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寓意,思接生活

2015-09-23 03:35袁宗军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寓言寓意材料

袁宗军

所谓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指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作文。此类作文材料一般篇幅短小,以叙述的故事为喻体,用阐述的教训或哲理来作本体,在思想上具有极大的启示力量。写作时需要先理解寓意,再确定立意,具有较好的选拔度和区别度,因而也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我们就以湖北黄冈中考作文为例,一起去探究如何写好这一类的作文。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二)

手每天晚上都打来半盆热水,让脚在里面惬意地泡上一会儿;手隔两三天就会为脚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每一两个月,手都会精心地为脚剪一次指甲。

一天晚上,脚对正给自己剪指甲的手说:“你这样服侍我,实在让我不好意思,我该怎样回报你呢?”

手对脚说:“要说报答,应该我报答你才对。”

“为什么?我对你既无恩又无功。”

“有的,要知道,很久以前,我和你是一样的,是你的甘愿承担,才把我解放出来,才有我今天的成就。”

脚听后报之一笑。

“即使今天,离开你,我同样一事无成。所以,我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力气走路,为我服务,所以,就成就人类辉煌这一本质而言,你和我的贡献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懂得感恩,要团结协作才能共赢。

请以与“感恩”或“团结协作”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材料结尾段所谈的两个观点中的一个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④记叙文的字数在600字以上,议论文的字数在800字左右;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让感恩常驻心头

黄冈一考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人类的感恩。的确,不但是人,自然万物,皆知感恩,真可谓“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因此,愿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感恩之心常驻在我们心头。

因为感恩,所以内心坦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家里有一次被盗,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却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关心,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我的东西,而不是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一件不幸的事,而罗斯福正是因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乐观地找出足以感恩的三条理由,我们也由此可见他内心的平静与坦然。

因为感恩,所以执着坚守。清末,一位姓万的人逃难至鄂西南深山的建始县,为报邻里关爱之恩,他自造木筏,为村民摆渡,不收分文。百余年来,万家四代人不被艰难吓退,不为利益诱惑,也不因误解放弃,坚持摆渡,让这个老渡口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万氏家族,他们心怀感恩,坚守一个家族的承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真正含义。

因为感恩,所以获得成功。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甚是潦倒。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作工,特别是其中有一个漂母,不断地救济他,常给他饭吃。也正是因为如此,韩信牢记这“一饭之恩”,在艰难困苦中,自强不息……后来,韩信追随刘邦,驰骋疆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名就后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成为千秋佳话。韩信将漂母对她的救助牢牢记在心里,并化作生生不息的力量,在风浪中拼搏,在困境中崛起,成就了自己非凡的人生。

徐本禹不忘恩情,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华罗庚牢记师恩,从国外讲学归来后一下飞机就看望老师王维克;80后青年石富铭记乡情,虽离家别乡却心系家乡的发展与繁荣……这些生活中的普通人,用一颗感恩之心,谱写了一曲大爱的情怀,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人生篇章,他们的事迹无不在告诉我们:将感恩常驻心头,便能弹奏人生最美的旋律。

因为感恩,双手更灵巧,双脚更有力;因为感恩,眼前的水更清,眼前的山更绿,眼前的天更蓝。常怀感恩之心,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本文摘自《2014中考满分作文》,略有修改)

综合分析,这篇文章有以下新亮点:

1.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考生开头以“类比起兴”,运用排比句式来诠释自然万物的感恩,由此引出中心论点:愿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主体部分运用“排比复沓”的结构形式设置了三个分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最后进行总结,总分总的层次明晰,结构严谨。

2.事例典型,论证有力。针对所提出的分论点,作者分别列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以感恩之心面对家里失窃、清末万氏一家四代人百年义务摆渡、汉代开国将领韩信牢记“一饭之恩”的事例来论证,事例典型,论证有力。文尾再举徐本禹、华罗庚、80后青年石富的事例来加强论证,使文章素材更充足、丰富,说服力更强。

