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的最高境界

2015-09-29 05:58孙明霞
江西教育A 2015年8期
关键词:荣誉期刊老师

孙明霞

某天,一远方友人电话问我:“如何才能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你有没有在核心期刊工作的朋友?”

我问他:“写了好文章要发表?”

他说:“还没写,因为现在开始在中小学评正高级职称了,就琢磨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篇论文,为冲击‘正高做准备,你要帮我。”

“帮,当然没问题,关键是——文章要写好,但能不能发表,我说了不算。”

这位朋友,或许在很多老师看来是成功教师的典范——他获得了不少荣誉,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等,这些荣誉,自然与他个人的素质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过于重视荣誉的获得,参加一切评比,似乎都是为了获那个奖。我还遇到另外一位同样拥有很多荣誉却并不太注重荣誉的老师——他是一位高中教师,他说,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虽然获得过不少荣誉,但感觉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课堂该朝怎样的方向走。他不愿意只是教给学生考试用的知识,更希望教会学生热爱生命。

不难发现,这两位大家心目中很成功的老师,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追求。一位追求的是成功,一位追求的则是不断进步、成长;一位是利用教育为自己赢得利益,一位是投身教育发展自己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力。我并不完全否认前者付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堂,在某些方面,他的素质肯定高于普通教师,否则他拿不到那些荣誉。但假如一切工作都只是围绕着“利益”而做,必然导致完全的功利。假如追求的只是这样的成功,究竟有什么意义?

或许,我个人更为欣赏前述中后面那位教师的追求。他的目光,不是盯在各种荣誉上,而是课堂的改变、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每年都自费订阅五六种杂志,最初只是根据杂志名称订阅,后来在逐渐的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书刊;日常教学,他一直坚持记录,记录自己的课堂,记录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记录自己对课堂的思考,结果每年都有十几篇文章发表,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慢慢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课堂教学评比,他主动报名参加,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希望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对课堂的思考,可以得到专家、同行的点评指导,由此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借此机会听听其他地区老师的课,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正是在这样的求索中,他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又不断地超越自我,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他没有满足这些成绩更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始终以学习者的姿态在努力,所以才会有“越来越迷茫”的感觉,这正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写照。去年暑期,他听说我要去给TFC(为中国而教)公益项目的大学生做培训,自费购买火车票随我去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跟大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学习,虽然条件简陋,二三十人住在一间学生集体宿舍、吃学生食堂,但他乐此不疲,除了白天的统一培训,业余时间主动找大学生们聊天,了解他们参与农村支教的情况,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给那些年轻人。他说,假如明年暑期还有这样的活动,他还要参加。

我想起一位非常优秀的朋友——南京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说过的一段话:“有三个名词都可以用来表现教育的效果,一个是‘成绩,一个是‘成功,一个是‘成长。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也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导致幸福;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成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成绩是什么?作为教师的成绩,更多的是指我们能看见的最直接的也是最眼前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在眼前来说是重要的,但并不预示以后一定会成功;成功是什么,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功成名就——如前所述,各种荣誉证书、名师头衔,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实惠的东西。那成长又是什么?就是不断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内隐的、不为人知的过程,如同一棵小树,在不断汲取养分中静静地生长,然后静静地开花、结果,带给自己的是甜蜜与幸福,带给他人的也是愉悦和芳香。

那就努力成长吧!成绩和成功固然重要,但真正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富足,是生命的自由绽放。

猜你喜欢
荣誉期刊老师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获得的荣誉
期刊问答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获奖荣誉统计
她们与荣誉如此接近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