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读

2015-09-10 22:35王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新课标课文

王莉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呢?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还是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去素读课文?这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争论不休的话题。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两位教师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来谈一谈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读书。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第一位教师是预设好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的。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问题来展开阅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研读。而第二位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一个问题,就是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这是我们所说的素读。到底哪种阅读方法好,许多教师也是各说各的理。在对这两节课的评价时,有的教师认为带着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文本好,因为许多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他们对文本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带着问题让学生阅读,就可以把学生初读课文时的感知表象更加具体化与深刻化,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文本。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素读的机会非常多,而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上,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知识的,所以阅读就应该带有目的性,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学生是什么也读不出来的,阅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无疑是在浪费时间。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聚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也不会节外生枝,还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看到一边倒的教学评价,笔者也在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估计多数教师都会采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让学生阅读。但是第二位教师的素读策略就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了吗?带着诸多疑问,笔者在课后与两个班的学生分别进行了交流,让他们说一说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感想。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发现第二位教师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文本思想的理解更深刻,都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而第一位教师教学之后,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文章中的两件事,一是住宿,二是嚼中草药。为什么没有得到广大教师认可的教学策略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呢?笔者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并重新阅读语文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脑中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评判概念。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如果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那么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也会局限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当中。笔者认为,学生的素读因为不带有任何目的阅读可以更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是自己在阅读,而不是为教师的问题来阅读。这种让学生不带任何问题去素读文本远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也许是为什么第二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原因所在吧。学生因为在没有问题的情境下阅读课文,才能发现问题,这也是深刻解读文本所需要的,理应成为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新取向。

一、在学生素读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素读

素读不是不要问题,而是如何设计问题帮助学生个性阅读。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不禁锢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文经验来解读文本呢?我们设计的问题就成为关键。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不能在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之后,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解决所提供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深入阅读文本。比如第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提问学生:“课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学生完全可以不去阅读文本,而是在课文中寻找这些语句就可以了。这样的问题设计,就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去阅读文本。而如果我们把问题设计成:“同学们阅读课文之后,想一想文章中写了李时珍哪些精神与作风?”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带着思考来阅读,并边读边悟,从而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感悟出不同的品质来。

二、在素读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体验

让学生自由地、不带问题去素读,也并不是说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阅读,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阅读。就好比第二位教师教学时那样,虽然看上去感觉有点随意,但是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给提出来,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感悟出不同的答案来。因为虽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对的是相同文字,但是他们的情感体验不同,他们就会对这些文字产生不同的感悟。也正是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才会有一名学生提出:“李时珍根本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在他不知道鸡肠草与鹅肠草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就用嘴来尝,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对。”这种体验就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是一种个性化体验。因为在平时,是没有人用自己身体做实验来验证某一种药物的疗效的,只是用小白鼠来做实验的。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文本的内涵深处。因为字、词、句这些潜在的文字,学生都可以理解,而对于文本中隐含的思想,学生也许不能理解,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直指文章中心,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就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它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它所体现的正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精神,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带上自己的思考与情感。这是我们阅读教学最需要的东西,更是生本教学的重要体现。

总之,素读是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它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研究素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策略,让素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新课标课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背课文的小偷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