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融入大学课堂的学习策略探究*

2015-09-17 12:36徐秀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智能手机课堂教学

◆徐秀珍

作者:徐秀珍,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028000)。

1 智能手机融入大学课堂观念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融合的逐步推进,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又出现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网络、桌面视窗、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新媒体,被统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多媒体传播等优势。众多新媒体中智能手机功能提升最快,已不再单单是移动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能够与网络连接并传送文字、照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智能手机媒体除了具有新媒体共有的优势外,更有移动性、便携性、普及性等独特优势,应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手机具有较强的上网功能与通话功能,可以通过GSM、GPRS、3G、4G、Wi-Fi等多种网络技术支持接入互联网。功能的提升导致大学生手机控越来越多,吃饭玩,走路玩,睡觉玩,甚至上课也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课堂听课质量。教师与学校正急于想出各种办法控制学生上课玩手机行为。如有的学院倡导“绿色课堂”,以班级为单位购买收纳袋,课前收缴手机放入收纳袋;有的教师通过点名方法收缴手机;有的学校则通过手机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等等。

以上方法并不能真正地使学生摆脱手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此,笔者认为学校与教师应该扭转思路,因势利导,把手机这种新型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体融入课堂教学,发挥手机的群体通信互动、便于检索、方便下载、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多媒体播放等功能,帮助师生实现教学目标,转弊为利。

我国大学校园的教学场所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多媒体教室,教室中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与投影设备。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现有的多媒体教室难以满足广大教师教学的需求,一些教师只能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室进行教学。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却非常高,如何适应现有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无论多媒体教室还是传统教室,现有的教学媒体多是受教师控制的,由教师操纵媒体,教学信息多是单向传递,信息来源一般局限于PPT课件与教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也受到限制,教学互动也仅限于讨论,学生被动大于主动,主动思考的机会并不多,课堂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2 智能手机融入大学课堂的学习策略的提出

鉴于以上分析,提出几种类型的学习策略,以便既能发挥智能手机这种新型媒体的优势,扭转智能手机干扰课堂教学的弊端,又能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响应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号召,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策略 以英语课程学习为例,智能手机用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单词学习环节。借助英语四六级或雅思单词学习软件,可以随时听单词、读单词、记单词,以增加词汇量。

2)课堂阅读与理解环节。学生可以借助“有道词典”或“金山词霸”软件,翻译不懂的词汇或句子,学习单词读音,借助词典理解课文。

3)听力与口语表达练习环节。方法有:下载课文朗读录音,反复播放,进行听力练习;下载或在线收看英语电影,既练习了听力,也学习了常见的英语表达与对话方式;把自己的朗读进行录音,经过重放反馈了解不足,反复多次可以迅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QQ视频电话,练习英语会话与交流。

4)写作练习环节。通过简单的智能手机QQ聊天功能,学生就可以进行写作共享,提高写作水平。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以历史课程学习为例,学习过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班级学生首先要划分小组,每组4~6人,同小组的学生加入同一QQ群。

教学进行阶段,教师首先提出探究问题,如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某一历史阶段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并分析阶段特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机搜索与查找,每小组将组成员查找的信息进行筛选,形成结论;最后,每小组将问题答案或结论进行课堂汇报。

教学评价阶段,利用教师设计好的评价量规,对小组表现与个人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学习,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提高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小组内部成员的通力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学习策略[1]以政治课程学习为例,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学习非常适合使用讨论式学习策略。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小组讨论最好分组进行。学习过程是讨论问题首先由教师给出,之后小组成员以QQ群形式展开讨论,教师作为讨论成员之一可以随时加入每个QQ群中了解并参与每组的讨论。小组讨论时为了增加说服力,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信息。小组讨论的优势是不同的观点相互交锋,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会更加全面深刻;教师的加入会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适时引导,把握讨论方向;还解决了传统教室座位固定,前后排列,学生不能围坐在一起,不便于交流的问题。

资源拓展与共享学习策略 以大学语文课程学习为例,如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作品风格,达到此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事先阅读她的大量文学作品,而传统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时,课件中或教材中容纳的文章数量有限,限制了学生自由阅读。此策略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将大量的文学作品事先放到QQ的群文件中,之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阅读。这样不但使教材内容得到拓展,也利用了手机的QQ群的资源共享功能。有了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师生再分析作品风格会更具体,容易理解,便于记忆。

练习与反馈学习策略[2]以体育课程学习为例,该课程是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熟练掌握动作技能是本课程教学的目标,达到目标需要多次的练习、反馈、再练习的学习过程。在练习的初期阶段,学生主要是依靠外部信息获得反馈并对动作进行纠正,外部信息可以来源于教师,也可以来源于录像。教师一对多教学,难以为每位学生及时纠正动作的不足,录像设备又价格昂贵,不能满足每班的教学需求。

目前智能手机不但有照相与摄像功能,而且清晰度越来越高,人手一部,学生之间两人或几人一组,边练习,边拍摄,方便地记录动作的完成过程;然后通过回放反馈给学生,学生获得重放的反馈信息后,就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动作的不足,再通过练习予以纠正。以操作、动作或表演为主的技能类学习都可以使用此策略进行教学。

鉴赏评析学习策略 以摄影技术与新闻摄影课程学习为例,这两门课程都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教学,但由于总学时数的限制,实验学时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仅依靠实验课教学提高摄影技艺水平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但学生鉴赏水平有限,不能评价自己的照片效果,经常课下找教师咨询,存在的问题与好的技巧不能被学生所共享。

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安排鉴赏评析教学环节,在学生掌握了摄影技巧知识后,利用手机照相功能进行自我练习,然后直接上传给教师,教师汇总后全班学生一起鉴赏评析,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与鉴赏水平。此外,像朗读、歌唱类课程也可以使用此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3 智能手机融入课堂教学的优势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增加了人与人的沟通形式,也同样为教学与学习带来便利。

一是可以代替电脑用于课堂教学,为学校节省大量资金,弥补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网络教室数量的不足,使学习资源由课本延伸到互联网络。

二是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资源拓展与共享、练习与反馈、鉴赏评析等学习策略的使用,使教学由单向传递变为自主探究、小组互动、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课堂教学与学习的形式。

三是可以改变师生对手机的态度与观念,将干扰教学的“玩具”变为促进学习的“学具”,引领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进行学习。

四是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尝试将各种新型媒体用于教学,会产生多种新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4 智能手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局限

利用智能手机辅助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课程类型与课程特点的限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教学。如理工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等逻辑性较强的,需要公式推导与论证的内容,智能手机无能为力。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实践表明,善于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表达的课程,比较适合于智能手机教学。■

[1]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100.

[2]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307.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智能手机课堂教学
智能手机是座矿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