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天然次生林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

2015-09-11 00:53王海鸿刘桂生朱龙章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发展现状

王海鸿+刘桂生+朱龙章

摘要 介绍安福县天然次生林的发展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期为提高当地生态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发展现状;管理措施;江西安福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76-01

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采伐或破坏以后自然恢复的森林,称天然次生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次生林具有以下特点:多层、异令、多物种,森林群落相对不稳定。多为幼、中龄林,常以阔叶树种居优势,林相混杂,乔木、灌木混生,林地生长力较低,材质不良,木材利用价值受一定影响。在生态功能上与人工针叶林比较,天然次生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抗自然灾害、病虫害、防火的能力相对较强,效果显著。

天然次生林管理的好坏,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控制人工针叶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护、改造、合理利用天然次生林,是今后生态建设的方向。

1 安福县次生林的现状

1.1 近年来安福县次生林变化情况

安福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过去60余年的发展历程,安福县植树造林从未间断过。通过商品材、速生丰产林、长江防护林工程、日元贷款、世行贷款、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以及开展消灭荒山、跨世纪“再造一个江西”、造林“一大四小”等全民性的造林活动,安福县培育了大量森林资源,林业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全县林地面积20.57万hm2,其中人工林面积约9.3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45.4%,全县森林覆盖率66.45%。最近20年安福县的人工造林,按时间和主体划分,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一是以国有林场、集体为主的人工造林,主要对象是荒山和少量的次生林改造,方式以联营为主,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林改之前,此间是国有林场发展壮大时期,国有林面积增加了近3.33万hm2,达到了现在的8.67万hm2;二是个体、民营大规模造林时期,从2005年林改到现在,主要对象是分山到户的一些次生林,即林农称谓无效益的“残次林”。

安福县乔木次生林2009年二类调查时为68 943.8 hm2,其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阔叶类和针阔混交类次生林为35 675.1 hm2。

1.2 安福县次生林发展和经营历程

安福县地处罗宵山脉北段,武功山盘踞在西北部,主峰金顶峰海拔1 918.3 m,有效地阻挡了水分水平分布,形成小气候,使安福县与周围县市比较,年降水量偏多,利于森林植物生长。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安福县丰富植物资源。安福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类型主要有天然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人工杉木林、湿地松林等群落,天然次生林中建群的主要树种为杉、马尾松(黄山松)、樟、楠、栎、栲、枫香、木荷、拟赤杨、毛竹等。在安福县近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为国家建 设输出了大量木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工林较少,国家需要的建筑材料杉木、马尾松主要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林等天然次生林中采伐;20世纪9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些林业工业企业以加工木材为主,如胶板厂、造纸厂、铅笔厂、粘粉厂等,主要原料是取之于天然次生林里的马尾松、枫香、木荷、拟赤杨、刨花楠等;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大力发展毛竹产业,营造高产毛竹林,也因上级木材加工企业供材的需要,对毛竹进行低改,不科学地采伐毛竹林中混生的阔叶树,竹阔混交的毛竹次生林所剩无几。经过人为带有商业性目的反复采伐、利用,这些天然次生阔叶林目前的林相是幼、中龄林,平均胸径10~20 cm,郁密度较低,树种混杂,目的树种不明确,林下杞木、杜鹃、柃木、黄端木等灌木丛生,被林农称之为“残次林”。

1.3 次生林大量破坏而产生负面效果

安福县的次生林正在急剧减少,直接导致以下后果:一是野生动、植物种类的减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物种特性变化。有资料记载的安福县野生动物种类有484种,野生植物有994种,因为未进行全面调查所以无法确定目前还剩余多少种类,但次生天然林面积的减少,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物种数量的减少,特别是一些食叶、食果性野生动物,由于食物源的减少,只能面临物种灭绝。以武功山的猕猴为例,武功山植被是典型的垂直分布,从山顶到山脚依次是草甸、黄山松、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植物带连绵几十千米,但目前阔叶林消失,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树被低改(如南坪、三天门、三江、长源头的毛竹林大面积的低改),植被带支破碎,猕猴无食源又无法迁移以致灭绝。二是土壤含水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河流的流量减少,林区的温度下降。安福县1999年的森林覆盖率为60%,2009年为66.3%,10年间安福县的森林面积虽然增加了,但河流水量减少了,陈山河的年平均流量由1999年的3.07 m3/s下降到2009年的2.63 m3/s。安福县的年降水量几乎无变化,天然次生林的减少是河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森林是水利之母,天然的蓄水池。降雨时,天然次生林地上多层次的叶面、地表的枯枝落叶以及地下多层次发达的根系截流、吸水、持水、贮水,减小山地的地表径流,天干时森林缓慢释放水,因此山间溪水能常流不断,人工针叶林效果较差,果树、茶树更无法比。这就是安福县森林面积增加,但气候反而越来越干燥的原因。一遇干旱,小溪断流,水库干涸,枯水期延长。2011年安福县第2次湿地调查发现,境内的131条河流,河床变窄,水量变小,水底阳性植物浮生,部分河流已常年断流。

2 加强次生林建设与管理

2.1 改变观念与理念,抓住生态建设重点,明确生态建设的对象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而林业工作者是森林主要建设者和保护者,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林业观,才能不断指引前进的方向,成为引领林业发展强大的力量。传统林业观,是以木材利用为主的商品林业观,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把森林作为商品来经营砍伐,已造成人类发展的最大生态危机,使人类生存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林业观,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观,主张林业发展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森林多种功能,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全面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的需要[1-2]。endprint

2.2 加大宣传,让更多民众了解次生林的生态效益,保护和正确利用生林

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舆论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让林农了解次生林的生态作用,增长林农保护次生林的意识。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毁掉一个生态系统很简单,但要恢复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同时让林农明白,保护不是不能利用,而是要合理利用;造林不再是皆伐重造,推倒重来,而是林下补造;采伐不是皆伐,而是以择伐为主,选自己需要或确实老化的树种采伐,这样既达到了经济目的,又恢复森林,保护了生态[3]。

2.3 搞好次生林保护规划

江西省的一些县市如南丰、莲花,已经开始实行全县封山育林,禁止林木采伐。安福县是林业大县,林业是主导产业,仅仅为了生态,一步到位的全封山确实很难,特别是林改之后,难度更大。但也不能因此放任次生林的无序管理,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现阶段,安福县林业发展的方向是在保持现有人工针叶林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位产量,全面保护、改造 、合理利用天然次生林[4]。

2.4 改变次生林的经营措施,把大面积的次生林转变为永久性森林

彻底抛掉皆伐、炼山、重种造次生林的营林技术,以封育为主,封、补结合,调节次生林分结构,改造次生林。

2.5 在林业政策的资金上给予扶持

次生林改造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省、市、县各部门在政策、资金上同步支持,齐心协作。当前亟需将一些营造人工针叶林、商品林的政策、资金转向次生林经营。对天然次生阔叶林实行封山育林的林农,实行县级生态林补偿;对天然次生林进行修林间道路、砍杂抚育、补造的林农,无偿提供苗木,省、市列项,给于项目资金补贴,享受林业贴息贷款等。

3 参考文献

[1] 盛炜彤.天然林的保护与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2000(2):7-13.

[2] 谭世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37.

[3] 邓须军,岳上植.海南天然林资源变动及管理路径实现[J].经济师,2014(11):192-193.

[4] 余建辉,刘燕娜,陈秋华,等.福建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生态经济管理系统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2(3):134-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