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与规划

2015-09-16 02:53智,屈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西坡苍山威胁

区 智,屈 燕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与规划

区 智,屈 燕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以大理漾濞县苍山西坡为研究地,在调查苍山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及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采用CAP保护行动规划方法,确立优先保护对象依次为原生森林植被、珍稀濒危动植物、高山垂直生态系统、硬叶常绿阔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同时确立威胁因子主要为商业性采集、旅游开发、过度放牧等;并提出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以物种为“点”,区域边界为“线”,生态系统、景观系统为“面”,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体系,将其划分为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研究结果可为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CAP保护行动;保护对象;威胁因子;总体规划布局;苍山西坡

1 研究地概况

云南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系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生物种类及特有类群之多居全国之首。而滇西北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云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1-3]。苍山位于滇西北大理、洱源、漾濞3市(县)结合部,是大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为横断山脉中段的一座名山。苍山西坡位于漾濞县漾濞江境内,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独特,主要是以杜鹃为代表的林、草、灌梯级阔叶林陆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在整个大理苍洱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均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该区域经济发展落后,自然生态系统脆弱,保护好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实施大理州和云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专家估计,苍山种子植物名录所提供的2300种野生植物中,大约200种已不复存在,另有大量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每年至少有5种植物流失[4]。有研究对苍山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区具有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种众多等特征,提出了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过度旅游开发、森林火灾隐患以及严重生物入侵构成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5-6]。因此对该地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尤其是优先保护对象和威胁因子的确定,总体规划布局等工作的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综上,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苍山西坡的生物多样性,本文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范围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苍山西坡范围以内,保护面积为20610 hm2。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苍山保护区内有关生物多样性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优先保护对象、保护区域和主要威胁因子,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合理布局结构体系和分区,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有2种途径:以物种为中心的保护规划途径;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保护规划途径,前者强调濒危物种本身的保护,而后者强调景区景观系统和自然地的整体保护,力图通过保护风景区景观的多样性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7]。有学者结合2种方法,从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等级层次与空间位置和格局入手,科学地细化生物多样性空间等级层次关系,提出适合福州鼓山风景名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和措施[8]。又有学者从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研究入手开展祈连山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保护工作[9]。另有学者将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10]。

本规划采用保护行动规划(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简称CAP)方法,这是由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国际环境保护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而形成的一个逻辑性区域保护策略的制定方法[11]。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类型保护地的资源管理,是一个遵循项目管理过程的保护规划方法,有助于保护工作者聚焦于重点保护对象和关键威胁因子。CAP主要包括4个过程:①根据重要程度确定优先保护对象;②对已经确定的保护对象进行威胁因子分析;③为保护对象制定提高其生存状况、削减威胁因子的保护策略;④在保护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成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应性调整。是一个适应性管理框架[12-14]。CAP 于2000年左右由TNC引入中国,在其滇西北项目区(包括丽江老君山) 采用CAP 的原理和方法,并与有关保护区合作,先后制定了丽江老君山、拉市海、梅里雪山、香格里拉大峡谷、高黎贡山、北京松山、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等10 多个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保护行动规划[15-16]。同时,也有学者将该方法用于湿地公园和遗址公园保护当中[17-18]。其中,有学者将威胁因子的分析和评价用于指导城市植物多样性建设规划[19]。

本研究的具体方法分为前期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2个阶段。对苍山西坡位置、生物多样性分布、濒危物种栖息地等文献整理后,再进行苍山西坡野外调查,调查组由10名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经验的高校教师组成(研究领域主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种群生态学),调查内容包括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原生植被受破坏程度、主要受威胁的因素等。之后,由15名专家(包括调查成员10名,以及保护区常年工作和管理人员5名,下同)根据以上收集到的信息及常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经验,进行专家评分。主要是对各保护对象的受威胁程度进行排序,筛选出明确的优先保护目标和主要威胁因子,从而为进一步进行保护规划的分区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区性质

