳动锻炼的申请。

不久,罗广斌的申请得到组织的批准。中共重庆市委决定,由罗广斌和团市委副书记向洛新、市农林局局长卢子英和陈民和、向福安、贺太贵、陈冰云7人,组成长寿湖农场筹备建设委员会,先期去长寿湖考察,开展农场的勘测、规劃和筹建工作。

12月27日,罗广斌、向洛新、卢子贵等一行11人,告别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抵达长寿羊角堡码头后,转车到达长寿湖。

第二天清晨,罗广斌一行不顾风雪严寒,在烟波浩淼的长寿湖上驾船摇浆。所到之处,他们认真观察、测量,绘图、打桩,一一作好记录。渴了,喝一口长寿湖水;饿了,就在船舱里煮饭就餐。夜幕来临,船泊在岸边,合衣而卧,数九寒风冷得他们彻夜难眠。罗广斌、向洛新、卢子贵等人索性坐了起来,一边拿出自带的咸菜、花生,下着“老白干”,一边热切议论长寿湖的开发建设前景。

经过一周左右的观察、测量和调研,一张长寿湖下放干部劳动锻炼农场的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发展渔业为主,同时发展果树、粮食、畜牧业等多种经营,把长寿湖农场开发建设成一个综合性的、并结合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锻炼的农场。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办场方针,罗广斌等人编制出了《长寿湖农场1958—1967年生产规划(草案)》。

1958年1月,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正式作出了建立长寿湖农场的决定。建筑工人们陆续聚集到长寿湖,与罗广斌等人一道,投入了紧张而繁忙的建场筹备工作。

本着“白手起家,勤俭办场”的原则,他们选场址,修道路,搭棚房,建食堂,修宿舍……经过50多天的筹备建设,终于在1958年2月,迎来了重庆市第一批下放到长寿湖农场劳动锻炼的市级机关干部200余人。

向总理汇报长寿湖开发建设情况

195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偕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带领一批水电专家,来到龙溪河狮子滩长寿湖视察、游览。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罗广斌等人,并指示他们向总理一行汇报长寿湖农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情况,听取总理对长寿湖开发建设的指示。

这天上午,罗广斌等3人,早早地来到长寿湖大坝上,等候总理一行到来。约11时许,周总理一行出现在长寿湖大坝上,他们一边观赏长寿湖的美景,一边聆听发电厂负责人有关龙溪河、狮子滩发电站建设的情况介绍,缓步向罗广斌他们走来。

罗广斌等3人迎了上去,总理与他们一一握手,亲切地问到:“你们是下放到这里来劳动锻炼的机关干部吗?”“你们的农场办得怎么样啊?”罗广斌、向洛新随即向总理一行汇报了长寿湖农场的筹备、建设情况及农场人数和下放干部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情况等。“农场有一个美好的远景规划,就是苦战3年,变荒岛为绿洲,使水库成鱼海。”说着,罗广斌、向洛新等将随身带着的长寿湖农场规划地图,展现在总理面前。总理一边观看着规划地图,一边询问道:“水库里有多少岛子?”“都是荒岛吗?”“湖面有多大?”“可产多少鱼?”罗广斌等都一一作了回答。

视察结束,罗广斌等人已迫不及待,想让总理一行亲口尝尝长寿湖里喂养的鲜鱼。罗广斌亲自带着几个捕鱼好手,撑船撒网,捕捉翘壳、红鲫白等优质鲜鱼,送到长寿湖外宾招待所。周总理一行,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阎红彦、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和中共长寿县委书记纪俊仪等人陪同下,步入招待所宴会大厅。全厅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市长任白戈站起身来向着欢呼的人们说:“今天,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宴请支援电站建设的苏联专家和周总理一行。特安排长寿名特小吃河水豆花,请总理和大家品尝……”任白戈市长的话还未说完,一旁的罗广斌急忙补充说:“还有我们亲手喂养的长寿湖鲜鱼!”总理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长寿有这么多名特食品呀!”说着,站起身来,端上酒杯,高兴地向出席宴会的苏联专家和所有人员,大声说道:“让我们一起举杯,感谢重庆人民和长寿人民的深情厚意,感谢所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后来,罗广斌写下了《周总理来到了我们农场》一文,记录下他终生难忘的那天。他写道:“总理的来临,鼓舞着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和迎接一切考验。总理的来临,使我们得到最大的幸福。我们一定记住总理的亲切教导,热爱劳动,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在劳动中努力锻炼自己!”