3.语言亮丽,文采斐然。作品虽为议论文,但文中所叙事例都简洁流畅,说理简洁而透辟,语言上或引用,或构成排比,一气呵成,铿锵有力,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采斐然,夺人眼目。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以寓言为材料写作很明显不能局限在文字的表面意思,须深挖寓言的内涵,提炼出恰当的主题来写作。要写好这一类作文,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解材料,明确寓意。面对一则寓言材料,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阅读理解其含意,透过现象,由表及里,由外到内,逐层地去深入挖掘寓言材料的真正内涵。把握寓意必须要从抓关键词、关键句入手,特别是寓言的题目、主体形象的话语和结尾议论句。黄冈市考题很明确地提出了寓言,很明显是降低了难度。本寓言,若抓住多次出现的“报答”和“我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力气走路,为我服务”一句,就能获得这两种寓意。

二、多向思维,确定立意。寓言类材料主题的多维性,决定了寓言寓意的多向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激活自己的认知、表述和阐发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立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素材库中所掌握的材料,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来拟题构思。黄冈市考题,“感恩”和“团结协作”就是从寓言中引出的不同立意,选择哪一个来写,考生要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和熟悉程度确定,同时还需要学会取舍,别人想到的,舍去;别人能用的,不用,最终剩下的,便是具有个性的,这样才能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主题。

三、明引暗用,如影随形。确定了立意,下一步就要考虑在构思行文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材料了。对材料的处理,一般采取“若即若离”的策略。即在行文时,不要完全脱离材料,又不宜拘泥于材料。要将材料中具有喻比义的核心事物、词语或句子等,点染于文章中,而不可将寓言材料抛开,更不要过于详细地复述材料或狭隘地评述材料本身。上文作品开篇“不但是人,自然万物……”和结尾“因为感恩,双手更灵巧,双脚更有力”都是巧妙运用材料的范例。

确定了这些之后,寓言材料作文也就变成了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下一步考生可按照考场作文提分要求来构思行文,便会为自己赢得写作的精彩,在此不一一赘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大一小两条鱼,在河中相遇。大鱼问小鱼:“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河中游来游去的鱼,以及河底的水草和泥沙。”小鱼说。

“还看到了什么呢?”大鱼问。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小鱼说。

“可围绕在你周身,离你最近,对你最重要的东西,你却没有看到。”大鱼说。

“它是什么呢?”小鱼问。

“水!”大鱼说,“水就在我们周身,离我们最近,对我们最重要,我们须臾都无法离开,可我们却常常忽视它、看不到它。生命往往是这样,我们漠视的、丢失的、不珍惜不尊重的,恰恰是那些对我们最亲近、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以寓言为材料的材料作文。该寓言寓意浅显,但却耐人寻味,抓住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不难看出寓言的寓意是要我们珍惜“我们最亲近、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什么是“我们最亲近、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考生可发散思维:从水和鱼的关系入手,说明“我们最亲近、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是亲情,从而确立珍视亲情的主题。进一步拓展材料的外延,我们应当珍惜的东西还有很多,如时光、青春、成功、失败、挫折等。再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和生活层面,应当珍惜的东西更多,如自然环境、矿产资源、文明古迹、风俗民风等等。甚至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入手,说明珍惜民力,周幽王就不会点燃了烽火台,博褒姒一笑;珍惜生命,项羽就不应自刎乌江江畔;珍惜名誉,珍爱生命,陶渊明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才留名青史等。有了这样的立意拓展,考生只要依据自己的素材库,从中选择最熟悉的材料,以个性的视角和独具的匠心去构思行文,就能写出新颖别致的佳作来。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

2.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歌德

3.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的时间相比。

——屠格涅夫

4.人们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

——契诃夫

5.青春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高尔基

6.只有聋子懂得听力的价值,只有瞎子体会得到看见事物的乐趣。

——海伦·凯勒

猜你喜欢
寓言寓意材料
时装寓言
模仿老鹰的乌鸦
可爱的小瓢虫
中国雕刻图案寓意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