苍山西坡是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完整性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中亚热带植被类型,并具有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从山麓至山顶具有亚热带、暖温带及寒温带3个垂直气候带),同时保存着许多从南亚热带过渡到高山冰漠带的各种植被类型[20]。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使苍山西坡成为南北生物交汇过渡带,多种多样生物的分布和分化中心,为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它可作为南北方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环境监测地,也可作为自然资源遗传基因、繁衍珍贵稀有动植物的基地。因此,根据苍山西坡保护区的区位环境、自然环境与资源环境等,结合社会环境的需求,确定其性质为:以保护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为主,并保持区内的自然性、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完整性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宗旨,集物种保护、水源保护、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自然保护区。

3.2 保护对象的确立

按照CAP的方法,保存物种的代表性和持久性为保护区的2个主要目标[21]。从重要性和受威胁程度考虑,以保护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受威胁程度的严重程度、是否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或生长地、代表苍山西坡特有生物多样性景观特征为选择标准。分别从物种、生态系统和植被3个层次来确立保护对象。

3.2.1 原生森林植被 以原生森林植被为重点保护对象,包括次生林、灌草丛和次生裸地,这是植被演替的各个阶段,必须严格保护。根据调查发现,目前西坡海拔2500 m以下的自然植被,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西坡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也只有小面积保存,大面积分布的是与它在演替上紧密相联系的云南松林。局部破坏严重的地段,出现暖温性的灌丛或稀树草坡。

原生森林植被是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基因库,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也是园林、林业、农业等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对它进行有效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采用就地保护是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消灭保护区内裸地和荒山,逐步恢复具有地带性原生林带结构的植被,使森林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生物繁衍和憩息地有明显改善。同时,特别重视灌木和地被植物营造,加强保护区内保土护坡功能,避免和减少水土流失。

3.2.2 高山垂直生态系统 高山垂直生态系统是指分布于海拔4000 m以上的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代表苍山西坡特有生物多样性景观特征,是苍山西坡景观最独特的地区。苍山西坡属高山山地,主峰地段的若干山峰海拔均在4000 m以上,具备本地森林乔木树种海拔分布极限高度的条件。因此,山地植被带垂直分异明显且较完整。随海拔的不断增高,针叶林由水平地带的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林等)逐渐向温凉性针叶林(铁杉针阔混交林)和寒温性针叶林(冷杉林)过渡,阔叶林则由水平地带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高山拷、元江拷、滇石栎、滇青冈、黄毛青冈林等)逐渐向中山地带的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多变石栎为主)和亚高山的寒温性硬叶常绿阔叶林(以黄背栎为主)过渡,直至乔木树种消失,出现原生性的高山杜鹃灌丛或高山草甸。

3.2.3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破坏,将导致系统内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使其中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地而消失,因此将其列为保护对象。苍山西坡的主要植被初步划分为9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21个群系[22]。西坡垂直带谱包括: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带(海拔2000~2900 m),主要植被类型有黄毛青冈林、云南松林、杜鹃灌丛、刺芒野古草草丛、蕨菜草丛等;铁杉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950~3350 m),主要植被类型有杜鹃灌丛、铁杉林、箭竹林及多变石栎林等;冷杉林带(海拔3350~3560 m),主要植被类型有冷杉林、高山栎林、杜鹃灌丛、箭竹林等;杜鹃灌丛带(海拔3560~3700 m),主要植被类型有大理杜鹃灌丛、似血杜鹃灌丛;高山草甸带(海拔3700~4100 m),主要植被类型有喜马拉雅嵩草草甸和羊茅草甸[20,22]。

在苍山西坡主要植被类型中,亚高山地带的硬叶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破坏,已成为萌生灌木状态,分布在那些立地条件很差的向阳坡面。受威胁程度最为严重。寒温性针叶林在山地上部有一定面积分布。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在云、冷杉属中只有苍山冷杉1个种类,调查中也未发现滇西北地区此类森林破坏后常见的阳性树种——大果红杉。寒温性针叶林集中分布在苍山东坡的主峰地段,因山顶风大,气候恶劣,为较耐旱抗风的小果垂枝柏替代,组成小片稀疏的森林。苍山冷杉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目前处于顶极群落状态,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类型。因其处于高海拔地带,林分中成、过熟林比重大,导致病腐现象较严重,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一定威胁[20]。苍山西坡其它植被,如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中山地带的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山上部的铁杉针阔混交林,在西坡保存有一定面积。虽也有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但受威胁程度和影响相对前两者较小。

