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研究

2015-10-08 08:30王飒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宁夏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

王飒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我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够,教学与考核方式缺乏合理性。

关键词 宁夏大学 运动训练 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运动训练专业是从事与竞技体育相关活动的专业的类称,宁夏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开始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是宁夏唯一一所具有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资质的学院,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宁夏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把我校运动训练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与训练、师资情况、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分为三层:一是教练员和教师,二是多目标的复合型人才,三是高级专业人才。各学院应根据各自学校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运动训练学生生源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宁夏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应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上,这一层次目标实现成本相对较低,这与我校生源情况和体育学院自身状况相符合。

(二)运动训练专业生源状况

调查得知,随着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生的来源也发生变化,经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进入高校的人数和比例不多,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比例较大。学生运动级别不高,其中一级运动员占13.63%,二级运动员占86.36%。由于体能主导类项群和技能主导类项群,其运动级别评价方法不一样,不同项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差距较大。访谈得知,学生人文素质参差不齐、课堂纪律差,上课出勤率低,执裁能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多等特点,主要原因是学生文化基础差以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不够。

(三)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设置指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根据2012年宁夏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选修课学时共544个学时,专业选修课(实践)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户外运动、游泳,学校要求运动训练学生任意修够16个学分,而每个专业所设2-3个学分,意味着任意选5-8门课就可以完成要求学分。专业选修课(理论)包括课类一和课类二,其中课类一包括体育统计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类二包括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竞赛学、体育史、体育赛事管理、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奥林匹克学、体育场地与设施、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分析。从课程设置内容来看,运动营养与恢复、运动竞赛学等课程设为选修课,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低,课程设置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

(四)运动训练专业教学状况

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高,认为非常好的只占25%,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评价也不高,评价一般的达到49.1%。运动训练专业教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训练水平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现阶段高等体育院校(系)运动训练专业的师资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专业教师不多,大多教师是借用体育教育的师资,他们缺乏高水平的训练经历以及实战经验,在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大大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是以实践、训练为主,每学期的专项课学时在102个左右,平均下来每周4学时,实践课时量太少达不到学习效果。

(五)运动训练专业训练状况

作为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其专项能力的提高除了正常的专项课之外,以学校代表队为基础的训练课是其提高专项技能的另一个平台,但是由于我校运动队有重点队和非重点队之分,所以不同项目的训练投入和时间不同,非重点项目每周训练不足三次,加上不是所有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都能参与代表队训练,所以出现了学生运动技能提高缓慢,项目运动技能水平下降的情况。田麦久教授认为培养专业运动员必须“使每周训练课次达到8-10次”训练(包括早操)即每周12-14次的基本要求,虽然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不是专业运动员,但训练时数不足是现阶段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大弊病。

就重点项目来讲,由于经费投入、师资等问题,训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赵赫楠、程伟、刘治华、邵婷等人对宁夏大学备战自治区14届全运会的6个重点项目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院对训练的监管不利,很多项目训练缺乏计划性,体能训练与专项运动员自身结合不紧密,技术训练没有针对性,心理和智能训练内容很少,教练员对运动队的管理存在问题。对受训学生的调查也证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60.34%的学生认为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有40.91%的学生觉得每节课感受相同,专项训练内容缺少特色,与普修课教学内容相同之处太多。

(六)运动训练专业任课教师状况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是教学和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

调查发现:运动训练专业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但运动技能不高的特点,有88.24%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3.64%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只有30.25%具有二级运动员称号,对于技能主导类项目来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影响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打造过硬的运动训练专业教师队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七)运动训练专业场地设施状况

学院拥有省部共建项目资助的体育类重点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室,分设健康与体育研究所、运动人体科学试验中心,实验中心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各类仪器160余台(件),但在教学或训练中能使用的设施不多。

我校现有标准田径场、足球、篮球、排球场地近60块,有体操馆1个,健身房4间,训练教学场地面积约61315平方米,现只能满足大学体育、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学校缺乏球类馆、游泳馆、田径项目的投掷场地、沙滩排球场地。学校室内项目运动队较多,且都在一个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该中心还要安排学校其它活动,导致运动队训练的场馆供应上有限,且训练时间安排紧张。由于没有游泳馆,游泳项目训练只能赛前在校外进行,另外,训练器材老旧,训练的新手段、新方法对新型器材提出新要求,而这方面的缺乏,使得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与训练很难达到高层次。

三、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不协调,不适应学生发展,前沿课程相对较少,不能反映运动训练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设置缺乏人文教育的内容,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底蕴不够;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度低。

(二)我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等级与实际技能水平不相符,学生文化基础差,只有严格制定招生制度和考核方法,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生源质量。

(三)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的特点,现阶段制定的教学、考核、学生管理的制度还存在问题,还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懒散、迟到旷课、不注重理论学习等不良现象不能很好的控制。

(四)训练实践活动达不到基本要求,训练量和质量都不高,缺少相应的学生自主训练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如专项教学能力、裁判及组织比赛能力较差。

(五)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对训练课与选项课的教学目的认知不清,符合学生心理和运动技能需求的高水平教师不多,学生参加运动竞赛的机会少,专业交流活动少,学生见识少,很难全面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六)与运动训练专业相匹配的场地器材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训练质量。

四、建议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加强招生力度,严格把关。

(二)建立符合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训练、考核及日常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不良行为。

(三)建议对教师制定一套检查、考核和评估方案,合理选择任课教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通过继续学习与培训等多种途径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一省一校”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郁建华.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改革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2.

[2] 刘向阳.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 郑振国.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D].北京体育大学.2005.

[4] 陈少坚.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11.

[5] 周明,陈敏.对我国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宁夏大学运动训练人才培养
宁夏大学回应考研压分质疑
An investigation of principles for promoting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speaking fluency within a spoke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