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园足球的社会定位研究

2015-10-08 08:37何杰常保荣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校园足球新时期

何杰++常保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矛盾及其价值定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针对其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并为新时期下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定位举措,旨在为其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服务以及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 校园足球 社会定位

一、当前校园足球活动下的主要矛盾解析

(一)体育与教育部门

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有35000人,而日本有60万,西班牙有65万,只重视精英培养,而不重视校园足球的普及,导致足球人口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1]。中国足球多年的落后现实证明,推动足球改革与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革足球管理体制,推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速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的脱钩。

(二)学校足球主管领导与教练员

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当前,在经历黄金改革发展期的同时也到了矛盾的凸显期[2],在校园足球整体推进的同时,学校主管领导与教练员彼此之间各种暂时的、局部的利益冲突难以避免,或大或小的信任危机可能会滋生。从足球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校园足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完备、健康的发展计划。从目前校园足球改革政策来看,学校足球主管领导对校园足球起着最直接的管理权,而教练员对学生训练、生活、学习等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但是在体育产业利益形势下,学校领导与教练员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此外,相关研究指出,一些校园足球布局学校硬件设施很好,拥有标准足球场地,却因为领导不重视不喜欢足球,或是怕学生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怕承担责任,从而导致优质资源白白浪费。总之,在《方案》指导下,如何划分学校领导与教练员的职责、利益问题是关乎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家长与学生

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制约校园足球最大的“痼疾”还在于观念,尤其是来自家长的阻力。目前中国家长的惯有思维,基本上都是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上个好点的大学,别说踢球,就是平常的锻炼都要经过同意后才能行。此外,在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一切为了高考是大多数家长们的最大心愿,即便孩子们在学校想踢球,文化课的老师们也不会轻易答应。因此,摈弃陈旧观念,落实校园足球运动在高考的优惠政策,是获得更多家长们支持的重要渠道。

(四)学习与训练

学习和训练两者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协调又互为矛盾。在校园足球活动中,适当的训练可以锻炼身心,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过度的训练会减少学习时间,却提供了更多的训练时间。此外,足球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周期训练,训练周期较长,如果想要把足球成绩提上去,必然会耽误文化课学习,还有足球运动的高危性和低成才率等特性,极易遭到家长们的抵制。因此,“学训矛盾”问题是当前我国校园足球管理体制下最主要的矛盾。

二、新时期我国开展校园足球的社会定位

(一)面向大、中小学,推广足球教材

建国以来,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体现出“规模小、质量差、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与趋势。据韩国“朝鲜Biz”网站报道:“中国足球因为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伤自尊的中国推出了足球新教材”。报道称,中国经历了30年辉煌发展,经济上已经可以与美国抗衡,唯独足球经常输给亚洲邻国,弄得很没面子。此外,“中小学足球教材”将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大范围投入使用,这显然是《方案》出台后最为重要的响应。此次推出足球教材,充分显示了中国自上而下对足球的热切关注以及振兴足球的决心。面向大、中小学推广足球教材,更好地巩固足球在教育范畴内的价值地位,有利于促进校园足球进入课堂常规教学提供了优势平台。

(二)将足球纳入体育课必修和体育考试项目

《方案》出台后,将足球纳入体育课必修和体育考试项目带有不可否认的强制性。自2009年全国校园足球活动方案实施之后,中国足球特色学校就不断发展到各个地区,但如何落实足球纳入体育考试中去却是一个探讨难题。一位曾经参与校园足球工作的足球界人士曾表达过这样的困惑,足协方面拟定了一套青少年足球教学大纲,但大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获得通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执行校园足球工作过程中意见不统一所造成的,换言之,由体育部门制定的方案,还需要经过教育部门的拍板。因此,将足球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和体育考试项目是校园足球发展之需,但是还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三)选派优秀教练团队下基层辅导经常化

中国足协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派优秀专业教练团队赴基层、校园辅导在校体育老师,既然教练人数有限,就让有限的教练变成可以培养教练的老师。只有通过专业、全面的培训,基层教练员才能在培训中更好的感受到了先进的足球训练观念,以致在训练中才能引导学生该如何主动参与和掌握足球基本技、战术能力,灌输全新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常态化的培训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足球执教技能和校园足球各布局学校教师的足球教学、训练、比赛的指导能力,为提升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整体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增进校园足球与校外足球交流与合作

足球既是群体运动,也是社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学生们踢球的伙伴不一定在本班,比赛的对手也不一定在本年级或本校,个别踢得好的学生才有机会通过学校有组织地参加校外比赛。另外,社会足球发展滞后,对校园足球的发展具有潜在危害性,只有社会足球发展起来,发达起来,校园足球才会有更宽敞的出路,才可能争取家长放心让自己孩子学习足球的决心。为此,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当支持、帮助孩子们在校园之外参加足球活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开展足球活动绝不是说不开展别的体育活动[N].劳动报.2015.03.31(9).

[2] 杨宁.社会转型期的制度伦理探析[J].理论学刊.2010(3):72.

猜你喜欢
校园足球新时期
英国青少年速度与灵敏训练方法介绍与启示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