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2015-09-11 00:57卢春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摘要 通过对龙岩市林下经济现状的调查,阐述了林下经济发展条件与必要性,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条件;发展现状;规划思路;福建龙岩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90-04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林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1-3]。龙岩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是我国南方丘陵红壤水土治理的一面旗帜,是全国的毛竹主产区,是全国马尾松主产区和优良种源区,是全国著名的盆栽花卉主产区,是全国重点集体林区、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是全国少有的森林高覆盖地。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建立规模适度、品种丰富、布局合理的林下经济体系,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龙岩市林下经济现状的调查,阐述了林下经济发展条件与必要性,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1 林下经济发展条件

1.1 优越的自然环境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东经115°51′~117°45′、北纬24°23′~26°02′,地貌以低中山为主。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7~20.3 ℃,极端最高气温达40.3 ℃(漳平);极端最低气温为-6.5 ℃(长汀)。相对湿度72%~80%。年平均无霜期262~317 d,年太阳辐射量4 397.8~4 701.0 MJ/m2。年日照时数1 599.3~1 999.0 h。年降水量1 209.9~1 730.0 mm。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特点,夏凉冬暖、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适宜植物的生长发育。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适宜设施农林业生产。红壤是龙岩市的地带性土壤,林地立地条件较好,全市Ⅰ、Ⅱ类地立地面积占57.3%以上,肥沃的土地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

1.2 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龙岩市辖新罗、永定二区和长汀、连城、上杭、武平四县,代管漳平市。总人口30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19万人,占总人口的69.1%,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 479.9亿元,财政总收入249.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2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 578元,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龙岩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8条国省道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各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同时基本完成国道和通县道路路面改造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实现村村通公路,良好的交通运输状况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基础的条件。

1.3 丰富的林业资源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7.65万hm2,占土地面积的83%,有林地面积145.25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23%,居全省第1位。林地资源充足,为林下经济的总体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此外,全市现已查明高等植物293科971属2 841种(含亚种),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为林下种植乡土植物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龙岩市是福建三大竹产区之一,全市竹林面积为19.71万hm2,约占全省竹林面积的20%,其中毛竹林面积18.36万hm2,小径竹面积1.35万hm2,丰产竹林面积约占50%。我市又是马尾松中心产区,全市马尾松林面积达62.13万hm2,马尾松林面积、蓄积分别占林分总面积、总蓄积的51.4%和41.0%,是福建省马尾松面积最大的区市,丰富的竹林、马尾松林为笋、松脂等采集加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龙岩境内山清水秀,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既有山地丘陵景观,又有峡谷溪流,盆地田园风光,而且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目前,龙岩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4.19万hm2,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建立森林公园12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总面积2.47万hm2,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为森林人家、休闲山庄等景观利用提供广泛发展空间。

1.4 坚实的发展基础

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各类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模式,截至2014年底,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55.42万hm2,参与农户118 404户,产值达101.63亿元,各级财政累计补助金额1 896.2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林下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 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

林下经济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能够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情况下持续产生效益,实现“以短养长”,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育林、护林积极性,稳定农村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更好地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发展林下经济,可以让大地增绿,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掘农村经济新增长点[4]。

2.2 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将不同生长期、不同收获期的种养殖业与林地有机结合,改变林业生产的单一性生产活动,提高林业生产的时间效率和土地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潜力和综合效益,实现“靠山养山,兴林富民”。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endprint

2.3 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

林下经济属于典型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正是统筹了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两方面的要求,把生态和民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走上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发展林下经济符合当前我国发展立体经营、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促进林粮、林牧、林药、林游等协调发展,使农民不砍树能致富,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实现林业生态文明提供重要保障[5-6]。

2.4 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发展林下经济既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又可以实现林农致富增收,是一种双赢的林业发展战略。同时,发展林下养殖业,把禽畜养殖由村内转移到林内、林间,改变人畜混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可有效减少病菌传染,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加快 “美丽乡村”建设,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7]。

3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现状

3.1.1 围绕辐射带动,抓好典型示范。武平作为全国林改发源地,被评为全国20家、全省唯一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武平、长汀、漳平被福建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列为2013年全省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县。2014年,新罗、永定、上杭、连城、长汀五县(区)又被列为全省林下经济项目县,实现项目县全覆盖,目前正在落实示范项目并积极组织实施。市林业局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扶持,抓好典型示范。

3.1.2 围绕政策扶持,抓好资金落实。2014年11月21日,龙岩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龙政综[2014]315号),明确了今后林下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提出2015—2017年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支持林下经济发展。

3.1.3 围绕区域特色,抓好品牌打造。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培育特色产品,初步形成“永定巴戟天、武平金线莲、连城铁皮石斛、漳平金花茶”的林下种植区域特色。通过规范种植、养殖业,引导规模化种养,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壮大林下经济企业规模,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打造具有规模和知名度的林下经济产品品牌。新洲(武平)林化公司2011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2014年5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主导产品“帆船”牌松香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长汀劲美生物科技公司和福建丰农食品公司是“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城冠豸山铁皮石斛、武平金线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长汀河田鸡荣获“2013年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地理标志商标。

3.1.4 围绕科技支撑,抓好服务指导。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龙政综[2014]155号)要求,2014—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2014年安排一期林下经济培训班,邀请国内林下经济首席专家、原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梁一池教授讲授林下经济知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人。武平县被评为全国20个、全省唯一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该县选择了20个项目作为第一批武平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由县林业局授课,并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扶持,还组织部分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群众到三明、泉州等地参观,学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经验。

3.1.5 围绕规模经营,抓好合作组织建设。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立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通过政策推动、示范带动,龙岩市林下经济发展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全市现有林下经济合作组织564个,其中林下种植212个、林下养殖144个、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62个、森林景观利用46个。

