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没劲就去上班

2015-09-15 14:12王菲宇
博客天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辑新加坡

本刊特约撰稿 / 王菲宇

唱歌没劲就去上班

本刊特约撰稿 / 王菲宇

最先遭到节目淘汰却收获场外观众海量好评,长久以来“歌比人红”的陈洁仪体会了一把“人比歌红”。

陈洁仪上一次登上歌唱比赛的舞台还是17岁。那年,还在读书的她拿了两首自己写的歌参赛,一首是自己中意的摇滚风叛逆歌曲,一首是情歌。结果,叛逆歌曲只拿到了安慰奖,情歌却摘得了亚军。

当时海蝶音乐的老板黄元成也坐在台下,是评委之一。在这个后来陆续发掘了林俊杰、阿杜的音乐人的赏识下,陈洁仪出道发片。她的《喜欢你》和《担心》,曾是无数失恋之人的床头歌。1997年,因为参演歌神张学友的音乐剧《雪狼湖》,陈洁仪在香港也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并继续用粤语唱情歌。2004年,唱了十几年大家想听她唱的歌,陈洁仪以一句简简单单的“I don't want to sing”,告别歌坛。

对于别人的期待和自己的道路,这个新加坡女歌手也许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了解。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的舞台亮相,距离她在歌唱比赛中一鸣惊人,已有25年。在2015年1月2日播放的首场比赛中,她唱的依然是一首情歌,却不是别人期待的歌。比起其他歌手选择的炫技型大音量、高难度歌曲,她的《心动》似乎并不被现场观众欣赏,在首轮中名次垫底。就连《心动》的作曲黄韵玲也在网络上第一时间表达了担忧:“当我看到你选了《心动》,老实说吓了一大跳,因为这真不是一首带刀的歌,如何杀出重围?”

1月9日的第二场比赛,她选择了张学友的《心如刀割》。身着一袭深色礼服,在钢琴的伴奏下,她的歌声并不撕心裂肺,却将心碎的伤悲诠释得丝丝入扣。然而这首“哀而不伤、悲而不溃”的情歌,并没能为她扭转局势。两场结束,她以5.36%的的得票率被淘汰出局。

这一结果带来的争议,比任何一次都要大—在《我是歌手》所有首轮出局歌手里,陈洁仪也许是观众缘分最好的。两场浅吟轻唱的细腻情歌虽然没有为她带来胜利,却为她赢得了电视机前观众的心。就在首场比赛播出的第二天,陈洁仪的名字就和《心动》一起登上了各大音乐搜索榜的榜首。她在新年当日才开通微博,第二场竞演结束,粉丝已经接近15万。

即便因为淘汰离开,在她的眼泪中闪闪发亮的,也并非是对输赢的计较,而是对这个舞台的眷恋。正如乐评人朱尔摩斯在一篇文章中对她的评价:“当一个歌手把唱歌当做享受生活的时候,无论红与不红,她都是超脱的,从个人价值上已然是成功了。”

“所有的正面、负面,最后都是正面”

2012年2月11日,香港,《倾城》音乐会。

陈洁仪被媒体归纳为“歌比人红”的典型。一个绝好的例子是她曾和内地歌手郭峰对唱《心会跟爱一起走》,这首歌被收录在她的出道专辑《不要伤了和气》中,自1993年推出之后就在大街小巷传唱。但很多人直到陈洁仪在《我是歌手》中露面,才将歌曲中那个温婉的女声与这个新加坡歌手画上等号。

这个名字几近被人淡忘的女歌手,却是第一个在港台音乐圈闯出一片天的新加坡人。如果没有她,可能不会有后来的许美静、蔡健雅和红遍亚洲的小天后孙燕姿。

陈洁仪出生在新加坡,父母都是广东人。从小她在家说粤语,在学校说英文,参加歌唱比赛,也拿了两首英语歌。海蝶音乐有意签下她,但十几岁的陈洁仪并不想向市场低头,只想唱自己写的英文歌。音乐制作人许环良劝她许久:只有先出中文专辑,才有可能在华语区站稳脚跟。

