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5-09-18 15:02刘桂池
当代党员 2015年9期
关键词:万州区进村便民

刘桂池

“三进”工程

——在万州区委组织部牵头推动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强力推进农资超市进村、电子商务进村、金融网点进村工程,千方百计培育农村市场,增加贫困村农民收入。

2015年2月,向娟回到家乡万州区罗田镇长堰村。

此前,向娟在浙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这次,她想回家寻找商机。

“你回来得正是时候,万州正在探索‘三进工程扶贫。”村主任何支树说。

“‘三进工程是什么?”

“就是区里整合农委、商务局、供销社、邮政、银行等资源,强力推进‘电子商务进村、金融服务进村、便民超市进村,帮助村民卖出、买进货物。”

“那我在村里发展电子商务能得到政府扶持吧?”

“当然。”

向娟大喜,坚定了建立电子商务运营点的信心。

电子商务进村

“快来买,自家养的土鸡哟!”

2014年8月的一天,长堰村村民张明在镇上叫卖。

“再便宜点,我就买。”一个顾客凑上来。

“不能再便宜了……”

“那我去别处买,别人出价比你低。”顾客转身走了。

忙了一天,张明一只鸡也没卖掉。

在长堰村,大家都有过类似遭遇——自制的腊肉、香肠、腌菜,质优味美,可拿到镇上去卖,往往无人问津。

何支树总结出农副产品三大销售难题——

镇上卖土特产的太多了,供过于求;

由于供过于求,土特产卖不出好价钱;

大城市需求旺,可村民没法解决运输问题。

在同一时间,在浙江上班的向娟遇到了另一种情况。

8月,向娟回了趟老家,带了家乡特产送给浙江的同事。

“向娟,你带的香肠太好吃了!”

“向娟,网上能不能买到这个。”

“买不到。”向娟不好意思地回答。

因为这事,向娟脑中萌生了一个念头。

2015年2月,回家过春节的向娟听说区里正在推进“三进”工程后,立马决定开淘宝店卖土特产。

向娟看中了长堰村一处门面,但承担不起租金。

“这个门面属于集体所有,村里可以考虑给你免租金。”何支树说。

“成立微企怎么申请工商执照呢?”

“村里帮你代办。”

很快,营业执照拿到,向娟开始开拓货源。

有的村民不信任向娟,村干部就开始做宣传工作。

“只要有收入,我们就加入。”在村干部宣传下,村民与向娟签订了合作合同。

腊肉、香肠、腌菜……各家农副产品都在此登记。

为了包装产品,向娟买了真空包装机。

为保证信誉,向娟要求农副产品“必须保证质量”——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取消合作。

淘宝店有人一下单,向娟就立即邮寄货品。

“我家土鸡也有人买了!”张明兴奋地说。

电子商务运营半年以来,一些脱贫致富的苗头在长堰村悄然出现——

以前卖不出去的农副产品,现在好卖了。

销售变简单了,农户不需要赶山路去镇上卖了。

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以前高了不少。

“截至目前,光大米的交易额就超过100万元。”向娟说。

金融服务进村

2014年9月的一天,万州区熊家镇举安村,张大爷早早就出了门。

听说粮食直补到账了,张大爷需要取这笔钱买米。

举安村离熊家场镇有七八公里,于是,张大爷招了一辆摩托车。

“10元。”摩托车司机说。

“我晓得,又不是第一次坐。”

张大爷嘴上轻松应道,心却有些痛——来回路费20元,只为取80元买米!

熊家镇10个村都没金融服务点,村民取钱都得到镇上。

张大爷来到镇上银行营业厅,开始忍受第二个痛点——排队等候。

各村居民都到镇上办理金融业务,所以排了很长的队。

等了一上午,张大爷没取到钱,只好在街上吃了午饭,下午继续等候……

“政府发放补贴,本是一项扶贫措施,但因为金融服务跟不上,增加了我们的支出。”张大爷很郁闷。

张大爷的郁闷,被万州区委、区政府看在眼里。

在万州区组织部门牵头协调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在农村设立服务点,解决贫困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4年12月的一天,一台“大机器”搬进了举安村,村民纷纷前来围观。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这台机器。

“这是做什么用的?”村民问。

“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

“可以取钱不?粮食直补可以取不……”

“都可以。”

一旁的张大爷听见了,笑得合不拢嘴:“少跑几趟镇上,相当于又多领了补贴。”

结合举安村实际,金融便民服务网点与重庆农商行达成两方面惠民措施——

区里粮食直补、低保、农村医疗保险补贴等十多种涉农补贴资金,都可以到金融便民服务网点领取。

重庆农商行倾力扶持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做到贷款优惠、利率优惠、手续从简。

服务还在延伸——除了基本的金融服务,这里还为村民代缴电费、电话费等;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会上门服务。

“现在,金融服务不仅进村了,而且还送到家了!”张大爷说。

便民超市进村

“我买两包复合肥,明天一早送来吧。”

“没问题。”

2015年4月2日,万州区太安镇钟刘村便民超市老板向国清接到电话。

村民胡人林第二天要插秧,需要底肥。

在便民超市,农用物资不仅随时能买,还送货上门。

“有了便民超市,我们务农效率就提高了。”胡人林说。

过去,钟刘村只有一个小卖部,店主是向国清。

村民消费方式可概括为“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城”。

每年春耕时,单购买农用物资一事,就把村民折腾得够呛。

首先是路远,去城里买两包化肥,往返需要一天时间。

其次是运输不便,年轻人骑摩托车去买,年纪大的只能托别人带。

再次是质量问题,买到劣质商品也没处讨说法。

随着万州区“三进”工程的推进,钟刘村得到一个好消息——村里要建便民超市!

村支“两委”干部找向国清沟通:“可否把你的小卖部拓展为便民超市?”

“怎么拓展?”

“集销售农资、生活用品为一体。”

“这正是我想做的!”

双方不谋而合,便民超市顺利建立起来。

为充实商品种类,向国清花掉了积攒的三万元钱。

“下这么大力气建超市,你可真‘狠心啊。”家人不理解。

但老向一番话让家人解开了心结:“我是一名党员,开这个便民超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自从老向的便民超市开张以来,我们出门就可以买到农资和生活用品,方便得很。”村民谭秀洪说。

“我卖的商品,价格合理,不用担心质量问题,”向国清说,“大家都是熟人,信誉在,生意就在。”

猜你喜欢
万州区进村便民
共营与共赢:凤县企业为何乐于“进村”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三部门出招:保障『快递进村』目标实现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便民公告栏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周鸿祎:做产品要悄悄地进村
取消便民门诊不能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