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实践

2015-09-29 03:09秦晓林
文理导航 2015年26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实践途径高中体育教学

秦晓林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保证,更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这就对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方面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更新认识、开放形式、解放目标、超越追求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求窥见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实践途径

迫于高考的压力及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等现实需要的驱动,我国高中体育课程被挤压的越来越少。即使有限的几节体育课,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将课程内容讲完,学生训练时间短,理解深刻浅。在动作和技巧方面,最多只有一个“花架子”;在体育意识的培养上,更是差之千里。因此,探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实践途径已刻不容缓。

一、更新认识,以认识奠基础

高中学校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体育课,进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因为体育锻炼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广大教师必须更新对体育课的认识,尤其是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认识。透过改变观念,更新认识,使学生逐步形成体育意识,为当下和未来学生的各项发展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如在学习跑步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透过课程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首先,动作要领及规范的掌握,可以通过原地摆臂练习实现,这里不再赘述。跑步实践练习则需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而要依据学生跑步速度的快慢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跑步训练,这样分组后同组的速度不相上下,就会增加学生跑步的信心,避免了落后同学的心理落差带来的厌烦感,显然这是有利于体育意识培养的。特别是,教师要在学生的跑步训练中向学生讲述跑步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慢跑。这既符合了高中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开放形式,以形式促兴趣

学习兴趣是影响新课堂教学的首要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较大的积极性时,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高效学习,深刻学习。高中体育也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持久度。一是要因材施教,开展分类教学,分层教学。从大处讲,要分类。如针对男女生体质的天然差别,可以对其进行分类教学,发挥各自的特长,调动其学习兴趣。高中男生已基本成年,身强力壮,且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争强好胜心理。因此,可以在男生间多开展对抗性运动项目的训练,如篮球,足球等,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在学生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高中女生,则可以选择一些技巧性和柔韧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软式排球等,这是与女生的兴趣点和身体结构相适应的。对于分层教学,则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要求其训练强度,其目的还在于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和自信心,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举行比赛,如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赛事在塑造体育氛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利用赛事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解放目标,以目标定方向

传统高中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通常以要求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体育技能为主,尤其是在动作要领,比赛规则,田径项目则除了以上要求外,还有一定的数据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讲过于死板,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勿论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必须考虑解放教学目标,以新的教学目标来重新确定教学的侧重点,确定教学的方向,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如仍以跑步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例,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准备、起跑、摆臂等动作的要领,并要求学生的短跑达到一定的时间标准。这些目标的设定对学生来讲都是枯燥乏味的。首先,动作的规范性要求本身就是枯燥的,何况很多学生的跑步姿势已经成为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即使改正也纯粹为了测试过关。尤其是对起跑动作的要求,很多学生根本不习惯。而对于速度要求的训练,更令很多身体素质欠缺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望而生畏。尽管新课程强调健康第一,但这样的指导思想又稍显空泛。所以必须确定新的教学目标。跑步对人的意志力的训练是众所周知的,而意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成功的大小,因此,将跑步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对学生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跑步对其个人未来成就大小的影响,这对唤起学生的斗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深刻的作用。

四、超越追求,以追求传精神

体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精神,对体育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正是对体育精神的培养,这与我国古代的尚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在讲授体育课时,要想真正的、彻底的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必须挣脱浅层的技术、动作、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育因素的羁绊,而以追求和宣扬体育精神为终极目标,使学生在思想深处建立传扬体育精神的崇高目标,培养出新时期的尚武精神。在学习双杠、铅球、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时,要教育学生不要简单的认为这是一种运动,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本领,一种可以为国争光的本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就可以凭此本领站在某一国际赛事的领奖台上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时,也要将针对这些项目的训练看成是自己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的训练,通过体育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一种不畏艰险,勇于向前的精神和勇气。

当然,通过对高中体育课的灵活开展实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的途径还有很多,如选用合适的教材,创新教学模式等,本文讨论的也只是冰上一角。但不论通过什么途径,都要始终坚守将体育作为学生生活一部分,将体育作为保证学生健康的一部分,将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精神品质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13(36):64-56

[2]孙敏芳.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164

[3]贾鸿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3(20):267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实践途径高中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贯彻的研究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培养策略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
商水县高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