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5-09-15 20:59李秀花李青山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河源市管理模式

李秀花 李青山

摘 要 通过认真分析河源市生态公益林近几年的建设及发展状况,探讨河源市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建设中存在的经营多样化程度不高、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生态公益林利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及发展规划,为实现和促进河源市生态公益林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河源市

中图分类号:S76;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1 河源市自然森林概况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14°14′~115°36′,北纬23°10′~24°27′,地处粤东北山区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结合部,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地形以山岭和盆地为主,地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江和新丰江纵贯于境内。在山间和东江河边,分布着冲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河源市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21.5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2 864.5万m3,林木年生长量152万m2,林木年消耗量60.8万m3,是省重点林业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1.7%,同时具备良好的水资源自然保护条件与环境。河源市森林覆盖以松、杉、樟、柯及枫等常见树种为主,还有珍贵树种如楠木、格木、柏木等。

2 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

2.1 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

河源市及各县区设立了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实行责任分工,建立科学的管护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按片区落实到专人,并明确管护范围和责任,建立考核机制,将责、权、利三者相结合,明确管护的区域、面积、义务和责任等事项。河源市在生态公益林管理方面措施强劲有力、办法科学有效,公益林区内乱征滥占和乱砍滥伐的现象明显减少,公益林的有效保护自然增加了森林资源,河源市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都得到很大改善,为全市的旅游业提供了天然的绿色屏障和资源保障。

2.2 生态公益林经营现状

目前,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是在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天保政策、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该市实际地理区位,按照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自然保护林等类别分类经营的方式,科学进行森林抚育、公益林营造与培育、森林管养、森林巡护和生态公益林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投资,从而以最高的效率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目标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方式。同时,采取以实现生态防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国土安全,提升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公益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

2.3 生态公益林使用现状

现阶段,为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更好地保护,在森林管护方面河源市政府明令禁止生态公益林的采伐,严禁以生产木材为旗号的一切采伐活动。考虑到木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河源市全力倡导以生态为主导的利用方式,大力扶持多空间的公益林利用方式,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等。

3 存在的问题

3.1 经营多样化程度不高

从目前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状况来看,河源市的经营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传统保护观念,如采取严格的限伐和保护措施、通过国家生态补偿资金进行经营等,并没有与时俱进地迈向和规划适度经营利用的阶段。比较传统的公益林经营收益,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经济效益导致现有经营管理模式单一。林农获取补偿收益较低的情况下,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绝对的采伐限制,容易引起林农的不满,直接影响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区划界定,从而影响生态公益林体系的建设步伐。

3.2 生态公益林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

公益林的保护既是一项林业事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城镇的绿化,还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其有效、科学的经营管理需要全民参与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河源市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力度和认识程度不够高、不到位,利益和责任不明确,存在生态补偿是一种“施舍”的观念,严重影响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

3.3 生态公益林利用机制的科学程度不高

生态公益林的科学化利用机制对于其保护和经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河源市在森林资源的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方面还不具备较高的科学化,还不能够做到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线,把公益林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有机统一,因此达不到生态公益林的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三者统一的目标。同时,林业自我补偿能力还未形成“造血”功能,在山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以“非木质利用为主,木质利用为辅”的科学利用上,需要进一步开发潜力。

4 生态公益林管理的主要措施

4.1 社会参与,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范围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经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局面。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以提高林分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研究和制定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办法,从而建立多层林、混交林和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

4.2 加强宣传,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利用便利的宣传设施,在人们活动多的广场、交通路口和公交站点设立宣传牌和公示栏,同时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人们从意识上既重视森林的有形价值,还要更加重视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保护公益林的意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公益林的有效保护。

4.3 科学规划,提升经营利用效率

在结合河源市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特有的植物和景观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的前提条件下,科学制定生态公益林主导功能关系密切的利用方式,利用林内和林下多资源进行非木质产业开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林业养殖业、经济林产业,形成非木质林业经济产业链,实现公益林的多功能经营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俊蓉,崔竞.试论建立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7).

[2]高丽,王凤丽.我国生态公益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1(7).

[3]蔡根有.生态公益林的灾害事故与预防对策[J].浙江林业,2006(9).

[4]王彬,李智超,马丽娜.黑龙江省桦南县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200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生态公益林河源市管理模式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河源市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