因此,由于硬叶常绿阔叶林和寒温性针叶林受威胁程度较大,直接影响苍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3.2.4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苍山西坡植物区系属泛北极高山植物区系和中国喜马拉雅山植物区系,属于世界高山植物区系丰富的区域之一。优越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种群和多样的植被类型,由于是低纬度亚热带地区的高山,自然环境复杂,种属密度较大,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苍山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保护种类有21种[22-23],在调查中发现,苍山西坡有12种,分属于11科12属,占苍山植物区系总数的0.47%。苍山西坡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4]的有蕨类1种、被子植物7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1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表1)。根据已知的植物名录,苍山西坡有47种兰科植物,而兰科植物都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5]中的保护物种。

苍山西坡珍稀濒危植物特点是分布广泛,在垂直分布上,此次调查中发现从2000 m的山脚至4000 m以下的范围内都有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就其数量看,由于苍山西坡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加之西坡本身山体高大地势险峻;3000 m以上的种类保护较好,种群数量都有一定规模,但处于西坡2000 m左右低海拔地区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如黑节草(Dendrobiumcandidum)、红椿(Toonaciliata)等因人类过度采挖而数量急剧减少,如黑节草已多年未见踪迹,另外低海拔分布的一些种类如白菊木(Leucomerisdecora)、领春木(Eupeleapleiosperum)等也因栖息环境人为破坏严重,种群更新困难,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26]。

表1 苍山西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分布

西坡保护区内动物种类约433种,其中,高等动物285种(兽类82种、鸟类170种、鱼类33种),低等动物14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21种),分属16科(表2)。两栖、爬行动物及昆虫未进行调查。由于过去乱捕滥猎动物比较普遍,曾在苍山上栖息过的虎、豹、马鹿等兽类目前已踪迹难寻,白腹锦鸡、穿山甲、小熊猫等过去遭到大量捕杀,如今数量也已稀少。

3.3 威胁因子分析

综合参与本次规划实地调查的专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管理单位的意见,按照保护行动规划手册的具体方法,先逐一确定每个保护对象的直接威胁因子。根据威胁因子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不可逆性等指标,参考保护行动规划手册中直接威胁因子的评级标准,计算威胁因子等级[14]。共分为非常高(4级)、高(3级)、中(2级)、低(1级)4个等级。由15名专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及常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经验,进行评分后汇总(表3、表4)。通过对威胁因子的分析,共提出10项威胁因子,其中商业性采集、过度旅游开发、过度放牧以及建筑用材采伐威胁程度最高。

表2 苍山国家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种类

表3 保护对象关键威胁因子及受威胁程度排序表

表4 保护对象威胁因子综合分析

图1 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图

4 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分区

根据保护对象和威胁因子的分析,以提高保护对象生存状况、削减威胁因子为目标,提出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体系,将苍山西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划分为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生态旅游区,以物种为“点”,区域边界为“线”,生态系统、景观系统为“面”,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保护规划体系。

依据苍山西坡生物物种所需主要生境类型和生态系统性质划分为3大功能区域(表5、图1),每一功能区分别划分重点保护区域和一般控制区域:苍山3000 m以上设为核心保护区,区内禁止人流通行,以保护种质资源的环境为目的保护物种资源。核心区是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保护对象及其原生地集中分布的区域,是珍稀和高山暗针叶林天然植被集中分布地区,是被保护冰川遗迹和物种的核心。海拔2600~3000 m为苍山缓冲保护区,是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的区域。缓冲区可开展少量或容量较小的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等。苍山自然保护区东坡海拔2200~2600 m,西坡海拔2000、2400~2600 m为实验区。苍山2600 m以下主要林木为华山松、云南松、栎、栲、马缨花、山杨、杜鹃、山茶、云南油杉、樟、木荷、旱冬瓜、山杨梅等,次生栎丛、蕨类等观赏性植物为主分布的区域。另外,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中,可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主要分为石门关峡谷游览区和西坡大花园自然景观游览区。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与生态自然景观。

在进行分区保护的基础上,同时实施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及宣传教育规划,以遏制威胁因子,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系。