究竟是否能站稳脚跟,许环良心里也没有底。1990年代初,还没有新加坡歌手在台湾获得成功的先例。1994年11月,陈洁仪在台湾发行《心痛》。直到专辑上市,许环良的一颗心都还没有落下来。12月,她的同名主打歌一举打入台湾歌曲排行榜前20。许环良觉得,希望来了。

为了和当时台湾音乐圈的主流“甜姐”女歌手区分开,唱片公司为陈洁仪打造了相对冷和酷的造型。她剪了清汤挂面的短发,服装也以线条简单的背心、衬衫和裤装为主。妆容上营造与之相配的清新印象。这一定位后来几乎被全盘照搬,用在了许美静和孙燕姿身上。

初到台湾的陈洁仪并不适应。当时她国语还不甚流利,参加热闹的台湾综艺节目更是无所适从。她后来回忆道:“上节目要这个哥、那个姐叫来叫去,很不习惯。”但后来也自我安慰:“好在那时候年纪小、语言不通,人傻也有好处,就是别人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老气的小孩

签第一张约是19岁。我是一个非常老气的小孩,一开始就是很老练。

我不想当偶像派,其实我从小就很自然地喜欢那种比较实力派,或者比较让我看到是有内容的(明星)。就算是很小的时候,你不能只是以包装来吸引我。可能我有一个老灵魂,我会直接看到里面去。

我小时候就捡我妈妈的旧衣服,旧首饰。一看到旧的东西,那感觉就不一样。而且它有瑕疵没关系,就是喜欢它的那种有内容,像我说的有历史有故事有回忆。看一个人一样,当歌手,我希望自己是可以唱到很老的。可是不用一直唱,就是我不是一直往上,而是……长。

—湖南卫视《歌手相互论》纪录片。

同样的不适应在后来又重新上演了一次。1997年,陈洁仪受到张学友赏识,出演音乐剧《雪狼湖》。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演42场,场场爆满。里面那个静静伫立的宁家大小姐“宁玉凤”,也一度成为陈洁仪的代名词。陈洁仪趁热打铁,在当年推出粤语专辑《揭晓》,正式在香港发展。以八卦著称的香港娱乐媒体,很快就让初来乍到的她傻了眼。一次她和苏永康合唱,因为是与管弦乐团合作的正式场合,陈洁仪穿了礼服裙,鞠躬致谢时为表尊敬,特意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结果新闻第二天在报端刊出,全部都是陈洁仪俯身鞠躬时的胸部特写,有些还用彩色小箭头做了标记。苏永康半开玩笑地向她抱怨:“撞鬼啦,报纸上到处都是你,根本没有提我。”陈洁仪只好苦笑着回应:“你以为我自己想吗?”

但这个在异乡被市场逼迫着进进退退的新加坡女孩,也有坚持自己意见的时候。还在台湾闯荡的时候,就不断有人劝她出一张翻唱专辑,然而陈洁仪不为所动:“因为我不赞同他们的初衷,他们都说,一定好卖,选曲也简单,将当下的Top 40选一选就有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与陈洁仪心中理想的模式简直背道而驰。

直到2011年,她才推出自己理想中的翻唱专辑《重译》。专辑收录10首曲子,陈洁仪自己挑选了8首,并且亲自参与乐曲的重新编排。这8首歌曲无一例外都对陈洁仪有着重要的意义。《Home》是一首新加坡爱国歌曲,1998年,陈洁仪首度受邀在新加坡国庆庆典上面对全国演唱。12年后,重出歌坛的她又在2010年的国庆庆典上再次演唱此曲。《今生今世》是“哥哥”张国荣的旧曲,也是陈洁仪极其喜欢的歌。至于许冠杰的《浪子心声》,几乎是最早影响陈洁仪的音乐作品。她清楚地记得,年仅5岁的她,从电视上听到这首歌,难过得哭了出来。“其实当时歌词什么都听不懂啊,但是这个曲子和演唱的方式,就让我觉得,真的是好悲伤啊。”

