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杀进美国,不能只靠“互联网+”

2015-09-17 02:20钮小鹏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企业

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就是跨区域、跨平台,因此,某种程度上国际化是目前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的转型道路上的必然方向和结果。

转型是一个寻找新增长点的过程,“互联网+”概念的大热,代表了向内寻求消费社会新增长模式的探索。而着眼海外投资,寻找新的市场,学习既有的经验,则是另一种向外寻求新增长点的尝试。那么这个过程中,除了“互联网+”之外,中国企业还需要补上哪些必要的功课?

美国没有“互联网+”概念,互联网新形态是“共享经济”

美国是发明互联网的国家,却并没有“互联网+”概念,因为互联网已经深入融合到商业系统的各个方面。从企业角度而言,无论大中小型企业,前端客户和渠道方面,还是后端客户和服务方面,互联网都对整个商业系统的效率和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数据上看,2014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占其总人口的46%,而美国的这一比例接近90%。

互联网带来的移动化和社会化,即通过社会化媒体与移动端为整个产业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而在此形态之上所出现的“共享经济”,把社会资源重新舒展,通过互联网的移动化与社会化,重新进行链接与传播。比如Uber、Airbnb都是这种形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颠覆式创新,改变传统商业运作模式。共享经济是互联网进入新阶段后,在美国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互联网经济要学如何引领消费文化,核心推手是大数据

“互联网+”背后的消费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基于大数据对现有产业的改造与升级,这其实也是中国企业跨境学习的重要方向。

如何在一个巨型市场中引导消费者,美国企业在这个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这是中国企业应该向美国同行学习的,无论是从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推广,还是售后服务上。比如数据分析一直是美国企业的基本功课,贯穿整个企业运营流程,仅仅在根据数据来设计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一环节上,就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

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就是跨区域、跨平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际化,对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目前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的转型道路上的必然方向和结果。

国际化是转型的另一种路径,投资美国正当其时

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时,将眼光投向海外投资,是企业转型、寻找新增长点的新路径,是在日益残酷的同质化竞争中赢得差异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中国企业出海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能源、资源类并购,到近年的高科技、房地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多元发展,其中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甚至已经超过了国企。

同时,伴随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国内已上市或将上市企业来说,海外投资还可作为协调市值管理的有效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对专利、技术、人员、团队、公司及渠道方面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将相关资产选择性注入母体公司,对于企业调节市盈率、提高市值都有帮助。对于未上市企业来说,成功的海外投资也有助于企业提高估值。

民营企业的“跟跑”与“软着陆”

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妨跟跑。比如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关注一些大型整车企业的海外发展动作,当他们在海外落地时,非常需要当地配套企业的支持,而这就可以成为本土零配件企业出海的机遇。

中小型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建议找一个平台去实现软着陆,比如工业园、相关行业的聚集地、或者特定领域研发机构合作体系。这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的资源劣势,从而实现在国外的快速落地。

投资美国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

企业跨境出海,会遇到各类必须面对和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总结为三个文化:

第一是国情和社会文化。包括语言、文化、习惯、消费者惯性以及品牌认知等,这是所有出海企业都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其次是商界和企业文化。这与国内差别很大,也许国内企业更关注 “关系”的问题,而海外商业社会中数据和底层建设的问题则更加关键;

再次是资本和股市文化。海外市场融资成本低、规模大、流动性高,但更注重讲究企业运营基本面而不是“概念”。

选址最重要的是政治环境稳定

目前美国投资氛围非常好,各州政府都想尽各种办法,通过设立中国业务代表处、出台税收等优惠政策、派遣招商引资团、加强研发合作等方式吸引中国企业赴美投资。

在初次投资选址时,很多企业会关注美国的“品牌州”,比如伊利诺伊州、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但实际上从政治环境上而言,有些州是比较折腾的,两党都有比较高的政治抱负,而中国问题往往被双方用以相互攻击、大做文章,不熟悉美国政治生态的中国企业就容易成为牺牲品。

相反,中西部和南部的一些州,一党独大,政治环境更加稳定,反倒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市场也有政商关系“潜规则”

在国内,企业往往非常重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但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时则常常将其视为纯自由市场经济,忽略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事实上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会对企业有诉求,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需要密切地关注当地政府的这些诉求,这一点往往决定了在海外市场投资的成败。

比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非常成功,当时美国政府还是IBM的客户,但是联想在非常早的阶段就开始与政府进行沟通,并且从帮助美国当地就业等美国政府非常在意的问题上着手进行游说,最后成功收购。而相反,三一重工在美国设风电厂失败,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企业决策者与美国政府在意识上的区隔。

要找文化融合的精品顾问团

在中国企业进入新市场过程中,政企间的良好互动非常重要,这往往需要一些专业机构协助沟通。中国企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找过于美国化或过于中国化的咨询顾问机构,同时又无法建立在各类专业顾问之间有效的项目管理与协调沟通机制。

事实上,要找就找文化融合的精品顾问团,由“双边主流,文化融合”的中美资深专家构成,更了解中国企业的诉求,又能够与美国主流政商圈层有效互动,不仅能在项目管理和公司运营方面提供综合的协调整合策划,还能够通过顾问团整合的方式实现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效率。这为中国企业打造更符合需要的外部环境,争取更丰富的权益资源上能形成巨大助力,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土的落地与适应意义非凡。

(作者钮小鹏先生为美国史带战略伙伴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带全球金融集团资深董事总经理。本文摘自吴晓波频道对钮小鹏先生的专访)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文化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