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合理设置TEAMWORK环境

2015-09-10 07:22钱澄宇
中学生物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生物教学

钱澄宇

摘 要 阐述了Teamwork是具有更高要求的合作学习,强调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的整合。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传授合作技巧以及进行多元化评价,实现合理设置环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Teamwork。

关键词 Teamwork 教学环境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949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理论,将团体中个体关系界定为合作、竞争、个人主义三种目标结构,其中合作目标结构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1994年,美国的斯蒂芬·罗宾斯教授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Teamwork正是基于合作目标结构基础上的团队合作,它比常见的合作学习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强调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的整合。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同时,全球范围内社会分工也日益专业化。分工的细化要求人们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决定了这些不同知识、技能间广泛而又深入地交换与合作。如今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人才的衡量也出现了新的标准,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注重毕业生是否具有Teamwork即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阶段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培养高中生Teamwork理念,将使其能够更快成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能否合理设置Teamwork环境,将直接影响Teamwork效果。

1 Teamwork的基础——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组建合作小组。在这样的小组中一般有三类学生:一类对Teamwork很感兴趣,愿意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合作的愉悦,在合作中积极参与;一类自信心不足,感觉自己无法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对小组其他成员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很少或基本不参与;一类有充足的自信但很自私或爱表现自己,不愿与同学分享但又不拒绝享用来自其他同学的成果,即使参与,也患得患失,缺乏Teamwork精神。

1.1 Teamwork中的分工

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依据多伊奇的目标结构理论,结合生物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把具体的工作分配给每一位小组成员,并给工作命名。一个学习小组一般包括小组长、纪律监督员、记录员、联络员、总结员、发言人。其中小组长是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掌握着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等各项工作,确保全组成员有序的开展合作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合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确保各成员的想法不被遗忘;联络员通过对其他小组调查,及时反馈信息,增强本组的竞争力;发言人将团队合作成果在全班展示,参与组间交流,回答组外同学或老师的提问;纪律监督员负责整个合作过程中的纪律,包括成员是否开小差、讨论声音音量是否过大、及时制止争执等。只有分工明确,成员间才能建立起互帮互助、相互依赖的关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Teamwork精神。

1.2 Teamwork中的合作

Teamwork中的合作即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的整合,是Teamwork成功的关键。如在教师给学生布置课题“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之后,组长先组织成员讨论,确定子课题的内容,如“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探究加酶洗衣粉使用时的最适温度”“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联络员打听其他小组子课题,避免重复,有利于在小组间竞争中获胜。记录员会在讨论过程中将各成员提出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讨论结束后,总结员会将成员们的想法汇总,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间交流时,发言人将本组设计方案在全班展示。当然,整个讨论过程中需要纪律监督员时刻注意维持秩序。

2 Teamwork的手段——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

哥拉斯的选择理论认为只有教师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决定Teamwork效果的并不是小组成员,而是成员的人际交往和小团队技巧,也就是合作技巧。作为管理者也是促进者,教师只有教授必要的合作技巧,才能确保学生顺利进行Teamwork。

在Teamwork中一般需要两类合作技巧。

(1) 行为技巧,包括学会倾听、耐心等待、适时打断、礼貌地提出不同意见、劝说他人、提供建议、征求反馈意见、鼓励他人、称赞他人等。在学生合作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倾听,即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诚恳,不轻易打断,并不时的用微笑、点头等表示赞许或感兴趣。而如果有成员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时,则应适时打断,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状况。

(2) 思维技巧,包括自主学习、适时讨论、提出要点、推敲、叙述、转述等。如在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实验是主线,学生合作的重点任务就是通过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挖掘达尔文等科学家们在实验中的科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回顾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的设置、无关变量的控制,辨析因变量,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和自我表现的信心。在之后的讨论中每个团队成员依次阐述自己的想法,信息的交换将激发更多的观点,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每一位成员都将体验到合作的愉悦与成就感。切忌无准备的讨论和过度讨论。

3 Teamwork的动力——多元化评价

多伊奇的目标结构理论认为:在团体中,由于对个体达到目的奖励方式不同,导致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目的奖励通过评价机制体现。实践表明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感到自己的目标就是团队的目标,体验自己在Teamwork中的价值,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促进Teamwork的顺利进行。

3.1 评价主体多元化

Teamwork评价可采用个人自评、小组自评、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多种形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既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个性的发展,还可使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Teamwork中获得全面提高。如生物实验中,评价可以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实验原理的了解程度、整个实验中的参与度、操作技能等的评价;小组对实验设计方案、实验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记录的数据完整性等的评价;组间交流时,对其他小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成员的配合度、实验仪器的操作准确性、实验误差分析能力等的评价。

3.2 评价形式多样化

与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不同,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Teamwork的评价内容不能仅限于个人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对整个小组的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应该多样化,如实验设计方案、课题报告、小论文、课堂表现、团队成员学习成绩提升幅度等,并且在每一次Teamwork中都可能涉及多种评价形式。如在探究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的活动中,对Teamwork的评价可以是实验设计方案、成员参与度、实验中对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记录的数据、实验结果等。

3.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而Teamwork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的评价更应侧重于过程和方法,这是仅用终结性评价无法做到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当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布卢姆指出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如在实验“(模型建构)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中,教师使用终结性评价,让每个小组发言人展示制作的模型;参照本实验的教学目标,使用形成性评价,掌握学生是否在通过制作模型,理解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多种行为变化,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及是否学会了绘制并应用它们的数量变化曲线。两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强化Teamwork意识。

总之,为了使高中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当给他们不断渗透Teamwork理念,培养他们的Teamwork能力,强化他们的Teamwork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心的引导和准确的掌控是关键,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美]大卫·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爱迪斯·约翰逊·贺路伯著,粟芳等译.合作性学习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2] 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 李春华.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生物教学
教育信息处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横跨时空的新兴教学环境——国内“智慧校园”相关文献综述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