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5-09-10 08:30李霞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李霞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致使大部分的农村青壮年均外出打工,而这样的现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1.家庭教育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爷爷奶奶等,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年纪一般比较大,同时没有什么文化修养,故而直接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明显存在不足。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难以形成良好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他们认为学习没有用,想和父母一样外出打工。还有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一些儿童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别人有一定的差距,产生了自卑感,没有安全感与安全意识,使得留守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全。

2.学校教育不健全

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仍是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而没有有效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这样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发展。当然,由于学校在农村,其教学资源也不够充分,大部分的学校是寄宿学校,住宿条件一般不如城市学校好,学生的生活环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室的教学设施也不健全,像多媒体技术教学等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学校之中。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而学校也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这也使得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对英语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3.社会教育存在问题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加强重视,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实行有效的对策。同时,由于社会对农村学生监管不够,而一些农村学校环境不够优越,存在网吧、台球厅等不良场所,这些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让学生无法专心学习。

二、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注重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故而,作为父母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此,笔者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改变只要有丰富的物质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一错误观念。父母不能常常陪在孩子身边,但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利用节假日回来陪陪孩子,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选择。当然,要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监护人还需要强化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监护人远比父母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多,故而监护人应时时学习,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对此,笔者认为监护人应利用网络、电视、书本等途径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与学校教师沟通,对孩子进行全面了解,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2.注重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引导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应注重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引导作用。对此,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将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同家长联系与沟通,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辅导员,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当然,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合作,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大量引进先进的教学器材,注重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以社会教育推动儿童教育

良好的社会教育对于儿童教育也十分重要,是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载体。对此,笔者认为社会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营造一个良好、清静的学习环境,彻底清除学校周围影响学生学习的不良场所。同时,社会教育还应注重一些社会爱心群体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总而言之,只有充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当然,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些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在余.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05).

[2]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