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2015-09-11 11:04单媛媛朱亮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密度栽培技术玉米

单媛媛+朱亮亮

摘要 以苏玉29号为材料,研究夏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与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单产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鲜穗商品性则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和穗位随着密度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苏玉29号种植密度在6.00万株/hm2时,株高适中,产量较高,鲜穗商品性较好、效益最高,抗倒性较好,是该品种在海门市种植的最适密度。

关键词 玉米;密度;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17-01

玉米是海门市重要的旱作作物,品种繁多[1-2]。通过春季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苏玉29号表现较好,但目前仍然缺乏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3-5]。本试验选取苏玉29号为材料,研究了夏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与生理特性变化,旨在探索其在海门市最佳种植密度,为探索最佳栽培管理技术打下基础,并在种植基地示范推广,为下阶段确定玉米主推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海门市四甲镇合兴村,试验田前茬西瓜,土质砂壤土,肥力较好。

1.2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高产、优质新品种苏玉29号。苏玉29号在春季新品种品比试验中,表现出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有望在海门市进一步推广种植[6]。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密度水平,分别为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行距均为60 cm,株距分别为37.0、31.7、27.8、24.7、22.2 cm;2次重复,共计20个处理。8月6日播种,采用直播方式,8月27日定苗,各小区同一施肥水平。

1.4 试验记载

试验进行定点观察和考种记载,记载项目有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穗总粒数、产量、倒伏情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鲜穗达12 835.5 kg/hm2;当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时,产量达最高,产鲜穗12 861.0 kg/hm2,产量比前一个密度略有增加;当密度继续增加到7.50万株/hm2时,产量下降明显,仅产鲜穗12 288.0 kg/hm2。单穗重与双穗率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

2.2 不同密度对株高、穗位和倒伏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均呈上升趋势,分析认为密度增加会造成个体间养分竞争加大,使得个体向上生长以争取养分,株高和穗位均呈上升趋势,茎秆粗壮度则下降;密度增加后,也造成群体通风通光性变差,更加重倒伏风险,当密度高于6.00万株/hm2时,倒伏率大幅提高,因是夏季播种,后期可能会遇到台风来临,高密度的倒伏比低密度的情况将更严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

2.3 不同密度对穗长和穗粒数的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密度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当密度低于6.00万株/hm2时,穗长、行粒数下降缓慢,当密度高于6.00万株/hm2时,穗长与行粒数则显著下降。穗粗、穗行数则变化不明显。

2.4 不同密度对鲜穗商品性影响

种植密度是决定玉米商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鲜穗商品性直接关系收益。鲜穗商品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变差,由表3可知,随着密度增长,秃尖长呈增长趋势,有效穗长(穗长-秃尖)呈下降趋势,卖相变差,密度6.75万株/hm2相比密度6.00万株/hm2,有效穗长显著下降达3.2 cm,商品性下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决定玉米产量及生理性状的关键因素。随着密度增加,苏玉29号单产呈先增后减趋势,当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时,产量达最高,当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次之,产量差距不大。随着密度增加,苏玉29号的株高增加,穗位升高,双穗率下降,植株茎秆变细,倒伏率增加,当密度高于6.00万株/hm2时,倒伏程度加剧。随着密度增加,苏玉29号的鲜穗商品性下降,当密度达到或高于6.75万株/hm2时,以小穗、秃尖穗居多,商品性下降明显。在鲜食玉米实际生产中,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率是不对等的,最终还是要综合衡量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综上所述,该品种种植密度在6.00万株/hm2时,株高适中,产量较高,鲜穗商品性较好、效益最高,抗倒性较好,是苏玉29号在海门市种植的最适密度,建议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予以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孔令杰,许永锋,孟庆长,等.不同种植密度对苏玉20和郑单958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41(10):67-69.

[2] 吕丽华,王璞,易镇耶,等.密度对夏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7,15(20):78-81.

[3] 滕树川.夏播玉米密度对不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11(增刊1):65-67.

[4] 张新,王振华,宋中立,等.不同产量水平下郑单18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2):86-87.

[5] 白志英,李存东,郑金风,等.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增刊1):166-169.

[6]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等.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增刊1):82-83,87.

猜你喜欢
密度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