表5 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及各区保护对象

5 结论

通过将保护行动规划(CAP)方法在苍山西坡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的运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逻辑分析框架。通过细致的前期调查分析,确定优先保护对象和首要威胁因子,是指导分区规划和制定保护策略的基础。而规划中制定分区范围和规划布局则是规划实施的核心内容。本文的结果还有待CAP的第4步骤,即后期的成效评估(包括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现有的保护对策和保护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还有对威胁因子减少的程度,保护项目的投入规模和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评估)进行检验,通过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保护目标、保护重点和保护策略,从而确定新的研究方向。

虽然CAP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保护规划的编制主要为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相关专家参与,而保护区工作人员参与度不够,这往往导致保护规划常常只停留在编制阶段,而无法深入实施。虽然本次专家评分中增加了保护区常年工作人员的参与,但在保护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参与度仍然不够。因此在保护规划的编制阶段,应该让更多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参与到规划的制定中,从而促进保护规划的真正实施。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大理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大理,2005.

[2]杨宇明,王娟,石明.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C]∥2008年云南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暨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杨家伟.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2(3):61-65.

[4]沈兵.大理苍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开发利用[J].生物多样性,1998,6(2):151-156.

[5]穆静秋.大理苍山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措施[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1):79-82.

[6]段诚忠.苍山植物科学考察[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

[7]俞孔坚,李迪华,段铁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J].生物多样性,1998,6(3):205-212.

[8]李琳,杜培俊,郭君仪.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150-154.

[9]刘贤德,王金叶.祈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增):58-61.

[10]江天远,沈莉颖,姚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地建设[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217-219.

[11]ConserveOnline.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Introduction [EB/OL].[2012-04-09].http://conserveonline.org /workspaces /cbdgateway /cap /practices /index_html.

[12]Parrish J D,Braun D P,Unnasch R S.Are we conserving what we say we are·Measur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within protected areas[J].Bioscience,2003,53(9):851-860.

[13]Salafsky N,Salzer D,Stattersfield A J,et al.A Standard Lexicon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Unified Classifications of Threats and Actions[J].Conservation Biology,2008,22(4):897-911.

[14]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行动规划手册(TNC自然保护丛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15]王鹏华,周德群,刘大昌,等.保护行动规划(CAP)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6):95-99.

[16]马建忠,杨桂华,韩明跃,等.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3):119-123.

[17]唐博雅,刘晓东.保护行动计划软件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中的应用概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1,7(1):45-47.

[18]刘姝文.保护行动规划CAP在遗址公园保护和规划中的应用[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08.

[19]蔡建国,舒美英,卢伟民,等.余姚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1):155-159.

[20]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局.苍山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21]Margules C R,Pressey R L.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J].Nature,2000,405(6783):243-253.

[2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总体规划[Z].大理,2003.

[2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4]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Z].北京:1999.

[25]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修订)[Z].曼谷:2010.

[26]董晓东,徐成东,李继红.苍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与区系特征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6):36-38.

The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n th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for the West Slope of Cang Mountain

OU Zhi,QU Yan

(Landscapeschool,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Yunan,China)

We took the west slope of Cang Mountain in Yangbi county,Dali,Yunnan province as research site.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lo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natural and geographic,topography and biodiversity,we adopted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 (CAP) to conduct the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for the nature reserve.First,we identified the conservation targets as follows,native forest vegetation,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animals,alpine vertical ecosystem,ever-green hard and broad leaved forests,as well as cold temperature coniferous forest.Secondly,we analyzed threat factors including commercial collection,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xcessive grazing.We thus put forward the ′point-line-area′ complex master planning layout,which took species as ′point′,the regional border as ′line′,ecosystem and landscape system as ′area′.The nature reserve wa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function zones,namely,core district,buffer area,experimental area.The result provided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conservation of the west slope in Cang Mountain area.

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 (CAP);conservation target;threats factors;master planning layout;the west slope of Cang Mountain

2014-04-04;

2014-05-03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2012Y236)资助;云南省(西南林业大学省部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校实验室共享平台)资助

区智(1977—),男,广西桂林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实验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E-mail:bigbone@yeah.net。

10.13428/j.cnki.fjlk.2015.01.033

S718

A

1002-7351(2015)01-0143-08

猜你喜欢
西坡苍山威胁
西坡
待客
苍山
人类的威胁
苍 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吕敬人连环画《括苍山恩仇记》选页
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