黄韵玲作曲、林夕作词的《心动》,也被收录在这张翻唱专辑中。《重译》问世,陈洁仪高兴极了。“拿着这张专辑,我觉得以前参加的那些无聊的节目,那些并不太成功的经历,都值得了,”她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这样说,“所有的正面、负面,到最后都是正面。”

“如果没机会再回来,至少我做了这些”

曾经有主持人让陈洁仪找三个人感谢,陈洁仪思考良久,说:母亲、男友和最好的朋友。

某种程度上,陈洁仪不依照娱乐圈模式行走道路,既缘于她自己的个性,也受到这三个生命中最重要人物的影响。

母亲曾经是陈洁仪进入歌坛最强烈的反对者。1990年代初,在相对保守的新加坡华人家庭中,女儿成为一个歌手并不被看作一件光彩的事情。终于鼓起勇气在家里提出要与唱片公司签约,母亲的反应却让陈洁仪措手不及。

“她说,什么?唱歌?要不你去当妓女吧!”听到这番话,陈洁仪气得三天没有和母亲说一句话。直到出道十几年后,她才有勇气将这番话讲出来,也才静下心,从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作为一个母亲,她担心我变坏,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娱乐圈是一个很黑暗的地方。”后来制作人许环良亲自上门拜访,并拍胸脯保证,不会让她的“乖女儿”走上歪路,陈洁仪的母亲才点头默许。

进入娱乐圈二十余年,陈洁仪没有绯闻和丑闻,连提供给小报的谈资都没有。当被问到如何能独善其身,她沉吟了一下:“我想是母亲当初那句话,刺进我心里了吧。”

虽然与母亲据理力争,坚持从事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但陈洁仪也不止一次地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一个艺人。“我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好的表演者,很享受台上演出的时刻,但台下,我需要自己的时间。”2013年,她在一档采访中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早在1995年,仅仅出道两年的她已经觉得精疲力竭。平时喜欢写英语诗的她发现,在那一时期,“自由”成为自己的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她感到最低潮的时期,就是工作最忙碌之时。到了2000年,处于事业巅峰期的她觉得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整个人好像都被掏空。正在她萌生休息的想法时,2001年,她遇到了当时的男友、如今的先生。

终于鼓起勇气在家里提出要与唱片公司签约,母亲的反应却让陈洁仪措手不及,“什么?唱歌?要不你去当妓女吧!”

两人相识于从洛杉矶回新加坡的飞机上,一聊就是8个小时。“他让我觉得这个男生好特别,让我不由想放慢脚步。”当时陈洁仪与唱片公司的合约签到2004年。她主动与公司坦白自己的情感世界,并表示,合约到期不打算续约。她更特别向公司提出:之前的商业唱片销量都不错,最后三张希望允许她发挥一下。

2002年,她推出自己的第8张国语唱片《异想世界》。这张唱片由陈洁仪自己操刀担任制作人,收录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她在学生时代的创作。曲风以电子和Chill Out为主,推出后被称为“华语乐坛第一张沙发音乐唱片”。“很多人都说我傻,为什么不趁机多赚点钱?”然而陈洁仪却对自己做的这些“注定不赚钱”的小众唱片无怨无悔:“我想,如果没机会再回来,至少我做了这些。”

2005年,她先是跟随男友在美国生活了一年,每天无非是“买菜、做饭、花园散步”。之后,她回到新加坡,逐一完成心中未竟的愿望。她回到母校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因为出道成为歌手,她没能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与院长商量后,她在学校继续读了一年,拿到学位,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19岁时她曾经想要学法文,于是34岁那年,她一鼓作气上了3个月的补习班,考取了法语初级证书。至此,她的心愿算是完成了大半。

最后一个愿望源自她从13岁就认识的好友。当她迈入娱乐圈的时候,身边的朋友进入政府、公司,成为朝九晚五的白领。“我逐渐发现,她们在聊什么,我完全不明白。”要在公司“打一份工”的愿望,由此在陈洁仪心中种下。2007年8月,她宣布进入新加坡伟达公关公司,担任一名公关。

