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球教学应注意“以利引导”

2015-10-08 09:01姜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团结配合引导

姜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极少吃苦,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极差,稍遇困难就后退,不敢尝试。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应“以利引导”,加强对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而且要逐渐形成不怕吃苦、敢于尝试、团结合作的良好心态,从而在内心深处热爱体育,积极投身到体育中来。本文以三门球为例,也谈谈“以利引导”的亲身体会。

关键词 三门球 意志 配合 团结 引导 促进身心健康

一、三门球教学对学生意志的影响

在三门球教学比赛中,学生们都想赢得比赛,那么就必须积极地奔跑,传接,进行各种配合,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有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完成不了整场比赛,这时教师也要向学生说明意志力的重要作用,即意志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树立信心,从现在做起,知难而上,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锻炼的作用。

为了激励学生,我坚持每次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长期下来,所教学生大多数能达到耐力项目测试的要求,2015年也取得了南京市高中体质测试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学生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二、三门球教学对学生配合能力的影响

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既需要个人技术,又需要集体配合,特别需要全方位思考。要树立敢于配合的精神,否则,必然不能完成进攻战术。三门球远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始终不渝的整体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在比赛中,一个队员因情绪低落而松垮下来,不仅影响他自己的技术发挥,而且严重地挫伤同伴的志气,由此我吸收了北卡罗来纳杰出的精神病学家——萨默斯博力的“同伴相互影响”的概念。他论述了他所研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这样的故事:战争中有不少的士兵在炮火打响时,都想离开战壕而去,然而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做,尽管他们对迫在眉睫的生命危险也感到恐惧。后来发现他们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不愿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流血牺牲,这就是他们冒枪弹雨坚守阵地的内在动机。他们坚持战斗不是出于崇高的理想,而是出于对自己同伴的忠诚。萨默斯的论述给了我新的启示,我开始向每个队员灌输“不让同伴遭难”的责任感,我发现这样责任感的培养比批评、奖励等其他手段来提高全队的整体观念都有效。我们平时教学从思想上引导,首先鼓励,对每个能综合运用技术,完成指定战术配合的学生,要求大家一起掌声鼓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规定技术的动作。学生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技术,互相配合,完成指定的战术配合,赢得比赛,享受比赛。又如,在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由于课余时间锻炼少,因此在练习中,怕出丑、怕别的学生笑话,往往喜欢只做观众,不主动练习,我采用个别谈话,手把手地教,增强她们的信心。如此下来,许多落后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规定的动作,而且在比赛中能跟其他同学配合,课堂气氛活跃不少。

三、三门球教学对团队精神的影响

三门球的战术训练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心理上能否相容,是战术配合的关键。心理上能否相容并存与队员之间的搭配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球队里地位稳定的主力队员,已经有较大的名声,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其他队员的不断进步,他们不喜欢分享荣誉,也不喜欢竞争。而有的队员则抱有自卑感,他们不愿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比如有的队员控球能力强,投篮差,在比赛中他就会多控球、少投篮,从而贻误战机,错失良机,其它队员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想在其他方面得到代偿性满足的青少年普遍心理,结果队里就产生了战术配合不默契的情况,发生矛盾就不可避免的。只有当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门球集体的项目,不是一个人的竞技项目,也需要有人陪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经常组织一些小组赛、对抗比赛等,使学生明白,每个人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只有和别人加强合作、协调发展,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集体中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同时你们这个团队才是最强大的。总之,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只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和安排,是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培养的目的。但是在培养学生健康身心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如不注意方法和技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

在三门球教学中,不管学生做得如何,要尽量少批评,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鼓励和批评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鼓励使学生对自己越来越自信;我们的学生都是高中生,有自己的想法,批评多了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效果不好。在基础配合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说:“你可以的,一定行!”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能克服害怕的心理,能准确到位的完成技术动作;如果老师说:“你怎么这么搞的,这么简单的动作也做不好?”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完成技术动作方面会打折扣。

(二)根据学生能力安排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需要有难度,难度太大学生根本完不成,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难度太小,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健康身心培养时,要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分组教学时要做出合理的选择。把实力差不多的两组在一起对抗比赛,竞争激烈,会让学生在比赛中积极跑动,掩护,摆脱,积极的配合。这样比赛不但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品质,又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勇往直前的精神,团队配合也得到充分展示。

(三)教师参与互动

在教学中,教师每个动作要示范,标准示范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健康身心时,教师如能用标准的示范展示动作,效果会更明显。在比赛中,教师参与学生练习比赛,可以当队长,也可以当队员,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比赛,共同配合,这对学生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学生无形中参与意识加强了,兴趣提升,效果还是不错的。

(四)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和比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是教育的直接形式。学生健康身心的形成,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长期不懈的坚持,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当今世界,都在为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而不断努力,而教育应是基础,也是关键。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学生。

猜你喜欢
团结配合引导
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探索高校党组织间关系开创党建工作创新之路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