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2015-09-11 08:47贺志红曾石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科学考察

贺志红+曾石生

摘要 对大鲵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介绍其自然地理、生物资源、大鲵保护的背景,分析大鲵驯养与保护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大鲵驯养与经营利用的建议,以为大鲵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驯养与保护;江西井冈山

中图分类号 S9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57-02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境内,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西南部,保护区水系属赣江一级支流和水的源头区。保护区距离井冈山市区35 km,保护区面积1 002.27 hm2,以保护大鲵野生种群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生态系统,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河岸带植被,成为江西省井冈山市拟申报建立的第2个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

1 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情况

1.1 自然地理

1.1.1 区位、范围、功能区划。茅坪乡大鲵自然保护区,地处罗霄山脉中段,黄洋界东北面(海拔450~850 m)保护区界于北纬26°37′54″~26°40′05″,东经114°04′07″~114°06′42″。主要范围包括河流、河流源头区域、河岸带森林植被区域以及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大鲵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则除了大鲵赖于生存的水域外,还应包括集水区、水系两旁的森林植被及生态系统,以便更好地保护大鲵栖息的水环境。

1.1.2 自然环境。

(1)地质、地貌。井冈山在地质构造背景上属于前震旦纪与震旦纪之间的吕梁运动兴起,距今约30亿年。主要地层构成为古生代前泥盆纪变质岩,中上泥盆纪、石炭纪的海陆交替砂页岩和泥沙质的不纯石炭岩以及中生代侏罗纪的湖相沉积[1]。保护区总体上属于山地地貌,属于流域地貌发育的壮年期。地貌结构复杂,水系及沟谷系统相当发达且比较稳定,坡面已由流域发育初期的陡峭深切型变为较为稳定的坡顶—坡肩—坡面—坡脚—谷地平缓连结型。

(2)气候。江西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境内小气候较为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4.3 ℃。井冈山年平均降雨量1 856.2 mm,年均降雨日213 d,年均日照时数1 511 h,平均雾日97 d,平均无霜期240 d。

(3)土壤。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土壤颜色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质地则以黏土和壤土为主,海拔由低至高,土壤质地由壤质黏土、粉砂质黏壤土逐步过渡到黏壤土、壤土、砂质壤土。溪涧河流两岸较平缓的滩地或稻田有水稻土或潮土。

(4)水文。井冈山水系属于赣江水系,茅坪乡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河流溪流密布,共有大小支流20余条,流经保护区的河流主要有赣江一级支流禾水源头区茅坪乡境内的2条支流——神山至坝上支流、竹冲至马源坑支流。地表水主要来源于降水、山泉和河流。

1.2 生物资源

1.2.1 植被。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高,环境幽静,主要是以毛竹为主的混交林。植被可分为阔叶林、针竹混交林、针叶林、竹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草丛7个植被型18个群系。大多是天然林群落。

1.2.2 植物种类。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256科932种,其中苔鲜植物45科87种,蕨类植物37科70种,裸子植物6科10种,被子植物168科765种。

1.2.3 脊椎动物资源。据调查,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记录有脊椎动物31目78科205种。其中,鱼类4目11科24种,两栖动物2目4科7种,爬行动物3目8科34种,鸟类15目40科108种,哺乳动物7目15科32种。在自然保护区的溪、涧、河滩等典型湿地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两栖动物有大鲵和虎纹蛙等。

1.2.4 森林资源。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树木种类多样,以毛竹为主。森林资源总量可观,林木结构合理。保护区总面积1 002.27 hm2。保护区森林包括乔木林、竹林和灌木林[2]。

1.3 大鲵保护背景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两栖动物均处于濒危状态,大鲵虽说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但它也是几乎没有防御敌害的能力,终生生活在活水中,成体仍然保持有鳃裂,体侧有皮肤褶皱,以增加皮肤面积,用于在水中呼吸,对水环境非常敏感。大鲵肉质鲜美,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数量锐减,已濒临灭绝[3]。

1.4 综合评价

江西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鲵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应按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标准进行评价。

1.4.1 自然属性。

(1)物种珍稀濒危性。大鲵是中国特有动物,属于世界级珍稀濒危物种,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名录。《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都将大鲵定为“极危种”,属于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物种代表性。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约4 000种,即分为3个目: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大鲵体长可达1.8 m,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也是有尾目两栖动物的典型代表。因此,大鲵在生物地理学和生物系统学上具有世界性代表意义。

(3)种群结构。保护区内野生大鲵以中、小型个体为主,样方调查显示,最大个体体长122.0 cm,体重15.7 kg。根据已捕获的大鲵数量,应用样方面积与总面积推算,保护区内野生大鲵种群数量超过1 100条。3年龄以下(含3年龄)的大鲵数量占61.2%,3年龄以上占39.8%,具有基本合理的种群结构,能满足野生大鲵的正常繁衍。

