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中的联觉效用

2015-09-17 08:52韩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联觉二度歌唱

韩萍

联觉一词源自古希腊语。联觉也叫“共感觉、通感或联感”,它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具有联觉的人通常被称作联觉人,这里所指的联觉主要指听觉、声觉、视觉、动觉和嗅觉。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二度创作,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一线教师们会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很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增强音乐体验,而歌唱教学始终形式单一、教法陈旧,学生缺乏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音乐联觉体验更加缺乏,没有对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所以学生唱出的歌曲缺少情感,犹如工厂生产流水线上加工出的产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想象更无从谈起。没有了二度创作,歌唱作品就永远是静止在乐谱上的音符而无法成为传达给听众的音响。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挥。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他,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可见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音乐联觉是最基本的音乐经验,音乐联觉在学生音乐艺术活动过程中扮演着“扩音器”和“校正器”的重要角色,音乐教育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内心音乐联觉。歌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审美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模仿老师的演唱只能用心去进行“深思熟虑”的艰苦创作。在音乐活动中,如果教师关注联觉心理机制,就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产生不同的音乐体验,为其更好地理解歌唱作品,二度创作服务。

一、嗅觉与声觉的相互作用

歌唱教学中,声音的控制、音色的表现是音乐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歌唱教学之前,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做一系列的发声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出圆润动听的音色,但是教师常常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经验去教授学生,如横膈膜如何打开、胸腔如何共鸣等,学生不能准确地领悟感受,此时我们可以尝试将联觉心理机制运用到发声练习中。

例如,发声训练中气息的控制,我们就可以借助嗅觉来完成,闻花的香味这种生活经验每个学生都有,吸气时让学生想象一下你现在面前有一束香气十足的玫瑰,你是怎样闻花香的?把这种感觉带到吸气过程中,当气息储存在胸腔时,再用模仿放鞭炮时点鞭炮的声音来吐气,气息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种嗅觉辅助声觉的联觉反应更加实用有效。又如:在学唱北京名歌《卖包子》时,让学生通过联觉来想象又白又大的一盘包子摆在面前,你嗅到了什么味道?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回忆,一盘热气腾腾的包子散发着什么样的香气?让学生分别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包子?把这种嗅觉体验带到歌曲演唱中产生联想,让嗅觉、联想、声觉不停地相互影响从而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二度创作的一种情感来表现作品,教学效果明显。

二、动觉与声觉的相互作用

歌唱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坐着唱,认为只有这样气息才能稳,有利于歌曲情感的表达。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歌唱教学,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有羞涩的心理,不喜欢动。久而久之,我们老师也就接受了这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变化,歌唱教学中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就越来越少。其实,在唱一首音乐作品之前,如果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律动感受旋律的走向以及作品的特点,通过动觉促进声觉的表达,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受到歌曲的演唱会有明显的变化。

如在学唱歌曲《听一阵阵歌声》时,第一步:先加入左右摇摆的动作,学生带着这个步伐演唱;第二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入前进、后退的步伐,学生再来歌唱;第三步:两种步伐的基础上加入旋转的动作,来演唱歌曲。在三个步骤都完成以后带着三种不同的步伐完整地演唱歌曲,你会发现学生演唱时的面部表情和声音控制,最重要的是情绪表达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不是死气沉沉地坐在那唱歌谱,而是非常有表现力地来表现音乐作品了。此时再去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同,有的同学旋转得非常开心,歌曲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摇摆得非常优美,声音控制得很到位。总之,每个个体都会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强度来表现,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新体系所倡导的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理念。

三、视觉与声觉的相互作用

视觉对声觉的促进是最丰富的,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歌唱教学中视觉的刺激尤为明显,学生因为年龄限制生活经验欠缺,不能对所演唱作品的情绪和意境进行充分想象,所以在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上无法根据已有的音乐经验来创作,不会通过内化的感受来表现作品,这时可以借助于联觉的心理机制,用视觉刺激学生展开联想,再把这种体验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营造情境:宁静的夜晚,繁星点点,银色的月光照耀着大地,屋外,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河水哗哗地流淌着,草丛中蛐蛐在唱歌,萤火虫点着小灯笼在花丛间飞来飞去,屋内,灯下,妈妈面带着慈祥的微笑怀抱着宝宝,轻轻地哼唱着摇篮曲。一幅宁静安详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画面直接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在这种情境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来演唱歌曲呢?学生通过视觉刺激,很容易回想起儿时妈妈唱给自己的摇篮曲,当时的音调、情绪、场景都为学唱本首歌曲提供了音乐体验,学生把这种体验内化成音乐经验带到歌曲的演唱中,进行独立的二度创作,声觉与视觉相互交替,相互作用。

四、听觉与声觉的相互作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听觉是我们判断一个人音乐敏感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刚开始接触到音乐作品最直接的途径,所以听觉对声觉的促进也是最直接的。学生可以通过听觉感受到的音响产生联觉想象,并在此基础上模仿所听到的音响。

如在学习北京儿歌《车轱辘圆》时,南方孩子可能对北方的民歌、儿歌了解甚少,要想让学生能把北京儿歌那种京腔京调准确地表现出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于听觉感受体验,让学生聆听老北京胡同的叫卖声调,找一找北京儿歌的特点。抓住这个语言特点以后,再去让学生听所要学唱的歌曲中有没有这样有特点的乐句。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把不同的“觉”放在心里(听觉、声觉、动觉不停地交替),然后抓住歌曲中的节奏再来演唱,学生演唱的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学习兴趣浓厚,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表现歌曲。

音乐新体系中指出联觉有三种形式:联感觉、联知觉、联想象,特点是一觉引多觉。以上四种觉之间在相互作用的同时还伴随着其他觉的产生,只是以某一种觉为主,其他觉相互贯通。歌唱教学中联觉产生的基础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联觉情感体验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在歌唱教学中更丰富地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想象音乐,从而更有个性地表达音乐,强化学生演唱的自我艺术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获得这一系列丰富的经验体验也是素质型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联觉二度歌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你是联觉人吗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你我脑中所映,是否同一月色?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