3.1.6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多样,经营面积初具规模。据统计,2014年龙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55.420万hm2,产值101.63亿元,参与户数118 404户,合作社、协会564个,各级财政累计补助金额1 896.24万元。其中,林下种植经营面积1.475万hm2,产值9.34亿元,参与户数12 892户,合作社、协会212个;林下养殖经营面积6.103万hm2,产值10.30亿元,参与户数6 530户,合作社、协会144个;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经营面积44.039万hm2,产值52.29亿元,参与户数98 606户,合作社、协会162个;森林景观利用经营面积3.803万hm2,产值29.70亿元,参与户数376户,合作社、协会46个(表1、图1、图2)。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认识不到位。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大部分林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下经济带来的效益,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空间和潜力,只有少数林农认可部分林下种植、养殖的经营类型和模式。加之媒体对林下经济报道较少,大多数林农还不是十分了解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导致林下经济在林农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进而制约了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

3.2.2 区域发展不平衡,规划滞后,总体布局不明确。林下经济大多为农民自发行为,呈零散分布,规模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全。

3.2.3 产业链尚未形成,合作组织发展慢。林下经济尚处于萌芽阶段,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有机整合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集约化程度低。目前,不少林下经济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简单生产,自产自销,没有形成规模经营,龙头企业少,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对农户的辐射带动力弱,服务功能不健全。

3.2.4 科技支撑能力较弱。林农缺乏专业技术,许多林下经济产品品质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些农户发展林下经济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种养方式和管理模式,成本高,效益差。endprint

4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4.1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来闽来岩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坚持“林下种植为主、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为辅,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为补充”的原则,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林下经济产业素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现代林下经济体系,着力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4.2 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协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四是坚持龙头带动、集约经营的原则;五坚持科技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益。

4.3 规划期限

2014年为基准年,规划年限为6年,即2015—2020年。

4.4 发展目标

4.4.1 总体目标。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水平等,因地制宜,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大规模、潜力、幅射带动能力的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注册商标。

近期(2015年):到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56.7万hm2,惠及8万户25万人,实现综合产值 120亿元以上。全市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5个。

远期目标(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66.67万hm2以上,惠及15万户50万人,实现综合产值220亿元以上,全市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0个。

4.4.2 具体目标。2015—2020年各年度的经营面积、预测产值、示范基地个数具体见表2、图3、图4。

4.5 总体布局

4.5.1 发展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结合国家林下经济发展区域布局,根据龙岩市“林下种植为主、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为辅,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为补充”总原则和我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按照林农意向、市场导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林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布局,确定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突出“一县一品或多品,七区多点”的总体布局思路,具体规划布局见表3。

4.5.2 发展类型及模式。一是林下种植。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林下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模式:①林药模式。重点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天、金花茶、喜树、草珊瑚、姜黄、黄栀子、黄花远志、野山薯等;②林菌模式。在林下种植培育香菇、木耳、灵芝、竹荪等菌类;③林菜模式。种植黄花菜、蕨菜等;④林花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中空地培植富贵籽、兰花等花卉苗木;⑤林苗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中空地培植香樟、桂花、桃、千年松、茶花、罗汉松、山杜英、冬青、福建樱花、红榕、野鸦椿、厚朴、紫珠等绿化苗木;⑥林油模式。种植油茶等;⑦林果模式。种植蓝莓、杨梅、银杏、李、蜜柚、脐橙、柑桔等果树。二是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适度发展立体养殖,主要发展模式:①林禽模式。重点发展林下养殖河田鸡、贵妃鸡、象洞鸡等。②林蜂模式。利用林木放养蜜蜂,发展养蜂业;③林蛙模式。人工驯养繁殖棘胸蛙、牛蛙等野生动物;④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梅花鹿、牛、羊、豪猪、果子狸等;⑤林鱼模式。利用林下森林环境和气候条件,林下养殖娃娃鱼特色珍稀野生动物等。三是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充分利用林下产业的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发展林笋(鲜笋、笋干、清水笋等)、油茶加工、茶叶、松脂、竹藤棕草制品、菌类采集等采集加工模式。四是森林景观利用。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绿色生态优势,合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森林景观,开展生态旅游,利用自然文化环境和林下无公害产品,重点发展 “森林人家”、生态休闲农庄等,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森林旅游商品,逐步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旅游精品景区。

4.5.3 建设内容。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型21种经营模式以及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建设,到2020年,规划林下经济经营面积66.67万hm2,示范基地100个,规划林道700 km,宣传牌350块,详见表4。

5 结论与建议

(1)项目区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布局、发展类型及模式;通过林下经济重点项目实施与示范,为林农利用绿色资源搭建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平台,带动林农按照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途径走脱贫致富的道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3)项目规划总投资1 187 289万元。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点多面广,示范带动性强。因此重点项目的示范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实施。

(4)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对龙岩市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发展模式、主要任务加以明确的阐述,提出了全市林下经济发展突出“一县一品或多品,七区多点”的总体布局思路和保障措施,并对项目投资及效益等进行了科学地估算与评价,必将对林下经济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将起指导作用,规划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建议严格按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加强林下经济重点工程示范项目后续森林保护与管理,以确保示范项目建设成效。

6 参考文献

[1]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2] 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0(1):51-53.

[3] 卢春英,郑建英,张盛钟.龙岩市重点生态区域提升封山育林措施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6):71-74.

[4] 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47-49.

[5] 倪竞德,张敏,韩杰峰.关于泗阳县发展林药经济的几点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2012(3):55-56.

[6] 韦庆和,吕守强,时玮炜.关于森工苗圃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经济树种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08(24):187-189.

[7] 汪登秀.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大有可为:关于农民致富之路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7):17.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泸水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邢台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