消息传出,无论是媒体圈还是曾经喜爱陈洁仪的歌迷,无不一片哗然。“女艺人要是退出休息,就会被猜测,是不是结婚生子啊,如果他们发现你没有如此,就会觉得你浪费了时间。但是我完全不想依照这个模式。”她和圈外男友爱情长跑十多年,直到2012年才低调成婚。甚至“打工”经历也为她带来了许多乐趣。入职第一天,公司发给她一张门禁卡,这让从来没有上过班的她好奇不已,拿着卡在公司大门刷了又刷,玩得不亦乐乎。同事带她去参观文具领取处,也让她觉得眼界大开,不由发出“哇”的惊呼。“你看,总是有很多细小的乐趣的嘛。”说起19个月的白领经历,她笑吟吟地回忆道。

2005年1月22日,广州,音乐剧《雪狼湖》。陈洁仪、张学友、汤灿。

“从来就不希冀所有人都喜欢她”

在陈洁仪的身上,很容易感受到时光经过的痕迹。如今她的很多歌仍然是KTV里点唱率居高不下的热门金曲。MV中,她身穿白衬衫,在咖啡馆窗前、沙滩上的小木屋里留下倩影。这些充满了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画风伴随着陈洁仪的歌声,成为一代人模糊记忆的一部分。

香港主持人郑丹瑞曾这样点评她:“当我们觉得唱歌是应该开玩笑、打筋斗、懂得十八般舞艺时,偏偏洁仪依旧我行我素,她凭什么?我想是凭实力吧。”然而不断有乐评人跳出来,表示单论唱功,陈洁仪并不突出,慢慢他们也承认,她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上“堪称完美”,再加上她的淡定气质,更为她的歌声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气息。

1990年代末,当港台歌手大举进军内地市场之时,陈洁仪仍然耕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直到《雪狼湖》推出普通话版本,她才继续化身宁玉凤,在内地歌迷面前露面。然而长久在香港发展的她,也没有在那里开过大型演唱会。一直到2012年,她退出又再复出,才与音乐人赵增熹一同举行了“倾城”演唱会。开场唱了两首,陈洁仪开腔第一句话,先是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相比很多“唱而优则演”的歌手,陈洁仪的银幕亮相也少得可怜。2010年,她在电影《恋人絮语》中演曾志伟的妻子,剧中还有一个18岁的儿子。在电影里,总是身着一身复古衣裙的她端庄典雅,是儿子的好友暗恋的女神。

她的上一个荧幕形象要一直追溯到2000年。在TVB剧集《妙手仁心2》中,她难得地出演了一回主角。那个叫阮郎平的急诊室女医生剪着一头短发,总是将手插在白大褂的口袋,心不在焉地边嚼着口香糖边走路。这个被唤作“Dorothy”多过“阮郎平”的淡然角色迷住了无数人。剧集播出多年后,仍有人在网上为她写下这样的文字:

“不知有多少人爱着这个女人。她抽烟,买醉,流连夜店,一脸无所谓。只消将手插在白大褂的口袋,往门边懒懒一靠,便仿佛已天下无敌。她散漫,孤傲,目中无人,面对上司的刁难,云淡风轻,她从来就不希冀所有人都喜欢她。”

不知是阮郎平影响了陈洁仪,还是陈洁仪演活了阮郎平。镜头下的陈洁仪,也自带一分云淡风轻。就在出演《妙手仁心2》的同年,她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I Write A Page》。在自序中她这样写道:“这本诗集一半来自我幼儿园时期的零碎记忆。我记得有一个老师,总是很沉默。她平静的脸和暗色的裙装为我定义了什么是美,直到今天。”

在《我是歌手》的宣传片里,她就如她儿时憧憬的那样,平静地对镜头说:“与其他歌手相比,我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然而淡然如她,也从未被人彻底遗忘。2006年,王力宏在新加坡演唱会上唱了一首陈洁仪的《喜欢你》,并公开表示,她是自己多年来心中的女神。■

猜你喜欢
专辑新加坡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柳程驭全新发布个人首张EP专辑《写给过往》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总设计师专辑》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