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冠豸山野生铁皮石斛的显微鉴定

2015-10-06 03:21黄泽豪温婷梅郭家欣梁一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维管束铁皮石斛

黄泽豪,温婷梅,2,郭家欣,3,梁一池

(1.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3.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0122)

福建冠豸山野生铁皮石斛的显微鉴定

黄泽豪1,温婷梅1,2,郭家欣1,3,梁一池1

(1.福建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3.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0122)

对福建连城冠豸山开展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有铁皮石斛分布。对其茎、叶组织构造及茎的显微粉末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茎维管束外侧的纤维群呈帽状,草酸钙针晶束于近表皮处多见,粉末中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以及纤维束外具有含硅质块的细胞等特征可作为该药正确鉴别的依据。

铁皮石斛;显微鉴定;福建冠豸山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 fficinale为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石斛或铁皮枫斗的原植物。据中国药典记载,以其新鲜或干燥的茎入药,其味甘,微寒。归胃、肾经,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1]。铁皮石斛在历代本草中皆有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2]。现代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含有石斛多糖、石斛碱、蛋白质、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有效减轻肝损伤等作用,在治疗胃肠道疾病、白内障、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慢性咽喉炎等疾病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3—4]。目前,铁皮石斛不仅在国内中医临床配方中被大量应用,还被用于出口外销中成药。但是,铁皮石斛的野生资源日益稀少,目前业界多数通过组织快繁技术保障铁皮石斛的供应。因此,对于这一珍稀药用植物,寻找新的种质资源、鉴定品种真伪、评价质量优劣、规范质量标准等都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铁皮石斛主要产于安徽南部、浙江东部、福建西部、广西西北部、四川、云南东南部等地[5]。在福建省,铁皮石斛主要分布在邵武、宁化、泰宁、建宁、将乐等地[6],连城冠豸山是否存在野生铁皮石斛尚未见确切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连城冠豸山进行实地考查,并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显微制片观察与鉴定,旨在揭示野生铁皮石斛茎、叶的显微构造特点,为正确鉴别野生铁皮石斛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样品于 2011年 11月采自福建省连城县冠豸山,经鉴定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凭证标本(LC2012110201)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生药学实验室。

1.2方法

实地调查,GPS记录具体地理位置。对采集到的新鲜植株,取其茎、叶徒手切片,盐酸-间苯三酚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或经石蜡切片(厚度15~25 μm),番红-固绿染色,制成永久片[7],观察组织构造特征。分别撕取新鲜叶片上、下表皮,制作表面装片,观察叶表面特征。干品药材(干燥茎)粉碎成粗粉(过60目筛)后,水合氯醛透化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大小。

2 结果与分析

2.1铁皮石斛的生境与形态特征

据调查,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冠豸山,坐标25°42.9′N,116°47.2′E,海拔542 m处发现野生铁皮石斛。采集地生境为峰丛-峡谷组合的丹霞地貌,山峰陡峭,与地面接近垂直,山峰脚下为常绿阔叶林,峰顶为灌丛,中间石壁裸露,植被较少,可见雨水冲刷及风化产生的纵向沟壑和不规则型凹窝(图1: A)。铁皮石斛多生长于裸露的石壁,伴生植物有卷柏Selaginella tam ariscina、密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等。

铁皮石斛茎丛生,直立或稍弯曲,圆柱形,长9~35 cm,粗2~4 mm,不分枝,节多而明显,节间长1.3~1.7 cm(图1: B)。茎中上部互生3~5枚叶,二列,纸质或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6 cm,宽9~12 mm,先端钝,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叶缘和中肋带淡紫色;叶鞘膜质灰白色,常具紫色斑,老时叶片脱落,叶鞘上缘与茎松离张开,节上留下一环状铁青色的间隙(图1: B)。总状花序从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 cm;蒴果长椭圆形,成熟时黄色,上部开裂(图1: B);种子粉尘状。上述特征与《中国植物志》对铁皮石斛的描述一致[5]。

2.2铁皮石斛显微构造特征

2.2.1茎横切面构造横切面直径4.1~6.2 mm,近圆形,边缘呈不规则波浪状,每2~3个波峰中夹有一个深波状弯曲(图2: A)。表皮细胞1列,扁平,外壁稍增厚、木化;外被金黄色角质层,厚6.5 μm,有层纹(图2: B)。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近似,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多见于近表皮处(图2: C),围绕维管束的一圈细胞较小,有的含有淀粉粒(图2: D);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图2: E),排成4~5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半圆形,呈帽状包在维管束外缘,纤维细胞多角形,最外层纤维细胞外缘嵌有细小且含圆形硅质体团块的薄壁细胞,构成纤维束鞘(图2: F)。