开拓发展长寿湖水产事业

1958年3月8日,中共重庆市长寿湖农场党委成立,向洛新任农场党委书记,罗广斌等4人为党委委员。同时,成立了农场场部,农场各机构和单位也相继建立。罗广斌先后担任共青团长寿湖农场团委书记、渔业大队(后改称渔场)队(场)长、农场科学院院长、渔业办公室主任等职。

罗广斌在长寿湖农场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发展渔业生产。他懂得:要发展渔业生产,首先要学会与湖水打交道,学会游泳、划船、捕鱼等水上生活和渔业劳作的基本技能。可对于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机关工作的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罗广斌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于是,罗广斌多次组织渔业队人员下湖学习游泳、划船、捕鱼,并组织训练和比赛。接着,他带头学习养鱼特别是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攻读《鱼类学》《湖泊调查知识》《中国水产》《池塘养鱼学》《鲸鱼类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等养鱼书籍。他组织成立了长寿湖水产研究所和水产技术学校,请来两个老渔民现场教授捕鱼技术。选派了谢大敬、柯熏陶等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热爱水产养殖的人,从事水产研究工作。此外,还修建了一批水产养殖实验和繁殖鱼苗用的鱼池,购置和改进了养鱼、捕鱼的网具和船只。

在农场及罗广斌的组织安排下,长寿湖农场渔业大队设有5个分队(包括红燕女子捕鱼队)和水产科学研究所,形成了渔业养殖、科研、繁殖、育苗、饲养、捕捞、运输等系列水产生产网络。同时,还成立了长寿湖农场渔业大队长江工作队,专门在长江金沙江段调查和研究鱼类生长状况,并采卵孵化,引进长江鱼种在长寿湖养殖。先后进行了鱼类人工授精试验,胭脂鱼人工繁殖试验,引进非洲鲫鱼和草鱼、鲢鱼、鲤鱼养殖、鲤鱼苗培育等,均获得成功。1958年,罗广斌领导渔业大队共修建养鱼外凼3个、277亩,孵化鱼苗675.77万尾,投放长寿湖鱼苗338万尾,捕捞成鱼41万公斤。1959年初,重庆市在长寿湖召开了水产生产现场会议,学习、推广长寿湖农场的鱼苗培育和成鱼养殖经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在长寿湖拍摄了名为《鱼跃险滩》的新闻电影。

长寿湖终于成为重庆市的渔业基地,长寿区(县)也获得巴蜀“鱼米之乡”的美誉。罗广斌作为渔业基地的开拓者、奠基者和建设者,为长寿成为巴蜀“鱼米之乡”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构思、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在罗广斌雄心勃勃带领全场干部、职工开发建设长寿湖的艰苦日子里,他始终没有忘记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中被囚禁的战斗生活及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解放而捐躯的战友。1958年10月,罗广斌收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寄来的约稿信,约请他撰写有关在敌特监狱中的回忆录。罗广斌与同在国民党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战友刘德彬、杨益言商量后,共同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在烈火中永生》。一经出版发行,便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朱语今更是来到重庆,向罗广斌、杨益言约稿创作以渣滓洞、白公馆狱中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并向中共重庆市委提出建议,希望支持罗广斌、杨益言创造长篇小说。市委第一书记、市长任白戈和市委书记李唐彬对朱语今的建议很重视,决定把创作长篇小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指定由时任市委组织部部长萧泽宽代表市委负责组织和领导这一工作。

在中共重庆市委及萧泽宽部长的组织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罗广斌和杨益言一边坚持长寿湖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一边安排空闲时间,查档案、阅史料。1959年6月,罗广斌、杨益言在原写作的纪实文学《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的初稿。8月,写出了第2稿,取名《禁锢的世界》,送中国青年出版社征求意见。1960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社邀请他俩到北京,听取对书稿的修改建议。直至1961年3月,罗广斌、杨益言完成了长篇小说第3稿,并再次赴北京研究修改意见。4月又完成了第4稿。1961年12月,经作者与编辑最后加工、修改后定稿,书名定为《红岩》,并正式出版、发行。

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红岩》的成功创作,是重庆乃至中国文学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和一项丰硕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深受读者喜爱。至今已累計出版20余版,发行数量上千万册,并译成英、法、俄、日等19种外文发行,高居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之榜首。1999年,小说《红岩》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入选“感动共和国的50本图书”。被称为“革命的教科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如果说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造就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红岩英雄,孕育了光照千秋的“红岩精神”,一曲风景如画的长寿湖水,则诞生了百年名著《红岩》。

1962年底,罗广斌经组织安排,调离长寿湖,去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告别了他日夜关心的长寿湖。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邓明珠)

猜你喜欢
重庆市委红岩渔业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农业农村部等两部门:全面开启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吴刚同志简介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红岩》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