(4)生境重要性。保护区地处井冈山境内的中山地带,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年均气温14.3 ℃,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略高于春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植被覆盖率高,环境幽静,植被可分为7个植被型,18个群系,大多是天然林群落,至今仍保持其原生态。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达,溪涧水浅流急,水质清洌,涓涓细流。水中矿物质含量高。从总体上看其生境是比较优越的[4]。endprint

(5)生境自然性。保护区植被覆盖率高,环境幽静。虽然有极少量人为干扰,但核心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

1.4.2 可保护属性。

(1)面积适宜性。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 002.27 hm2。其中,核心区381.49 hm2,实验区49.64 hm2,缓冲带稍大些,有571.14 hm2。核心区外的缓冲区有利于绝缘或缓和外界人为因素对大鲵栖息地的干扰。核心区及缓冲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够发挥着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水文功能,提高大鲵栖息水域的集水能力及水源涵养力,保证大鲵的正常繁衍和生存。

(2)科学价值。大鲵在生物地理学和生物系统学上具有重大意义,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在研究动物进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3)经济和社会价值。大鲵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现代临床观察发现,大鲵具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疟疾等有显著疗效。其皮肤分泌物具有止血的效果。同时,大鲵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因此,大鲵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

1.4.3 保护管理基础。一是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挂靠于井冈山农业局,隶属于井冈山市农业局。二是边界划定和土地权属。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边界清楚,区内水系(水域)均为国有;区内山场为集体所有,没有土地使用权属纠纷。三是基础工作。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已经完成针对主要保护对象的科学考察,初步掌握资源、环境本底情况,完成了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收集了大部分的样本材料。四是管理条件。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有办公及生活用房300 m2,具有较完善的网络及通讯设备,配备了初步的科研分析仪器和1部越野汽车。

2 大鲵驯养与保护工作基本状况

1993年井冈山批复成立大鲵市级自然保护区后,野生大鲵资源锐减的现象才得到有效遏制,但恢复程度却一直缓慢,据多次实地考察,现存野生大鲵数量不足1 000 kg。

2008年井冈山市大鲵人工繁育首次获得成功,《大鲵仿生态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课题也获得2009年度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人员在项目实施的相应饵料配备、大鲵亲本培育以及种鱼配对等研究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人工繁育大鲵数量逐年递增。

2011年该市出台大鲵发展规划,2012年政府制定了专门加快大鲵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全市繁殖大鲵数量接近20 000条。大鲵已成为带动山区农民致富和推动当地水产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5月底,全市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鲵繁养基地(户)达14家,以养殖公司或合作社加农户养殖大鲵超过100余户,仿生态繁育面积超过6 hm2,工厂化养殖大鲵逾10 000 m2,养殖大鲵数量超过2万尾。随着大鲵驯养繁殖门槛的逐步降低,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大鲵驯养产业中来,一个新型的大鲵产业在井冈山基本形成,茅坪乡坝上村和厦坪镇口前村努力打造成为全市大鲵繁育的示范点与专业村。

2011年和2012年已向大鲵核心保护区河流开展了2次较大规模的大鲵人工增殖放流行动,2013年大鲵人工增殖放流又箭在舷上,每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是井冈山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常态化中心工作之一。随着项目建成,市内自行组织验收,为全市大鲵驯养产业发展奠定苗种基础,有力地推动井冈山市大鲵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护部门定期开展大鲵的宣传与保护,每年财政安排了大鲵保护经费5万元,用于大鲵救护与繁育,定期开展渔政执法及保护通告的发布等,有效保护频危物种大鲵野生资源,为井冈山市大鲵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 大鲵驯养与经营利用的建议

3.1 关于养殖许可

只要苗种来源合法,群众自愿养殖,自然条件适合就应欢迎其加入全省的大鲵养殖行列。对于规模不大的养殖散户,建议以发展合作社、养殖公司等方式做好产业,不建议少量养殖的散户都到省厅办理养殖许可证件,各地渔政渔业部门应在做好登记备案条件下加强养殖技术的统一指导,探索大鲵驯养的共谋发展之路。

3.2 关于经营利用许可

对合法驯养大鲵2年以上,产品达到上市规格,有稳定合法的种苗来源和商品养殖条件的,再者对销售积极性高、诚信经营的企业和个人,逐步放开其人工驯养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件的办理。管理上采取紧松结合、有的放矢,上下齐抓共管,努力培植大鲵终端消费市场,让国宝进入百姓餐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保护大鲵的最终目的,从而保护环境与造福人类。

4 参考文献

[1] 李海建,张树明,孙长铭.大鲵驯养繁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J].中国水产,2012(2):68-70.

[2] 方耀林,张燕,肖汉兵,等.野生大鲵及其人工繁殖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8(5):783-786.

[3] 陈苏维,朱文东.大鲵的繁殖生物学及其今后研究方向[J].陕西农业科学,2008(5):89-91.

[4] 王海文.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J].内陆水产,2007(3):37-3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考察
巅峰科考
《一起出海吧:海豆大洋科考记》
我国极地科技创新的进展与展望
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雪龙2号首航南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收藏作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收藏作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收藏作品
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