A.生境;B.带果的植株

2.2.2叶横切面(过中脉)组织构造叶近轴面中脉处凹陷,两侧较厚;平行叶脉,在横切面上大小不等,相间排列,叶脉维管束外均有一层较小的薄壁细胞,内含圆簇状硅质块。在横切面上,叶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细胞厚,均为一层扁长方形的细胞,外具一层角质层。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等面叶,叶肉中都有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图2: G)。

2.2.3 叶表面观特征上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多边形,大小相近,外被较厚的角质层,无气孔(图2: H)。下表皮细胞类多边形,垂周壁弯曲不平直,有众多气孔,保卫细胞肾形,周围具4副卫细胞.均为4列型气孔(图2: I)。

2.2.4粉末显微特征粉末淡黄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金黄色(图2: J-a)。纤维多成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含有类圆形硅质块(图2: J-b);偶见单个,长梭形,直径15~20 μm,壁厚,有齿状凸起(图2: J-c)。导管有螺纹导管和梯纹导管,主要为梯纹导管,直径18~47 μm(图2: J-d)。木薄壁细胞长方形末端平坦或稍尖,壁上纹孔明显(图2: J-e);草酸钙针晶多见(图2: J-f),长69~155 μm,多以成束的形式存在于黏液细胞。

3 讨论

据调查和鉴定,福建冠豸山有野生铁皮石斛分布。冠豸山野生铁皮石斛新鲜茎、叶的显微构造特征以及干燥茎的粉末特征显示,茎维管束外侧的纤维群呈帽状,草酸钙针晶束细胞于近表皮处多见,粉末中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以及纤维束外具有含硅质块的细胞等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作为铁皮石斛显微鉴定的参考依据。

福建省将乐等地有报道野生铁皮石斛分布[6],但连城之前未见文献报道有铁皮石斛分布。在连城冠豸山采集到野生铁皮石斛,是福建省内一个新的分布点记录,可见铁皮石斛对丹霞地貌地区的适应性。因此,该省其他丹霞地貌地区是否也有野生铁皮石斛分布,值得进一步调查。

目前对铁皮石斛茎的组织构造研究较多[8—10],但对铁皮石斛的茎、叶组织构造及药材粉末等进行系统显微生药学研究较少。本文对福建野生的铁皮石斛进行显微鉴定研究,可为铁皮石斛的生药鉴别以及福建产铁皮石斛的质量评价等提供参考。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65—26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第8卷)[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05.

[3] 管惠娟,张雪,屠凤娟,姚新生.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2009,40(12): 1873—1876.

[4] 屠国昌. 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 海峡药学,2010,22(2): 70—71.

[5]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19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117.

[6] 林建丽. 福建省野生石斛属植物分布及生境调查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9(2): 13—16.

[7] 李正理. 植物制片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0—15.

[8] 管燕红,李海涛,王云强,李学兰. 齿瓣石斛和铁皮石斛的显微比较[J]. 中药材,2010,3(12): 1869—1871.

[9] 卢海先. 5种正品石斛的鉴别[J]. 海峡药学,2004,16(5): 96.

[10] 肖玉燕,翁金月,樊建霜. 铁皮石斛及齿瓣石斛的生药学鉴别[J]. 海峡药学,2011,23(4): 52—53.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Wild Dendrobium officinale of Guanzhaishan in Fujian Province

HUANG Ze-hao1,WEN Ting-mei1,2,GUO Jia-xin1,3,LIANG Yi-chi1
(1.College of Pharmacy,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Fujian China;
2.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Provinc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003,Fujian China;
3.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Xinyang Street Community,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Xiamen 360122,Fujian China)

Field survey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in Guanzhaishan from Fujian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D. officinale accurately,the tissue structure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tem and leaf were described. The cap-shape fiber group outside the vascular bundle,the Calcium oxalate crystal bundles in the near epidermis,the mucous cells contain needle crystals and the silica grains on the outside the fiber bundle sheath all provided an important identification basis for this crud drug.

Dendrobium officinale;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Guanzhaishan in Fujian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2.007

R282.71.03

A

1009-7791(2015)02-0123-04

2015-05-25

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2S0034)

黄泽豪,博士,副教授,从事中草药品种鉴定及化学成分研究。E-mail: huangzehao@fudan.edu.cn

注:梁一池为通讯作者。E-mail: 626131210@qq.com

猜你喜欢
维管束铁皮石斛
石斛兰
24种石斛在贵阳的适应性初探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铁皮侠的装备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铁皮园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技术探索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