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5-10-08 20:15王蕊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健美操实施构建

王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大学生健康健美形体的全面塑造,给高校健美操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对高级体育教师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 教学模式 构建 实施

一、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确立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目标

以《纲要》的指导思想为依据,结合本校、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健美操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了解健美操运动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健美操锻炼方法与健身手段,指导自己进行科学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对美的欣赏力,并为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基础。

(二)普通高校健美操的课程结构

《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这些都为健美操课程结构的开架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课程

(一)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纲要》指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根据高校健美操教学状况及健美操教学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构建了以健康为方向的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框架。即获取健美操新知识与技能的专项班级授课形式;实现个体发展的课外俱乐部锻炼形式;提高健美操竞技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运动队训练形式。这种形式的教学把学生课内能力的培养和课外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二)小群体合作学习

“小群体合作学习”是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创设合作情境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合作拼搏精神。“小群体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培养“小群体合作学习”的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主体性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小群体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多交往机会,促使学生自然而然把自己融入到集体当中,在培养和构建学生主体性,克服传统教学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病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三、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堂中转换中心主体位置,转变考评机制,实施健美操课外俱乐部制。具体实施如下: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模式的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处于主体位置,学生极其被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行动按照教师的指向进行,学生仅是十分被动的尾随者,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充分的调度起来,其积极性、自信心缺乏激活,学生的能力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现代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和合理配置,强调发展性、终身性教育,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健美操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经验和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使其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即使离开学校后仍能根据主观需要和客观条件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二)转变考评机制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学末考评采用以单套动作学生临场技术动作发挥的如何来决定其学末成绩的高低,技术量化偏倾严重,考评办法完全依赖教师的主观认定,从而无法科学合理、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考核评价应具有科学性,评价内容应改变以一套健美操成绩的单一评价向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多维性评价过渡。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应考虑到学生的原有水平和进步幅度,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掌握锻炼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学生,不仅关心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心其体育意识、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能力的提高,评价既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

(三)实施健美操课外俱乐部制

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健美操俱乐部,使那些热衷于健美操运动的学生在教师或健美操骨干学生的帮助下,进一步加深对健身常识的理解和多种健身方法的掌握,学生通过俱乐部活动不仅可以学会健美操知识、技能,而且还能从中培养自己的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聂红华.对学校健美操教学中“认—学—巩”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14).

[2] 毛永,郑婕,方富荣,刁在箴.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的创新与重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5).

[3] 王春雨,翟凤鸣.高校开设健美操选项课的价值及现状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3).

[4] 朱英伟,何鹏.电教媒体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猜你喜欢
健美操实施构建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