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高效的几点体会

2015-09-11 19:36邹启秀
新课程·中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不幸者杨绛关怀

邹启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变、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教师授课高效才能实现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提升。

我们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形式,但是我认为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高效的前提是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不同层面,这样才能让课堂有效率。如果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只去思考学生,只去思考教学过程本身,而不去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层次的把握,那么高效课堂是不可能实现的。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学生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如果语文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自读或自学,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那么学生的自学和讨论肯定会不得要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终不得到解决。学生终归还是学生,基础知识主要还靠教师的传授才能得到,基本能力还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养成。

因此,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地位不能被剥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的发挥,但不是对教师作用淡化、降低,而是对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这样学生的参与、接受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师行为的左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在一个自主的氛围里实现个人与知识的交流、融合。比如,学习杨绛的《老王》一文时,文章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们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引导学生先去思考老王的行为,即:为什么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去看望作者,还带着香油和鸡蛋,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老王将杨绛夫妇看作亲人,所以,他把最珍贵的东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送给他们。杨绛是怎么做的呢?她想进屋取钱时,老王说:“我们不是要钱。”他只是来感谢的,像真正的朋友之间的那种感谢。杨绛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时杨绛想着拿钱,说明杨绛当时没有意识到,从情义上看,他们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杨绛夫妇对老王表达的只是对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而老王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关怀。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感到“愧怍”,那是因为作者意识到真正的关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这节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阅读思路的展开以及思维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在这篇充满人性关怀的文章里,没有程式化的分析。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其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我们总是精心准备每一节课,那么上完课我们需不需要去做点什么呢?虽然我们的教案上也有教学反思环节,我们有没有真正用好这一个环节呢?教学完成后,教师静下心来感受这节课的得与失,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长期的整理就是对课堂效率最好的提升。

我们的反思不一定要有什么样的模式,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会使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那么我们的高效课堂自然就会实现。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不幸者杨绛关怀
选择
选择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